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禪都已經坐上皇位了 諸葛亮爲什麼沒有還政

劉禪都已經坐上皇位了 諸葛亮爲什麼沒有還政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劉禪和諸葛亮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劉禪已經登基稱帝,諸葛亮爲什麼不還政於他?

真實的諸葛亮,早有謀朝篡位的想法。他架空劉禪9年,設計奪走兵權,對劉禪更是毫不尊重。北伐若能成功,他就是下一個曹操。

說到劉禪,可能大家想到的都是他的“廢材”事蹟。

諸葛亮在世時,他是“扶不起的劉阿斗”;

蜀國滅了,他能“樂不思蜀”,安享富貴。

而諸葛亮呢?

在絕大多數人的心中,諸葛亮是神話一般的人物,他智謀無雙、忠心耿耿,能讓司馬懿聞風喪膽,能讓周瑜感嘆“既生瑜何生亮”!

但這些只是故事而已。

《三國演義》並不是真實的歷史,我們還是要到史料中,去尋找蛛絲馬跡。

而在真實的歷史中:劉禪並沒有那麼無能;諸葛亮,也沒有智謀無雙、忠心耿耿。

劉禪都已經坐上皇位了 諸葛亮爲什麼沒有還政

真實的歷史

在《三國志》的記載中,劉備去世時,諸葛亮是蜀漢的丞相,深受信任。

當時,劉備臨終託孤,並對諸葛亮說:“若是劉禪無才無能,就可以取而代之。”

而諸葛亮聽了,則淚流滿面:“臣一定傾盡全力,嘔心瀝血,效忠新皇。”

《三國志·卷三十五·蜀志·諸葛亮傳》: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這一幕,真是君臣和睦的典範。

皇帝說,你的才華比曹丕厲害10倍,一定可以穩定國家。如果我兒子能力不錯,你就輔佐他,如果我兒子能力不行,你就直接當皇帝。

臣子說,我一定傾盡全力,培養幼主,忠貞不二,以死來證明自己的臣節。

只惋惜,真實的歷史,從來沒有這麼和睦。

劉備死後,諸葛亮大包大攬,直接架空了劉禪的權力。

若他沒有野心,就算劉禪能力不行,他也一定會試探性培養一番。

可事實上,劉禪17歲登基,一直到28歲,只要諸葛亮活着,他就沒有半點權力。

這哪裏是“輔政”,這直接就是“代政”了。

劉禪真的能力不行嗎?

在史書的記載中,諸葛亮曾力挺劉禪,稱讚他:“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 (取自《與杜薇書》)

然而,諸葛亮完全沒給劉禪任何鍛鍊的機會。

在劉備面前,諸葛亮一邊哭,一邊發誓:“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可劉備一死,諸葛亮就獨攬大權,無論是大事小事,根本不給劉禪插手的機會。

這是培養君王成長的方法嗎?

作爲蜀國的丞相,諸葛亮會不瞭解“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嗎?

他那麼聰明,卻根本不讓劉禪插手政務,你說這背後有沒有陰謀?

劉禪都已經坐上皇位了 諸葛亮爲什麼沒有還政 第2張

諸葛亮的野心

在《三國演義》的故事中,自從劉備三顧茅廬後,諸葛亮就嘔心瀝血,一心只爲蜀漢。

這種形象太深入人心,以至於很多人認爲:諸葛亮不肯還政於劉禪,也是爲了大局。

劉禪年少繼位,經驗不足,只顧玩樂,根本不是個好帝王,而三國局勢嚴峻,只有諸葛亮站出來,才能穩住大局,保住劉備留下的江山。

這一切看似順理成章,卻根本經不起推敲。

不還政,和壓根不讓君王插手,是兩回事。

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不僅沒有那麼忠貞,對權力更是野心勃勃。

他的野心勃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架空劉禪,完全不給他面子。

劉禪登基時,是17歲,這個年齡已經不小了。

你看,康熙13歲除鰲拜,秦始皇21歲親政尋素除嫪毐、罷免呂不韋……

17歲的君王,雖然年輕,但並不少見,完全可以慢慢接觸國家大事。

可是,諸葛亮在世時,劉禪是完全被架空的狀態。

從17歲到28歲,他的手裏,基本上沒有半點權力。

諸葛亮在成都時,大事小事都由他決策;

