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公孫瓚集團九大名將 公孫瓚簡介

公孫瓚集團九大名將 公孫瓚簡介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3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孫瓚(?-199年),字伯圭,東漢末年武將、軍閥,漢末羣雄之一。

爲何說公孫瓚生不逢時?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是唐朝著名詩人王昌齡的千古佳作——《出塞二首·其一》。

詩中的豪情,歷史上血雨腥風的邊塞,讀來讓人蕩氣迴腸。

古時候的中原王朝北疆,大多數時間是胡人南下,伴隨中原王朝反擊,雙方反覆的廝殺,無數人橫屍沙場。

衛青、霍去病、李廣等名將都在和少數民族的戰爭中嶄露頭角,引得後人效仿他們的壯舉。不僅是前線的戰士還是詩人。

不是每個和胡人打仗的戰士都能凱旋,也不是任何凱旋的將士都被後人記住。今天我們介紹的這位主人公,就是曾經在北方顯赫一時,但是如今已經逐漸被人遺忘的人物——公孫瓚。

東漢末年,天下動盪,中央政府的統治土崩瓦解,地方軍閥趁勢而起。

在這複雜的社會環境中,有人抓住時機,建功立業;有人在亂世中浮沉,反而功業未成丟掉性命。在東漢末年、三國曆史中,許多人物曾經橫空出世、顯赫一時,但最後都沉沒在歷史的大浪中。

公孫瓚就是其中一位。

作爲曾經的北方霸主,公孫瓚的一生曾經是何其壯哉——跺一跺腳都能讓幽州、冀州抖一抖。然而,公孫瓚並未能將霸業進行到底,而是如同流星一般,迅速敗亡,並漸漸被人遺忘。

公孫瓚的一生究竟是怎樣的呢?

公孫瓚集團九大名將 公孫瓚簡介

公孫瓚劇照。他是一名堅定的抗擊北方胡人(少數民族)的悍將。

 (一)家世與早年

公孫瓚出生年月不詳,遼西人,出身官僚家庭(“家世二千石”,見《後漢書》)。他的家庭並沒留下太多的記載,僅有“瓚以母賤,遂爲郡小吏”(《後漢書》)。看來公孫瓚出身不算很差,因爲母親的地位不高,年輕時當上了一個小官吏。此外,三國時期,遼東地方的統治者也姓公孫,但沒有史料證明公孫瓚和遼東的統治階層有必然的親緣關係。

實際上,公孫瓚並沒有在遼東的公孫氏政權中獲得顯赫的地位,他的一生的主要舞臺是在東漢帝國北方的幽州和冀州等地。

除此以外,歷史書上還說公孫瓚“爲人美姿貌,大音聲,言事辯慧”,太守(地方官員)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同時,公孫瓚還和劉備一起,師從名士大儒盧植,看來公孫瓚還是有一定的文化底子的。

不過,公孫瓚在歷史上留名是因爲他的勇猛和戰功。

(二)猛將橫空出世於北方,胡人的剋星

“嘗從數十騎出行塞下,卒逢鮮卑數百騎。瓚乃退人空亭,約其從者曰:‘今不奔之,則死盡矣。’乃自持兩刃矛,馳出衝賊,殺傷數十人,瓚左右亦亡其半”。

公孫瓚加入了東漢帝國的軍隊,鎮守北疆,一次他遭遇了鮮卑騎兵,幾十騎兵對戰鮮卑的幾百騎兵。結果是,公孫瓚殺出重圍,但是自己的騎兵也傷亡過半。由此可見,公孫瓚真是一員猛將。

東漢中平年間(184年十二月—189年三月),公孫瓚被任命統領烏桓突騎,跟車騎將軍張溫討伐涼州叛賊(應該是邊張和韓遂)。但是此時烏桓反叛,與叛賊張純等攻擊薊中,公孫瓚率領他的部下追擊討伐張純等人有功,升任騎都尉。

張純又和背叛的胡人丘力居等侵犯漁陽、河閒、勃海,入平原,大肆殺人搶掠。

公孫瓚率軍追擊戰於屬國石門,擊敗張純和胡人,並解救了一些被擄走的男女。雖然取得了勝利,但是公孫瓚似乎並不滿足,而是領軍殺入塞外,但不幸因爲孤軍深入被敵軍包圍。雖然最後公孫瓚得以突圍,但是損失也相當慘重。

