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諸葛亮沒有篡位之心,爲什麼沒有還政於劉禪?

諸葛亮沒有篡位之心,爲什麼沒有還政於劉禪?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古代傑出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文學家,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劉備臨死前將諸葛亮與曹丕對比,讓諸葛亮惶恐不已;諸葛亮死的那一年,劉禪28歲卻無實權;諸葛亮去世之後,蜀漢再無丞相。

甲仗百人入殿

關於諸葛亮上朝要帶甲士百人的記載,有人說在陳壽的《三國志》中有,但是我並未看到過,只是在《晉書》中有相關記載。

"(桓)溫乃廢帝而立簡文帝。詔溫依諸葛亮故事,甲仗百人入殿,賜錢五千萬,絹二萬匹,布十萬匹。"---《晉書.桓溫傳》

說的是東晉大司馬桓溫北伐失敗之後,聲望大減,不惜廢帝以立威,新帝簡文帝爲了感謝他的擁立之功,就下詔讓他像蜀漢丞相諸葛亮一樣,可以“甲仗百人入殿”。

諸葛亮沒有篡位之心,爲什麼沒有還政於劉禪?

簡文帝此舉有兩層意義,一則是爲了安撫他,二則是爲了讓他像諸葛亮一樣忠心。

位極人臣的標配一般是“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

意思是可以穿着鞋、配着劍上殿,也不用小跑着走路、可以不急不緩上朝,朝拜帝王時,只稱呼官職,不直呼其名,這就是一般國之重臣的頂級優待。

於是乃令何第一,賜帶劍履上殿,入朝不趨。——《史記·蕭相國世家》

可是,這些優待,與“甲仗百人入殿”相比,就相形見絀了,畢竟真刀真槍的上百甲士,完全可以威脅到殿上羣臣、甚至是皇帝的安危,別說普通重臣,就連一般的權臣都不敢這麼做,畢竟太不給皇帝面子,相當於撕下了遮羞布。

諸葛亮沒有篡位之心,爲什麼沒有還政於劉禪? 第2張

諸葛亮真的會這麼做嗎?

我個人是不信的,雖然當時諸葛亮集蜀漢大權於一身,國內外也有很多想至其於死地的人,比如後來的費禕就是被刺殺而死。

但是,他這麼做其實根本沒必要,因爲整個蜀國都在諸葛亮的掌控之中,包括京城的所有兵權,甚至皇宮守衛。

有這些人在,他能隨時隨地調集整個蜀國的兵力,真的需要這個特權嗎?

這個特權,說實在的,對諸葛亮來說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充其量也就相當於一個超規模的儀仗隊,華而不實。

因此,正史上沒有正面記載此事,我覺得以諸葛亮的謹慎性格,根本不太可能行事如此招搖,不符合他的行事作風。

諸葛亮是權臣嗎?

如果說,權臣只是掌握了國家權力,架空了皇帝的中性詞,諸葛亮必然是一個權臣;如果說權臣是有改朝換代之心,想替代皇帝而自己或者自己的後人登上皇位的話,諸葛亮算不上一個權臣,至少在他死前他都無心改朝換代。

公元223年,17歲的劉禪繼位,諸葛亮死於234年,劉禪已經28歲,整整11年,蜀漢朝政一直牢牢掌控在諸葛亮一人手中。

諸葛亮沒有篡位之心,爲什麼沒有還政於劉禪? 第3張

此時的蜀國可以不知道皇帝是誰,但是無人不知道丞相是誰!

建興元年,封亮武鄉侯,開府治事。頃之,又領益州牧。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三國志·諸葛亮傳》

董卓廢少帝而立獻帝,都以“伊霍之事”來做例子,因爲伊尹、霍光都曾經以託孤重臣身份,做過廢立天子之事,而且權傾朝野但是並未篡位,算是權臣擅行廢立的楷模。

卓謀廢帝,會羣臣於朝堂,議曰:"大者天地,次者君臣,所以爲治。今皇帝闇弱,不可以奉宗廟,爲天下主。欲依伊尹、霍光故事,立陳留王,何如?"——《獻帝紀》

相比起來,諸葛亮權利比伊尹、霍光更大,但是連廢立之事都未曾做過,與天子劉禪情同父子,更是權臣中的一股清流。

劉備對諸葛亮的防備

劉備漂泊數十年,才終於有了益州這片基業,作爲開國之主,他是否想過劉禪會被架空,甚至被廢呢?

當然想過!

劉備臨終之前,對諸葛亮說了這麼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先看第一句:“君才十倍曹丕”,這一年是公元223年,曹丕於220年篡漢稱帝。

諸葛亮沒有篡位之心,爲什麼沒有還政於劉禪? 第4張

拿諸葛亮這個做臣子的與曹魏皇帝相比,首先地位不對等;

其次,曹丕是篡位的權臣,用他來跟諸葛亮相比,是不是有種指着鼻子說“你可不要學曹丕篡漢”的意思呢?