諸葛亮北伐,他就把事情交給蔣琬、董允等人接替。

總而言之,無論諸葛亮在不在,國家大事都輪不到劉禪處理。

劉禪不傻,他看出了諸葛亮的佈局,但他不敢正面對抗,便用一件無關政務的事情來試探——充實后妃。

不管哪個朝代,皇帝想要選妃,都是自己的事。

但董允一點都不給劉禪面子,他直接說:“古代天子歷代后妃都不超過12人,現在您的妃子已經夠數了,不宜再增加。”

《三國志》:後主常欲採擇以充後宮,允以爲古者天子后妃之數不過十二,今嬪嬙已具,不宜增益,終執不聽。後主益嚴憚之。

董允的口氣,是非常不客氣的,甚至是教訓。

而劉禪的反應則是“憚之”。

“憚”,就是害怕。

劉禪在害怕什麼?

劉禪都已經坐上皇位了 諸葛亮爲什麼沒有還政 第3張

董允是諸葛亮的心腹,若諸葛亮對劉禪很尊重,董允絕不敢對君主如此不客氣。

從這個細節可以看出,劉禪毫無君王的尊嚴,已經完全被架空,連選個妃子的權力都沒有。

而諸葛亮這一派人,對他更是毫不客氣,毫無尊重可言。

這絕不是“輔佐”,而是明晃晃地“奪權”。

其二,“設計”李嚴,牢牢掌握兵權。

前文提到,劉備臨終託孤,諸葛亮淚流滿面,發誓表忠心。

你認爲劉備是真的想把江山給諸葛亮嗎?

當然不可能。

他之所以這麼說,就是要讓諸葛亮發誓表忠心。

除了諸葛亮,劉備還留下了李嚴輔助兒子。

在劉備的遺詔中,諸葛亮和李嚴的地位是一樣的,諸葛亮負責政治輔佐,而李嚴則掌管內外軍事,手握兵權。

《三國志》:章武二年,先主徵嚴詣永安宮,拜尚書令。三年,先主疾病,嚴與諸葛亮並受遺詔輔少主;以嚴爲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

這是劉備的算計。

他口頭上承諾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可一涉及到軍權,劉備半點都不給他,而是讓李嚴手握軍權,來牽制諸葛亮,避免他一家獨大。

但諸葛亮卻“算計”了李嚴。

劉禪都已經坐上皇位了 諸葛亮爲什麼沒有還政 第4張

他先是推薦李嚴北上漢中,冊封他爲驃騎將軍,又讓他的兒子接手江州防務。

這是實打實的升職,李嚴不疑有它,歡歡喜喜上任。

驃騎將軍是要幹活的,因此,李嚴就需要負責押送糧草。

一次,李嚴在押送糧草的過程中,出了紕漏,諸葛亮馬上站了出來,正義凜然地下令:廢李嚴爲民。

就這樣,李嚴不僅丟了爵位,還丟了兵權。

說實話,這件事怎麼看都透露着詭譎。

李嚴是大軍首領,卻因爲“押運糧草誤了日期”,被貶爲平民。

你覺得這裏沒有諸葛亮的算計?

反正,李嚴手裏的兵權,最後到了諸葛亮的手裏。

劉禪都已經坐上皇位了 諸葛亮爲什麼沒有還政 第5張

若諸葛亮沒有野心,若他不想要皇位,他如此處心積慮要兵權,做什麼?

當時的諸葛亮,早就是蜀漢的實際掌權者。

劉禪對他惟命是從,沒有半點忤逆,一直按照劉備的遺言“事之如父”。

《三國志》:“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要兵權做什麼?

《琅琊榜》中,麒麟才子問譽王:“如果不造反,你要兵權幹什麼?”

這句話,放在這個位置,也非常合適。

其三,決議北伐,一意孤行。

在史書的記載中,諸葛亮北伐,是一意孤行。

劉備臨終託孤,希望諸葛亮“安國”,並不希望他北伐。

而從《出師表》的苦口婆心來看,劉禪對北伐也並不支持。

最開始,北伐的戰績也不佳,可諸葛亮卻一心一意,一定要北伐。

爲什麼他這麼執着?

