首頁 > 經典文史 > 鄭國執政大臣子產爲政的典故 子產受騙是怎麼回事

鄭國執政大臣子產爲政的典故 子產受騙是怎麼回事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子產爲政也是出自《左傳·襄公三十一年》的歷史故事,發生在魯襄公三十年也就是公元前543年,子產在鄭國當了執政大臣,他推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來整頓國家政治秩序,在當時是損害一部分人的利益的,也有很多人表示反對,但經過一段時間後,證明了政策是正確的,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子產也受到人們的稱讚。  

鄭國執政大臣子產爲政的典故 子產受騙是怎麼回事

故事是這樣的,故事是這樣的,子產同鄉裏的人蔘加聚會,議論公共設施的好壞,鄭國大夫對他說:拆掉鄉校怎麼樣?子產說不能毀掉,人們幹完活回來在這裏聚下,商量一些事情是很好的事情啊,爲什麼要拆掉呢。不能因爲統治者喜歡什麼我們就推行什麼,統治者作威作福是不能長久的,也不會從根本上阻止老百姓的議論,百姓敢怒不敢言危害更大。接下來他用了一連串的生動比喻來比喻民主存在的好處,比如要防止人們的議論就好比堵住河水一樣危害很大,等到河水決堤就一發不可收拾了,還不如開個下口慢慢對它進行疏導。

鄭國的子皮想讓尹何掌管掌管自己的封地,子產告訴他說子皮太年輕了不行的。還不如讓他先去學習爲官之道,這樣才能真正的愛護他。範宣子當權的時候,國家向晉國進貢的負擔很大,鄭國上下都很憂愁。子產便給他寫了封信,在信中說:你在晉國執政,諸侯的進貢負擔很重,這樣是不利於的名聲的,君子掌管國家最重要的是名聲。名聲是德行的基礎,德行纔是國家的根基,只要大家一起向這方面努力,國家纔會長治久安。範宣子聽了覺得很有道理,就減輕了諸侯的進貢。

子產執政推行井田制,主張上下有序。在他的政策下城鄉有區別,社會有等級秩序,土地也有了界限,他主張戒奢從簡,按照法律程序辦事。子產讓百姓的生活逐步提高,他也受到人們的歌頌。田界的普遍劃分,使得國家能對土地有了系統的管理。從而一定程度上鞏固了國家的統治。

 有關子產善辭令的事蹟

衆所周知子產是一個很有治國能力的人,在外交方面也很有智慧,許多大的諸侯國都非常佩服他。子產善辭令是一篇歷史故事,故事是這樣的:  

鄭國執政大臣子產爲政的典故 子產受騙是怎麼回事 第2張

在魯襄公死去的那個月,子產陪同鄭簡公到晉國去,晉國的晉平公因爲魯國有喪事的緣故,沒有接見他們。子產派人把賓館的圍牆全部拆毀,把自己的車馬放進去。晉國大夫文伯責備子產說:“我們國家由於政事和刑罰沒有搞好,到處是盜賊,因此派了官員修繕來賓住的館舍,館門造得很高,圍牆修得很厚,使賓客使者不會感到擔心。現在你把它拆了,你的隨從會保護你,那麼你讓別國的賓客怎麼辦呢?由於我國是諸侯的盟主,修建館會圍牆,是用來接待賓客。如果把圍牆都拆了,怎麼能滿足賓客的要求呢?我們國君派我來請問你們拆牆的理由。”子產回答說:“我國國土狹小,處在大國的中間,大國責求我們交納貢物沒有一定時候,所以我們不敢安居度日,只有搜尋敝國的全部財物,以便隨時前來朝見貴國。碰上您沒有空,沒能見到,又沒有得到命令,不知道朝見的日期。我們不敢進獻財物,又不敢把它們存放在露天。 要是進獻上,那就成了貴國君王府庫中的財物,不經過進獻的丁式,是不敢進獻的。如果把禮物放在露天裏,又怕日曬雨淋而腐爛生蟲,加重我國的罪過。我聽說文公從前做盟主時,宮室低小,沒有門闕和臺榭,”卻把接待賓客的館舍修得十分高大,賓館像國君的寢宮一樣。倉庫和馬棚也修得很好。如果還不拆掉圍牆,就沒有地方存放禮品,我們的罪過就要加重。斗膽請教您,您對我們有什麼指示?雖然貴國遇上魯國喪事,可這也是我們國家的憂傷啊。如果能讓我們早獻上禮物,我們會把圍牆修好了再走,這是貴君的恩惠,我們哪敢害怕辛勞

