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解密:藩國朝鮮爲什麼那麼思念宗主國明朝?

解密:藩國朝鮮爲什麼那麼思念宗主國明朝?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1704年,距離大明王朝滅亡(1644)已整整一甲子。此時正忙於九子奪嫡家事的康熙爺肯定沒有想到,自己的藩屬國朝鮮此時正在祕密地進行着一場“甲申六十年祭”的紀念明朝大型儀式。這多少有點時光錯亂的感覺,要知道,隨着臺灣在1683年的歸於一統,大明朝最後一面王旗在中華已銷聲匿跡了21年之久。

這一年,朝鮮肅宗國王在自己的王宮後苑中建起了一座規模宏大的建築—“大報壇”,以至高無上的祭天之禮祭祀明朝神宗皇帝,自此也成爲了朝鮮王朝今後兩百年間最爲隆重的祭禮。

這一幕只是明亡之後,朝鮮思念明朝的一個縮影。實際上,有清一代,朝鮮在從軍事上、政治上臣服大清朝的同時,朝野之中始終瀰漫着以明朝爲中華正統,把清朝視爲夷狄而與之虛與委蛇的主流意識形態,臣服清朝是“含痛忍悲,迫不得已”。更誇張的是,包括幾任國王在內,朝鮮也不乏以“驅逐韃虜,反清復明”爲己任的極端復國主義者,朝鮮的孝宗國王甚至有“養精兵十萬,出其不意,直抵關外”的具體軍事構想。而最可笑的是,在當時那個信息封閉的年代,迷醉於天下觀之中的大清皇帝始終被矇在鼓裏。

解密:藩國朝鮮爲什麼那麼思念宗主國明朝?

自唐朝以降,秉持着儒家中華正統觀的朝鮮一直都是以“藩國”自居,尊中原王朝爲宗主國,但在歷代王朝中,朝鮮最爲心悅誠服的卻是明朝,朝鮮國內甚至有學者將明朝看成“中國歷史上唯一沒有任何瑕疵的完美王朝”,以至大明山河破碎之際都無改初衷。

中國的明清時代對應的朝鮮王朝爲李朝(1392—1910年),事實上,李朝的創建就是朝鮮忠誠於大明的一個最好例證。朝鮮高麗王朝在與朱元璋發生領土爭端之後謀劃進攻遼東,不願伐明的高麗大將李成桂先是苦諫國王遭拒,之後便發動政變推翻了高麗王朝,這才建立了李朝。李成桂稱王之後,迅速確立了“事大主義”的國策,並且上書朱元璋要求天子賜予“國號”,此舉在朝鮮歷史上也就僅此一次,朝鮮自此也在朱元璋的賜名後堂堂正正地成爲了“朝鮮”。

歷史的弔詭之處在於,雖然萬曆皇帝在中國歷史上聲名狼藉,但卻是朝鮮歷史上最爲尊崇的中國皇帝。朱元璋的“賜名”被朝鮮王朝認爲是“大造之恩”,而萬曆的“抗日援朝”則被朝鮮認爲是“再造之恩”,事實上,這也正是“大報壇”的修建初衷。在朝鮮君臣的心目中,萬曆皇帝的出兵援朝更是帶上了“捨己救人”的悲劇色彩,“皇朝之速亡,未必不由於東征”,朝鮮的肅宗國王甚至“內疚”地認爲,如果不是出兵朝鮮而損耗國力,明朝就算亡國,至少也可以像南宋那樣偏安江南百年,而不是如南明那樣旋踵亡國。

儘管此時朝鮮官方文書的紀年在明亡後早已採用清朝的年號,但在私下裏,無論是私人文書,還是皇室的祭祀中,一概都是延用明朝紀年,用清朝年號反而是大逆不道的事情。當時朝鮮的主流是採用崇禎的年號,以至於出現了“崇禎兩百多年”的奇事,19世紀下半葉還有朝鮮儒生自豪地說“喚我作大明人”。

這可謂是世界歷史上最獨一無二的現象:某位皇帝在本國早已成爲前朝舊人,但在鄰國的紀年中卻還在長達兩百多年的時間裏一直存在着。對此,朝鮮儒家大師樸趾源在“燕行錄”名著《熱河日記》中一語點明:“尊崇禎以存中國。”既然軍事上無法完成反清復明的夢想,就讓大明在精神上永存,永遠活在“崇禎”的年號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