再看第二句:“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這時候的劉備可不止劉禪這麼一個兒子,還有劉永和劉理。

劉禪是長子,另外兩個也是庶出,自然劉禪就是“嗣子”,劉備的意思可不是諸葛亮自取皇位,而是如果覺得劉禪不成器,可以自己擇優而立之。

這句話,相當於告訴諸葛亮,你只要忠於我大漢(蜀),哪怕你行權臣之事,廢立天子,我也給你背書。

這兩句話,無論哪句表面上看來都是對諸葛亮器重有加,實際上也是如此;但是作爲皇帝的遺命,更多的則是讓人感到不寒而慄。

字字句句都在逼迫諸葛亮,都有一種“我死之後,蜀國你當家了,你怎麼做都可以,哪怕做了皇帝,千萬別學曹丕篡位!”

當然,劉備既然已經防備了諸葛亮,可不僅僅只是這耳提面命,他還留下了另外一個後手——李嚴。

因爲劉禪登基之後,諸葛亮權傾朝野十幾年,所以很多人都只知道諸葛亮是劉備的託孤重臣,實際上劉備臨終之前留下2位託孤重臣。

諸葛亮沒有篡位之心,爲什麼沒有還政於劉禪? 第5張

這兩位也有分工,諸葛亮主要是輔政,而李嚴則是兵權。

三年,先主疾病,嚴與諸葛亮並受遺詔輔少主;以嚴爲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三國志·李嚴傳》

在前期,李嚴手握蜀國最大的兵馬大權,鎮守永安,諸葛亮則在成都處理政務,也算達到了劉備的預期。

然而,幾年之後,諸葛亮已經徹底掌控朝政,整個蜀漢成爲他的一言堂,李嚴雖然手握重兵,但是不打算謀反的話,也不得不在諸葛亮的一步一步攻略下,交出兵權,自身也被廢爲庶人。

劉備的計劃雖好,但是所託非人,或者說計劃趕不上變化,諸葛亮發展太快,很快就無人能與其制衡,所以才造就了這個蜀漢無人能比的丞相。

劉禪對諸葛亮的心情

從17歲登基,直到28歲,卻一直只能被供奉在皇位上,劉禪心中有不滿嗎?

我覺得有不滿是人之常情,要是沒有不滿那劉禪一定非人!

但是,要說有多大的怨氣也未必,因爲劉禪的本性是那種得過且過,沒有太大野心的人。

有名的“此間樂,不思蜀”,這句話劉禪無論是出自真心,還是假意,他既然能如此笑呵呵地說出來,還讓司馬昭感到高興,說明他的內心真的還是有幾分這種心情的,不然想演也未必能讓人滿意。

諸葛亮沒有篡位之心,爲什麼沒有還政於劉禪? 第6張

另外,鄧艾兵臨成都,成都未必沒有一戰之力,更何況外面還有大軍在堅守,這個時候劉禪就能開城投降,也完全可以證明他其實並沒有太大的野心,也沒有太大的權利慾望。

當然,權力慾不大不表示沒有,如果有條件讓他一言九鼎, 他當然還是很願意的。

因此,在諸葛亮死後,劉禪就徹底廢除了權力太大的丞相之位,蜀漢四相的蔣琬還能以大司馬身份開府治事;第三位的費禕卻是以大將軍身份開府,而且有開府權沒多久就死於刺殺;最後一位董允別說丞相、大司馬,連大將軍都沒混上,只是以侍中身份守尚書令。

從蜀漢四相的過程不難看出,劉禪在一步一步削弱宰相的權利,而被削弱的權利自然是被其他大臣分攤了,比如姜維就曾擔任過大將軍,但是卻不是宰相,如此一來,更方便於劉禪掌控蜀國朝政。

小結:人性是複雜的,劉禪身爲皇帝,自然也有掌控一切的慾望,但是他的性格決定了,他並不是那種眼中只有權利的人,所以他對諸葛亮掌權也許會有一絲不滿,但總得來說,於公於私,他都不反對諸葛亮掌權,所以兩人並沒有太大的矛盾。

諸葛亮爲何不學曹操、司馬懿?

諸葛亮在世期間,雖然一手遮天,但是不可否認,他與曹操、司馬懿是完全不同的,從根本上他沒有將蜀國變成他們諸葛家的打算,他之所以不學曹操、司馬懿,原因很複雜,主要是大勢不在於諸葛亮。

蜀國雖小,但是其中的派系卻很複雜,簡單地說,其中的勢力劃分爲四大派系:益州本土、荊州派系、元從系、東州系,關於這幾個派系的劃分我們今天就不講了。

我們需要明白的是,劉備能以開國之主的身份團結這麼多派系,有他自身的魅力在,也是他的能力。

諸葛亮沒有篡位之心,爲什麼沒有還政於劉禪? 第7張

比如東州系,主要是跟隨劉焉來益州的東州人,卻也能在劉備麾下佔據重要位置,主要是馬超、法正、孟達等人對劉備影響很大,都是陰差陽錯聚集到一起。

劉備的兒子劉禪繼承皇位,這些派系在古代忠君思想的影響下,自然而然忠於劉禪,可是如果諸葛亮要廢了劉禪,那可就沒這麼簡單。

哪怕這些人不跟着諸葛亮對着幹,只要離開蜀國,投靠此時佔據天下三分之二的魏國,豈不是更有前途?

