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爲何秦國號稱虎狼之師屢戰屢勝!其中有何原因

爲何秦國號稱虎狼之師屢戰屢勝!其中有何原因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春秋時期,茲時各國軍制雖然都有了轉型的苗頭,但依然是由士組成的“貴族武士”,所以我們看春秋時期的士兵數量,是很少的。首先春秋時期的大國,都會維持“三軍”。而文獻中說大國基本都是“千乘之國”,也就是一千乘戰車,大約就是三萬戰士,基本符合三個軍的編制。

春秋時期第一超級大國晉國,多數時候也只維持着三到六個軍的編制,六個軍有多少人呢,反正不會超過六萬人。由於春秋時期戰爭越來越頻繁,單純地依靠貴族武士作戰已經變得不現實,於是從晉國作州兵開始各國紛紛開始讓普通的農民獵戶參軍作戰,也是從晉國開始發明了軍功授爵並逐步以步兵爲主減弱了戰車的比重。

於是到了春秋晚期,畫面忽然就不一樣了。春秋初期,大諸侯國出兵兵車三百乘,也就是大約九千人已經是嚇死人的天文數字了。而到了春秋晚期,你會發現有時候不大著名的戰役也會出現兩三萬人了。

爲何秦國號稱虎狼之師屢戰屢勝!其中有何原因

不過兩三萬人也不算很多嘛。

而且就算到了漢朝唐朝這樣的大一統帝國,你會發現多數出戰也就幾萬人。幾十萬在歷史上多數都是嚇唬敵人的“號稱”,而不像戰國時期真發動幾十萬人打仗的。可爲什麼戰國時期這麼奇葩呢?

大夥都知道,自打貴族兵不行了,大夥都開始招募農民做輔助戰力的時候。這時候魏國最先用選拔訓練的新方式,從最初的自耕農和沒落貴族子弟中選拔訓練出了第一支非貴族武士的職業軍人,也就是魏武卒。這其實還是對貴族武士精神的一種傳承,只是這些武卒不再具有貴族身份了,但魏國政府會減免他們的賦稅,等於變相地讓貴族兵擴展重生了。

然而,其他諸侯國並沒有魏國這麼具有超前意思,其他的諸侯國以秦國、齊國、楚國爲代表,乾脆就發展出了全民動員式的軍制。齊國在建置上劃分五個都,也就是五個大行政區,每個都設置大夫一名,各自在戰時擴充市民和農民爲兵,並精選武藝高強者爲技擊。

光齊國首都臨淄的可動員兵力就有十萬,然而這十萬人可想而知,基本都是市民和農民,雖然軍事素質堪憂,但至少有選拔的技擊之士帶頭,數量優勢還是很可怕的。而秦國,真的就是幸運了,秦國並沒又魏國武卒這樣先進的士兵選拔方式,但秦國有其得天獨厚的條件,就是地處農耕和遊牧文化的交界處,招些入伍的農民,基本上都有簡單的騎馬射箭等軍事素質,這一點是中原諸侯國比不了的。

當秦國嚴格履行軍功授爵後,不少較富裕的自耕農家庭就自行訓練子侄弓馬武藝,目的就是從軍殺敵屌絲翻身,這也使得秦國的百姓變得更加尚武,直到漢朝時這種風氣仍然是一筆社會財富,漢朝招募騎士就是優先考慮原秦國統治下的“六郡良家子”。

爲何秦國號稱虎狼之師屢戰屢勝!其中有何原因 第2張

楚國也有同樣的運氣,楚國社會風氣尚武,人民多被中原人視爲蠻夷,是選拔步兵的最佳基地。這一點不但漢朝有荊楚多蠻勇的評價,直到南北朝時期仍然還有傖楚好勇鬥狠的印象。而且由於魏國前期戰略的重大失誤,魏國這個率先採用職業軍人的國家迅速衰落。而大量招募民風悍勇的農民兵的秦、齊、楚乃至後來的趙國卻偏偏一直稱霸到了最後。

更可怕的是從秦國開始各國還流行起了斬首進爵,失敗一次不是失敗那麼簡單了,職業士兵是輸一次死一層,繼續培養職業士兵或者貴族武士,已經不是能用奢侈二字能形容的了,敵人根本不會給你這麼好的外部環境了。

而最最可怕的就是,像養蠱一樣,周朝數不清的諸侯,在戰國時期已經相互吞併成了個位數。幾乎每一次戰役都是在賭國運,不容分想,普通農民和市民雖然沒有軍事素養,但至少是個人啊,爲了保持自己不被滅國,大夥就只能瘋狂擴軍了。

這使得各國基本都放棄了春秋時期延續的精兵方針,轉而全方位發揚全民動員的軍事制度。這時候,戰國後期大會戰每次幾十萬的背景就應運而生了。

沒錯,這幾十萬幾十萬地打仗,他們都很可能不是受過正規訓練的士兵,很可能昨天還在地裏除草,今天就自備一把生鏽的長矛當兵了。其中條件好的,像秦國和趙國邊界上的牧民可能還會騎馬射個箭,楚國山區的蠻人可能還打過獵會搏鬥,可要是換成齊國韓國宋國這樣商業發達市民較多的地方就完了……

而秦國則是屢戰屢勝,這些原本可能只會騎個馬射個箭的牧民農民逐漸在戰鬥中不斷進步,並開始自覺培養訓練下一代,秦國的兵源變得原來越可靠,適應作戰的青壯年也越來越多。而屢戰屢敗的、遠離戰爭的其他諸侯國,在沒有了或者說只有極少職業士兵的前提下,越來越弱,打仗全靠湊數嚇人,所以山東六國纔會視秦爲虎狼,對秦國產生極大的畏懼。

爲何秦國號稱虎狼之師屢戰屢勝!其中有何原因 第3張

像長平之戰,秦國趙國兩個虎狼之邦互毆,趙國被坑殺四十萬人輸得這麼慘爲什麼秦國卻不馬上滅了趙國?因爲秦國同樣也死了一大批富有軍事素養的“農牧民”士兵而元氣大傷。兩國都折騰不起來了。假如兩國的士兵數量都是假的,只是像春秋時期一兩萬人的一次正常會戰,那秦國絕對會再接再厲,馬上滅了趙國。而燕國這個弱國也不會馬上發兵二十萬給趙國落井下石了。

然而最強的秦國沒有再敢對付趙國,弱小的燕國卻急匆匆就入侵趙國了。這就從一個側面說明,秦趙兩國這次真是各死了幾十萬,元氣大傷了。這種全民動員的方式其實是很落後的,我們不妨想想遊牧民族,如匈奴、突厥、蒙古,他們人口也就是百來萬,可是一旦下了決心跟強權決戰,就往往會拉出二三十萬人的兵力。最典型的例子就如成吉思汗,入侵花剌子模和金朝,基本上是做到了全民徵召,跟玩命差不多了。想想成吉思汗,就能理解戰國時期各國玩命拼士兵數量的緣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