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明朝軍隊當初連元朝都能打敗 最後爲什麼會敗給清軍

明朝軍隊當初連元朝都能打敗 最後爲什麼會敗給清軍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明朝軍隊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明朝軍隊連元朝軍隊都戰勝了,爲何最終會被清軍給打敗?

說到明朝的軍隊,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都覺得戰鬥力應該很強,畢竟是戰勝了強大的蒙古騎兵的隊伍。

大明的敗落,很多歸結爲是宦官、黨爭等方面的原因。但歷史上明朝的軍事實力真的是那麼強嗎,恐怕讓大家失望了,真的不是那麼強的,甚至還有點弱。

01

明朝的軍事制度簡單概括就是軍戶制和衛所制。軍戶制來源於元朝,元朝的戶籍制度是按照人種來劃分的,每種戶籍的人都有固定的居住地點和固定的職業,戶籍是世代相傳不允許變更的,明朝的軍戶就是從軍的人的戶籍,同樣是固定不變的。

衛所制是明朝獨有的制度,是明太祖設立的。它最底層是小旗,每個小旗由10名士兵組成,5個小旗爲1個總旗,2個總旗組成百戶所,每10個百戶所組成1個千戶所,5個千戶所就爲1個衛了。

明朝軍隊當初連元朝都能打敗 最後爲什麼會敗給清軍

每個衛由“衛指揮使”管理,衛的上一級就是省了,當時全國共分爲五個省,每個省設一名都指揮使,受朝廷的五軍都督府直接管轄。

當初明太祖設立這兩種制度的原因就是希望軍隊能夠自給自足。因爲軍戶是終身制的,所以每個軍戶都按照規定固定居住在某地,由朝廷統一分發土地,農忙時種地,農閒時練兵,如果遇到戰事就可以直接調兵上陣。

因爲有固定的收入來源,所以朝廷不用花費鉅額的軍費來養兵。這樣來看的話,軍戶制比募兵制的軍隊穩定性要好。

明朝的軍隊可以說是歷史上人數最多的軍隊了,之前的北宋,就算是最高峯也只是125萬人,而明太祖時期軍隊數量已經是188萬了,到明成祖時,軍隊數量更是驚人地達到了280萬。

按照當時的生產力發展水平來看,如果不是軍戶制,要養活如此數量龐大的軍隊幾乎是不可能的。

說到這個衛,恐怕大家就要問了,錦衣衛是不是也是這個衛所制中的一環呢?的確,在全國所有的“衛”中,地位也是有所不同的,地位最爲顯貴的是駐守在北京和南京這兩地的,被稱爲“上十二衛”,這十二個衛的管理權不在五軍都督府,而是直接握在皇帝手裏。

明朝軍隊當初連元朝都能打敗 最後爲什麼會敗給清軍 第2張

大家熟知的錦衣衛,就是屬於這“上十二衛”中的一員。因爲直屬於皇帝,所以又被稱爲“皇帝親軍”。這“上十二衛”在明成祖時期由於皇帝對藩王的削弱,藩王的兵力逐步回收到皇帝手中,“上十二衛”也擴編成二十六個衛。

明成祖就以這二十六個衛爲基礎,設立了“京師三大營”,具體是歸順大明的3000蒙古騎兵組成的“三千營”,配備火槍這個最先進武器的“神機營”,還有就是原本護衛京師的“五軍營”。這三個營,可以說是明成祖的家底兒,也是他五次北伐的主力部隊。

02

但這明成祖時威風凜凜的三大營,到了明英宗時就直接被皇帝玩沒了。當時英宗親征瓦剌,所帶的就是這三大營的精銳,結果在土木堡一夜之間精銳盡失。

“京師三大營”的輝煌歷史也就此終結,後面雖然歷任的帝王多次加以整頓操練,但其戰鬥力始終都無法恢復到土木堡之前的水平了。

明末時硝煙四起戰事緊急,但皇帝都不敢派京營的軍隊出征,就知道這隊伍的戰鬥力已經差到何種程度了。當李闖兵臨北京城時,這京營的十萬大軍,幾乎一仗未打就全部投降了。

說到這裏,可能很多人會覺得,爲什麼這堂堂的京營會衰敗到如此地步,僅僅是因爲在土木堡元氣大傷嗎,爲什麼就始終好不起來呢?

其實京營只是明朝衛所制敗落的一個縮影而已,因爲京營的士兵是從全國各衛所中選拔出來的,如果各地的衛所都沒有精兵強將,那麼京營如何能強呢?衛所制在明成祖時達到巔峯,後面就逐漸開始走下坡路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明朝軍隊當初連元朝都能打敗 最後爲什麼會敗給清軍 第3張

首先就是軍戶的農民性質多過軍人性質,自成祖後,大明少有戰事,所以軍戶幾乎沒有任何訓練,導致戰鬥力逐年下降,長此以往,軍戶和農戶已經沒啥兩樣了。

其次就是軍戶的地位低沒有上升空間,衛所裏,軍戶永遠是底層士兵。沒有升職的可能,因此軍官欺壓軍戶不但是常事,軍戶甚至淪爲軍官的奴隸,過着這樣悽慘生活的軍戶指望他能上陣殺敵,幾乎是很難了。再有就是軍官的世襲制度也是明朝軍隊衰敗的重要原因。

明朝軍官的官職大多是從祖輩那裏繼承來的,絕大部分都是沒什麼才能,就靠祖上的庇護,只會欺壓百姓爲非作歹,讓他們上陣打仗,那就是癡人說夢。

明朝軍隊當初連元朝都能打敗 最後爲什麼會敗給清軍 第4張

皇帝也瞭解衛所制的衰敗,所以明朝後來也有了募兵制,但龐大的軍費開支又成了另外一個難題。明末爲了和遼東作戰,就要徵稅,因爲徵稅而爆發農民起義,爲了鎮壓農民起義,又得徵稅,正是這個死循環生生把大明一步步拖向了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