因爲戰功,公孫瓚被朝廷任命爲降虜校尉,封都亭侯。接下來的日子裏,每次遇到敵情,公孫瓚總是一臉怒氣,如同去尋找仇人,望到敵人(主要是少數民族和叛亂的漢人)的蹤跡就衝殺過去,有時還繼之以夜戰。敵人知道他的名聲,害怕他的勇猛,無人敢和他對抗。

歷史書上記載:公孫瓚經常帶領幾十名善射箭者,都騎白馬,作爲左右翼,自稱“白馬義從”。烏桓互相轉告,避開白馬長史。於是畫了公孫瓚的像,騎在馬上射它,射中了就高呼萬歲。敵寇從此遠逃塞外。(《後漢書》原文:瓚常與善射之士數十人,皆乘白馬,以爲左右翼,自號“白馬義從”。烏桓更相告語,避白馬長史。乃畫作瓚形,馳騎射之,中者鹹稱萬歲。虜自此之後,遂遠竄塞外。)

何其壯哉!公孫瓚的前半生就是和胡人打仗,參與平定內部叛亂,真是金戈鐵馬,馳騁沙場。如果早生幾百年,公孫瓚在衛青、霍去病的帶領下,橫掃漠南漠北,說不定真能青史留名,爲後世敬仰呢!但是公孫瓚的後來的人生卻是另外一副畫面。

公孫瓚集團九大名將 公孫瓚簡介 第2張

三國時期的郡縣圖。北方從遼東到涼州,都是和少數民族接壤的地區,戰亂不斷。

(三)投身軍閥混戰,並獨霸一方

公孫瓚靠戰功,成爲了朝廷倚重的邊陲戰將。此時公孫瓚並不是北邊的封疆大吏,他的上級是幽州刺史劉虞,皇帝的宗室親戚。劉虞的觀點和公孫瓚有較大的不同:他不認可對少數民族一味動武,而是採取招撫爲上的手段。這與公孫瓚的觀點大相徑庭。

史書上說“瓚志掃滅烏桓,而劉虞欲以恩信招降,由是與虞相忤”。公孫瓚和劉虞結下了樑子,後來二人更是發展到了兵戎相見,最終劉虞被公孫瓚擊敗並殺死,而公孫瓚最後也在袁紹集團、劉虞殘餘勢力、少數民族的聯合進攻下走向滅亡。此乃後話。

在公孫瓚與胡人或邊境的叛亂勢力戰鬥的時候,與劉虞產生分歧的時候,東漢帝國內部也在發生着劇烈的變動。黃巾起義的爆發,讓帝國的中央政權名存實亡,地方上的實力派紛紛割據。軍閥混戰的年代開始了!

公孫瓚也加入了軍閥混戰。此時,不僅是軍閥之間的戰亂不止,如董卓集團與反董卓聯盟的戰爭、反董卓聯盟的內訌,還有黃巾軍餘部和各地農民武裝也在各處攻城略地。天下大亂,豪傑並起!

在北方,經過多年的戰爭,公孫瓚有了一支自己的隊伍,其精銳力量爲“白馬義從”的騎兵,他們經歷了血與火的考驗,有着豐富的戰鬥經驗。少數民族騎兵都怕他們,可想而知公孫瓚在北方的勢頭有多強勢了。

他先打敗了黃巾軍的餘部,聲名大振。同時,劉虞和公孫瓚的分歧越來越大,矛盾越來越深;劉虞在幽州很得民心,在少數民族中也有一定的威望。最終是兩人矛盾最終激化,劉虞爲了節制公孫瓚而發兵攻打公孫瓚——公孫瓚此人雖然作戰勇猛,但是縱容部下搶掠百姓。但是劉虞顯然不是公孫瓚的對手,在兵力佔優勢的情況下,被公孫瓚打敗並被砍掉了腦袋。

公孫瓚成爲了北方的霸主,靠的是自己的勇猛和麾下精銳的部隊。

可是霸主也有勁敵,那就是在南面冀州的袁紹。

(四)遇上勁敵——與袁紹勢不兩立

袁紹是誰?袁紹,字本初,出身東漢名門”汝南袁氏“,自袁紹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稱。袁紹早年任中軍校尉、司隸校尉,曾指揮誅殺宦官。初平元年(190年),與董卓對立,被推舉爲關東聯軍首領。關東聯軍解散後,袁紹奪得冀州,與公孫瓚的地盤接壤,也拉開了二人多年的紛爭。

起初,公孫瓚勢頭強勁,袁紹並不願意與他發生正面衝突。但是一山不容二虎,對於野心勃勃的袁紹和對冀州虎視眈眈的公孫瓚來說,絕對不可能和對方“和平共處”的。

那公孫瓚和袁紹戰爭的導火索是什麼呢?