我猜測,諸葛亮這是想要戰功,這是他順理成章當皇帝最關鍵的要素。

劉禪都已經坐上皇位了 諸葛亮爲什麼沒有還政 第6張

此前,諸葛亮只有輔政之功,沒有戰功。

若他能立下赫赫戰功,那麼皇位絕對手到擒來。

只惋惜,諸葛亮並不是軍事天才。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非常厲害,有非常多出其不意的戰役,比如火燒博望、赤壁之戰草船借箭、“三氣周瑜”、“七擒孟獲”、“六出祁山”等等。

可這些都只是小說。

在真實的歷史中,諸葛亮並沒有這麼厲害。

劉禪都已經坐上皇位了 諸葛亮爲什麼沒有還政 第7張

火燒博望,不是他做的。這件事,發生在諸葛亮出山之前,與他完全無關。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久之,先生設伏兵,一旦自燒屯僞遁,等追之,爲伏兵所破”;

赤壁之戰中,諸葛亮也沒有立下赫赫戰功。

他只是出使江東,智激孫權聯劉抗曹,至於其他行爲,史書並未記載。這一戰,真正的關鍵人物,應該是周瑜。

至於草船借箭這些神乎其神的故事,大多是小說的誇張寫作手法。

歷史中真實的諸葛亮,擅長謀略、擅長管理大軍,但他並不擅長奇謀妙計,也不擅長隨機應變。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於治戎爲長,奇謀爲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應變將略,非其所長”。

你看,行軍打仗,並不是諸葛亮的長處。

可他偏偏一手把持朝政,不給劉禪半點權力,另一手把持大軍,非要立下軍功。

這就是明晃晃地在打皇權的主意。

若他能活到北伐成功,後期,就算他不想謀朝篡位,跟着他出生入死的將士們,也會逼着他登基。

畢竟,曾經“天資仁敏,愛德下士”的劉禪,已經變成了人們口中“扶不起的劉阿斗”。

若是有機會,他模仿一下曹操、曹丕,也不是沒可能。

劉禪都已經坐上皇位了 諸葛亮爲什麼沒有還政 第8張

因此,你若問諸葛亮爲何不還政給劉禪,答案很簡單:他想謀朝篡位。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題目中“諸葛亮上朝時還要帶甲士百人”的說法,不一定是真的。

理由如下:

第一,這句話出自《晉書·桓溫傳》,沒有史料相互印證。

《晉書·桓溫傳》,記錄的是東晉權臣桓溫的故事。

當時,桓溫掌控朝政,在廢立皇帝前夕,帶着甲士百人上殿,自稱是效仿諸葛亮。

“溫乃廢帝而立簡文帝,詔溫依諸葛亮故事,甲仗百人入殿,賜錢五千萬,絹二萬匹,布十萬匹。”——《晉書·桓溫傳》

乍一看,這好像有模有樣的。

可我翻遍了三國時期的其他史書,都沒有找到相應的線索。

史料是否真實,講究相互印證。

單憑這本書中,桓溫的這一句話,很難確定諸葛亮帶兵上朝。

畢竟,這極有可能是桓溫給自己帶兵上殿,找的一個藉口。

劉禪都已經坐上皇位了 諸葛亮爲什麼沒有還政 第9張

第二,諸葛亮大權在握,沒必要帶兵上朝。

正如前文所言,諸葛亮大權在握,是蜀漢實際掌權人,劉禪只是個“傀儡”,連選妃的權力都沒有。

而根據劉備的遺命,劉禪對諸葛亮很尊重,是把他當父親一樣尊重。

在那個時期,諸葛亮意氣風發,基本上相當於“皇帝”。

他沒有危險,也根本不用顯擺自己的權力。

此時的諸葛亮,若是帶兵上朝,只會給人留下把柄。

劉禪都已經坐上皇位了 諸葛亮爲什麼沒有還政 第10張

基於上述2個理由,我認爲:諸葛亮帶着甲士百人上殿,大概率一種誤解。

不過,無論諸葛亮是否帶兵上朝,他對權力的野心還是很明顯的。

我們只是被《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正面形象給誤導了,才認爲他嘔心瀝血,只爲蜀漢。

細挖史書,諸葛亮做的每一件事,放到別的權臣上,絕對是“擅權”“弄權”。

你看,宇文邕時期的宇文護、順治時期的多爾袞,都被罵成什麼樣了?

偏偏到了諸葛亮這裏,就是“顧全大局”。

由此可知,文學作品的力量,還是很驚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