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古代打仗動不動就號稱百萬大軍 實際上有那麼多人嗎

古代打仗動不動就號稱百萬大軍 實際上有那麼多人嗎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7.8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古代打仗的讀者,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古代打仗,動不動就號稱“百萬大軍”,真實兵力根本沒有那麼多?

古代限制軍隊數量的是生產力,不是指揮系統。正面決戰的話人數多還是很有優勢的,人數少也只有善於用兵在特定情況才能發揮優勢,古代的指揮系統雖然不比現在先進,但也有相對完善的軍隊組織編制,治衆如治寡,讓幾十萬軍隊做到令行禁止並不難,主要是很難湊齊那麼多人,會帶兵的也從來不嫌棄自己的兵太多。

漢末,鎮壓羌人叛亂的時候漢朝拿出全國三分之一的軍隊,漢朝總兵力29萬人,而且過十萬軍隊組織起來的確非常難,但指揮系統不是光給一個人的,要分成一個一個軍團的。以唐朝舉例,一個軍團是,步兵12500人,騎兵5000—6000,輜重兵1000—2000,一支這樣的部隊合計約兩萬人馬,唐代李靖就能指揮大軍團作戰,中國上下五千年能做到大軍團指揮的十幾個還是有的,但是最強的還是韓信,畢竟韓信是真正意義上將大軍團越打越多的人,而其他的一般能指揮個8萬以上正規部隊就能稱的上大軍團指揮了,也就是帥才。

古代打仗動不動就號稱百萬大軍 實際上有那麼多人嗎

歷史上真正雙方總數達到20萬的戰役也不算多,像戰國中後期,伊闕之戰折損24萬人後,魏國和韓國基本就沒什麼反抗能力。王翦伐楚要60萬大軍(應該是連士卒帶後勤),以當時的秦國國力都不是簡單的事(而且王翦也說了,因爲是滅國之戰,楚國東拼西湊百萬大軍也是可能的,但要注意,這是面對滅國危機下,而且楚國地域和人口在當時也算廣袤)。

古代打仗動不動就號稱百萬大軍 實際上有那麼多人嗎 第2張

當然,古代打仗也確實是精銳士卒+普通湊數士卒+後勤相關人員的結構,一般精銳士卒這塊數量不多,但戰鬥力很強,如果在一個猛將帶領下,那就能起到“開瓶器”的作用。比如項籍本人親至,漢軍就各種敗北。但漢軍諸將一遇到其他楚將,那就各種刷人頭。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還是項籍本人有足夠數量的精銳士卒(所以後來在垓下之戰裏,韓信30萬打項籍10萬,一開始都是“不利”的,但在消耗掉一定數量的楚軍精銳後,楚軍也頂不住了,畢竟漢軍有人數優勢。而且楚軍10萬也肯定不全是士卒,估計雜七雜八都算上了)。

古代打仗可以就地徵糧,運輸也是同樣道理,多的不說,就兩座城池之間完全可以用接力的模式運輸。戰國時期別的不說,耕牛那是家家必備的,幾百萬人的後勤,肯定不可能只是在運輸的路程上,而是應該包括農業生產,裝備製造,戰國時期還大多數的時候都是春守秋戰,北方的秋冬,地裏糧食收完基本上就沒有事情了,老弱婦孺多少也是可以幹活的。幾百萬人的後勤全在運輸上,那就是說人人都是肩膀扛過去的,一輛驢車或者馬車隨便拉二三百公斤的糧食,一個車伕足夠,沿途各個郡縣出動一定人口的軍隊沿途保護就夠了,沿途軍隊的口糧也可以就地解決。

其實這得看生產力和動員能力,封建社會和封建社會不一定是一樣的,冷兵器時期軍隊區別也是非常大的,雖然都是農業爲主,但社會軍隊結構差距非常大,比如戰國時期,基本沒有什麼商品經濟,工業也很原始,絕大多數人口就是種田,這種社會結構非常簡單,只有貴族和平民,社會治理動員的效率就非常高。

古代打仗動不動就號稱百萬大軍 實際上有那麼多人嗎 第3張

像明朝,封建制度基本到了頂點了,社會生產雖然以農業爲主,但是商業工業也相對非常發達,一件商品的生產鏈更長影響的人更多,大規模動員一下很可能引起社會動盪。而且武器裝備後勤也相對戰國更加“複雜”,如果不進行一些制度改革,治理效率會非常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