反董卓聯盟分裂後,袁紹和其弟袁術二人分道揚鑣,展開了你死我活的鬥爭。雖然兄弟二人並沒直接大打出手、兵戎相見,但是彼此都拉攏對方的敵人。公孫瓚和袁術“結盟”,派自己的堂弟公孫越率軍和袁術並肩作戰。袁術派遣公孫越和孫堅攻打袁紹的部將。結果公孫越戰死。公孫瓚將自己堂弟的死怪罪於袁紹,於是兩家撕破臉面大打出手了!

按照筆者上文所述,袁氏和公孫二人的勢力早晚會有兵戎相見的一天,公孫越的死不過是給了公孫瓚一個光明正大的藉口罷了。

袁紹一開始不願和公孫瓚發生正面的衝突。他怎麼做的呢?

袁紹非常驚恐,把渤海郡太守印交給了公孫瓚堂弟公孫範,派他到南皮,想以此與公孫瓚結援。公孫範於是背叛袁紹,以渤海兵力協助公孫瓚,兵勢日益強盛,進駐界橋(故址在今河北威縣境內)。公孫瓚自己任命嚴綱爲冀州牧,田楷爲青州牧,單經爲兗州(今山東金鄉縣西北)牧,並配置了郡守縣令。準備與袁紹大戰一場!

(《三國志》記載:紹懼,乃以所佩勃海太守印綬授瓚從弟範,遣之郡,欲以相結。而範遂背紹,領勃海兵以助瓚。瓚乃自署其將帥爲青、冀、兗三州刺史,又悉置郡縣守令,與紹大戰於界橋。)

公孫瓚集團九大名將 公孫瓚簡介 第3張

公孫瓚劇照。前期的公孫瓚是個驍勇善戰的將領,可惜和袁紹的拉鋸戰後期,選擇被動挨打固守不出,最終覆滅

(五)屢戰屢敗,錯誤不斷終失敗

一開始,公孫瓚憑藉自己那支久戰北疆的部隊,給與袁紹巨大的壓力。但是在界橋一戰中,公孫瓚的大軍被袁紹手下的麴義打敗。公孫瓚的聲勢大損。

但是此時的公孫瓚實力仍強,袁紹並不能進兵一舉消滅公孫瓚。雙方反覆拉鋸。袁紹逐漸佔據上風——畢竟袁紹手下謀士武將強與公孫瓚的下屬。

在和袁紹大戰的同時,公孫瓚似乎並沒意識到自己的實力不足,仍然四處樹敵。193年,公孫瓚殺死了幽州牧劉虞。

劉虞是漢室宗親,在幽州牧的任上,做了不少利國利民的好事,同時也安撫少數民族,促進了北邊的穩定。

公孫瓚和劉虞的交惡,一方面是公孫瓚主張對少數民族窮追猛打,另外一方面是公孫瓚連年用兵,窮兵贖武,對老百姓的壓榨與日俱增。劉虞和公孫瓚的矛盾不可調和,於是發兵攻打公孫瓚。結果劉虞兵敗不敵反而被殺。

劉虞死後,他的舊部以及少數民族武裝和袁紹聯合,共同對付公孫瓚。

公孫瓚的地盤日漸萎縮。到最後,公孫瓚乾脆閉門不出,被動挨打了。此外,公孫瓚還對手下的謀士(其實也沒幾個叫得出名號的謀士)和將領起了疑心,雙方貌合神離。

公孫瓚的末日不遠了。

199年3月,袁紹大軍合圍了公孫瓚。公孫瓚在外無援兵的絕望境地之中,引火自焚。同時公孫瓚也殺死了自己的妻子姐妹。

一代名將公孫瓚就此退出歷史舞臺。

(六)再回首一代名將

公孫瓚是三國曆史早期的風雲人物之一,北方最強大的軍閥。可惜生不逢時,遇上了敵人袁本初。其實袁紹也不算是超級厲害的軍閥,他也有自身的缺陷。但是面對公孫瓚,袁紹手下的謀士和武將不是公孫瓚的手下的謀士和武將所能比的。

此外,公孫瓚四處樹敵,對少數民族一味用兵,連受人愛戴的幽州牧劉虞也死於他的手下。公孫瓚沒有了像樣的外援,離滅亡就不遠了。

也許公孫瓚應該生活在漢武帝時期,以他的勇武,追隨衛青、霍去病,也許能建立一番功勳,留名千古。可惜,他生在了東漢末年的亂世中,自身智謀和能力有太大欠缺,只能早早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