從文中我們可以看出子產超人的辯才和出色的外交智慧,既表達了對別人的不滿意,還讓別人欣然接受並且還認爲很有道理。

子產受騙是怎麼回事

說到子產受騙這個話題,有人便想子產不是很厲害的人物嗎,非常善於外交,定當是個很聰明的人爲什麼會被人騙呢,到底是什麼人能騙到子產呢?又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讓我來看看子產受騙的故事吧。  

鄭國執政大臣子產爲政的典故 子產受騙是怎麼回事 第3張

子產受騙這個故事原文如下:

昔者有饋生魚於鄭子產,子產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悠然而逝。”子產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謂子產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是這樣的,有朋友給子產送了一條活魚,子產便讓下人把這條魚養在池塘裏,但這人卻私自把那條魚煮着吃了,然後對子產說我把那條魚放進池塘了,但看到它很困的樣子,過了一會兒便遊走了。子產聽後說到:這條魚找到合適的地方了。那人回去後對人說:都說子產聰明有才,我悄悄把魚煮着吃了,他卻說魚去了該去的地方了,這還聰明嗎?

那麼我們現在來看看,子產真的被那個人騙了嗎?真的像那個人說的一樣,子產名不副實嗎?其實不然,我們看看子產說的話:那條魚去它該去的地方,從這句話中我們就可以看得出子產的智慧了,顯然可以看出他是知道下人在撒謊的,魚去了該去的地方,魚該去什麼地方呢?當然是人的肚子了,只有人吃了它才能體現它的價值,可見子產不是真的被騙了,還是大智若愚。

 歷史上的子產是誰

子產,名叫公孫僑,字子產又字子美,是鄭穆公的孫子,鄭國公子發的兒子,春秋時期鄭國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新鄭人。出生年月不詳,據記載他死於公元前522年。他是春秋後期非常有名的政治家,他官職做到了鄭國卿,相當於丞相。  

鄭國執政大臣子產爲政的典故 子產受騙是怎麼回事 第4張

子產青年時就表現出遠見卓識。鄭簡公元年(公元前565年),他的父親公子發率軍攻蔡,打了大勝仗,鄭人都非常歡喜。他卻指出這將導楚國來攻和晉國反擊,而使夾在中間的鄭國飽受戰禍。果然後面他的父親在內訌中被殺,鄭簡公也被挾持到北宮。子產也是著名的思想家,他是第一個將刑法公之於衆的人,他在鄭國鑄刑書,也就是把法律條文鑄造在青銅鼎上,使得鄭國上下有法可依,規範了人們的行爲,維護了國家的穩定,是法家的先驅者。

公元前554年子產擔任鄭國卿以後,在全國範圍內實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承認私田的合法性,向土地私有者徵收軍賦;把法律條文於鼎上,是我國最早的成文法律。他主張保留“鄉校”、聽取“國人”意見,善於因才任使,採用“寬猛相濟”的治國方略,將鄭國治理得秩序井然。

可以說,子產在春秋那個時期是個不世出的人才,在政治上具有遠見卓識,法律上執法嚴格,在思想上也超前於那個時代。在他執政鄭國的二十多年裏,鄭國一片欣欣向榮,沒有發生大的兵禍,百姓生活也越過越好。但由於春秋後期的鄭國已經淪爲弱小鄙國的狀態,他的一系列改革只能緩和當時的國內外的矛盾,而不能將鄭國發展成爲雄霸一時的霸主。子產對鄭國乃至整個社會整個歷史的發展貢獻是不可磨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