諸葛亮本身是靠着丞相的身份來掌控朝政,沒有這個身份,也許荊州系會有一些人因爲姻親關係跟着他幹,但是其他人根本不會投靠一無所有的諸葛亮。

諸葛亮不僅缺乏自己的嫡系,還缺乏不世之功。

前面提到東晉大司馬桓溫,原本也是權傾朝野,爲了更進一步,三次興兵北伐,可惜最終都以失敗告終,無奈之下,只能靠擅行廢立來震懾朝野。

可見,身爲權臣,沒有拿得出手的功績也很難服衆。一個原因是無法讓人信服;另一個原因是沒有功勳意味着跟着自己乾的人無法升遷,也就無法替自己坐鎮重要位置。

諸葛亮北伐若是成功,也許有成爲曹操、司馬懿的可能,但是他數次北伐都以失敗告終,從根本上他是無法篡位的。

另外,諸葛亮與劉禪之間感情深厚,也許是爲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在感情上,諸葛亮是真的將劉禪當做兒子對待的。

“宮中府中,俱爲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爲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出師表》

諸葛亮的《出師表》中,我們看到的除了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之外,還有他對劉禪的字字叮囑。

諸葛亮沒有篡位之心,爲什麼沒有還政於劉禪? 第8張

事無鉅細,很多方面他都考慮得很周到,最重要的是,他的用詞都是應該如何,要怎麼做,讓我們想到了什麼?

猶如老父親臨走之時的叮囑,沒有臣子對皇帝應有的敬意,沒有那種隔閡,沒有那種敷衍,可見諸葛亮對劉禪的感情是真實的。

事實上也很容易理解,人非草木,哪怕是那些千古帝王,也是有感情的,劉禪出生的時候,正是諸葛亮剛跟隨劉備不久,從小看着他長大,還未成人,劉備駕崩,劉禪也是倚靠諸葛亮才能順利穩定局勢。

因此,諸葛亮對蜀國是忠心的,並沒有篡位的可能性。至於如果北伐成功,消滅吳、魏之後會不會有,那就沒有探索的必要了。

諸葛亮既無篡位之心,爲何不肯還政於劉禪?

1.劉禪能力不足

劉禪坐在皇位上數十年,君權越來越集中,哪怕是在蜀國滅亡之後,也能活得好好的,他的能力還是有的。

但是也僅此而已了,守成之君足以,開拓進取太過爲難他了!

這一點,不僅諸葛亮看的很清楚,連他老爹劉備也明白,所以纔有了對諸葛亮的那句話“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畢竟,劉備死的時候,劉禪已經17歲了,要是能力足夠,劉備根本不需要這麼費心費力讓諸葛亮來盡心輔佐。

諸葛亮沒有篡位之心,爲什麼沒有還政於劉禪? 第9張

無論是話裏,還是話外,都表明劉備對劉禪的能力是持懷疑態度的,或者說不滿意的。

而此時天下並未統一,蜀國更是三國中最弱小的一個,如果困守下去,總有一天會被其他兩國滅掉,這也是諸葛亮要北伐的根本原因。

既然只有對外開戰纔有一線生機,那麼劉禪的能力又不足以開拓進取,只能諸葛亮自己來了。

2.拳頭要握緊

諸葛亮在北伐之前,另一個輔政大臣李嚴一直鎮守永安,兩人其實相安無事的。

可是諸葛亮決定北伐之後,馬上讓李嚴帶着兵馬前來鎮守漢中,對李嚴來說,無疑是要奪取他的兵權,讓他從僅次於諸葛亮的輔政大臣,淪落到一般的武將,於是兩人有了矛盾,直到後來他被諸葛亮一擼到底。

諸葛亮爲何非要跟李嚴過不去呢?

難道是爲了貪權,吃相才這麼難看?

並不是如此,只是蜀國國力弱小,諸葛亮想要爲蜀國爭取一線生機,想要北伐成功,必須要集中蜀國所有的力量,包括李嚴手中的軍隊。

小孩都懂的道理,握緊的拳頭纔有力,如果諸葛亮此時不能徹底掌控蜀國的人力、物力、財力,根本不足以支撐他多次北伐。

劉禪也是如此,如果讓劉禪徹底掌控權利,諸葛亮只是行丞相的職責,勢必會造成蜀國國力的消耗,不利於北伐。

諸葛亮沒有篡位之心,爲什麼沒有還政於劉禪? 第10張

3.諸葛亮也是有私心的

再興漢室是劉備一生的野望,但絕對不是劉禪的,劉禪是一個很知足的人,並沒有去實現統一的理想。

而諸葛亮是劉備的知己,無論是爲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還是爲了完成功蓋千秋的偉業,他都將畢生精力致力於再興漢室。

如果還政於劉禪,諸葛亮依舊能當他權傾朝野的丞相,也許沒有這麼操勞,還能多活幾年,但是他想要的光復大漢,想必更加遙遙無期。

完成統一大業,對諸葛亮來說,是公,也是私,爲了這個理想,諸葛亮不惜一切,哪怕是走上權臣之路,他也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