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南風知我意”在古代流傳甚廣,出自南朝哪首樂府民歌?

“南風知我意”在古代流傳甚廣,出自南朝哪首樂府民歌?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南風知我意”是流傳甚廣的詩句,原句爲: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州。出自南朝樂府民歌《西洲曲》。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西洲曲》是南朝樂府民歌名,最早著錄于徐陵所編《玉臺新詠》,具體作者不詳。《玉臺新詠》中認爲作者爲江淹,明清人編寫的古詩選本里,又作“晉辭”,《古詩源》認爲其作者是梁武帝蕭衍。

“南風知我意”在古代流傳甚廣,出自南朝哪首樂府民歌?

《西洲曲》是南朝樂府民歌中最長的抒情詩篇,歷來被視爲南朝樂府民歌的代表作。詩中描寫了一位少女從初春到深秋,從現實到夢境,對鍾愛之人的苦苦思念,洋溢着濃厚的生活氣息和鮮明的感情色彩,表現出鮮明的江南水鄉特色和純熟的表現技巧。全詩三十二句,四句一解,用蟬聯而下的接字法,頂真勾連。全詩技法之“巧”,令人拍案叫絕。

作品原文

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西洲在何處?兩槳橋頭渡。日暮伯勞飛,風吹烏臼樹。

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開門郎不至,出門採紅蓮。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樓高望不見,盡日欄杆頭。

欄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捲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

白話譯文

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去折下梅花寄去長江北岸。(她那)單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樣紅,頭髮如小烏鴉那樣黑。西洲到底在哪裏?從橋頭划船過去,劃兩槳就到了。天色晚了伯勞鳥飛走了,晚風吹拂着烏桕樹。

“南風知我意”在古代流傳甚廣,出自南朝哪首樂府民歌? 第2張

樹下就是她的家,門裏露出她翠綠的釵鈿。她打開家門沒有看到心上人,便出門去採紅蓮。秋天的南塘裏她摘着蓮子,蓮花長得高過了人頭。低下頭撥弄着水中的蓮子,蓮子就像湖水一樣青。

把蓮子藏在袖子裏,那蓮心紅得通透底裏。思念郎君郎君卻還沒來,她擡頭望向天上的鴻雁。西洲的天上飛滿了雁兒,她走上高高的樓臺遙望郎君。樓臺雖高卻看望不到郎君,她整天倚在欄杆上。

欄杆曲曲折折彎向遠處,她垂下的雙手明潤如玉。捲起的簾子外天是那樣高,如海水般盪漾着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綠。如海水像夢一般悠悠然然,郎君你憂愁我也憂愁啊。南風若知道我的情意,請把我的夢吹到西洲(與他相聚)。

作者存疑

《西洲曲》是南朝樂府民歌中的名篇,也是樂府民歌的代表之作。寫作時間和背景沒有定論,一說是產生於樑代的民歌,收入當時樂府詩集,另一說是江淹所作,爲徐陵《玉臺新詠》所記載。

還有一說在明清人編寫的古詩選本里,又或作“晉辭”,或以爲是梁武帝蕭衍所作。但此詩具體在何時產生,又出自何人之手,千百年來沒有足夠的證據來說明,撲朔迷離中一直難以形成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