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趙雲作爲劉備時期的老將,蜀漢後期爲何會鬱鬱而終?

趙雲作爲劉備時期的老將,蜀漢後期爲何會鬱鬱而終?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7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趙雲身強力壯,爲何第一次北伐後突然去世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傳聞中趙雲是被他妻子用繡花針紮了一下,最終去世,這種說法太有神話色彩了,不值得輕信,而正史中關於趙雲的死,記載也是非常簡單,看不出什麼原因,但是我們從趙雲臨死前發生的事情,倒是可以推測一番,得出趙雲去世的真實原因!

劉備去世後,蜀漢動盪,國內混亂,於是在曹魏和東吳看來,蜀漢似乎已經沒有發展前途了,很難再恢復巔峯實力。曹魏上下更是一致認爲,東吳纔是最大的目標,集結重兵對陣東吳。不過令衆人都沒想到的是,諸葛亮的能力竟然能有這麼強,短短几年時間,不僅平定內亂,穩定了蜀漢,還爲蜀漢拉死了一支強軍,更甚者,諸葛亮還主動北伐,進攻曹魏!

北伐之初,魏延曾獻上子午谷奇謀,想要兵出子午谷,突襲長安,但是諸葛亮用兵謹慎,沒有同意魏延的計劃。諸葛亮的計劃是這樣的:趙雲、鄧芝率一支軍馬作爲疑兵,由箕谷擺出要由斜谷道北攻郿城的形勢,吸引魏軍,然後諸葛亮親率大軍向祁山發起進攻。由於魏國一致認爲蜀漢沒啥實力了,所以對蜀漢的防備非常鬆懈,隴右三郡很快望風而降,只有兩個郡還在堅守待援,這可嚇壞了魏國,連忙命令大軍前去增援。

趙雲作爲劉備時期的老將,蜀漢後期爲何會鬱鬱而終?

諸葛亮第一次帶兵,也犯了些小錯誤,反正就是遲遲攻不下剩下的兩個郡,而魏國的援軍又來得非常快,諸葛亮只能分出一部分軍隊前去守衛街亭,延緩魏軍的行進步伐,結果由於馬謖不聽調度,被張郃輕易擊敗,街亭失守,諸葛亮有被截斷後路的風險,只能無奈撤退。而諸葛亮派出的疑兵趙雲呢,他這一路打得怎麼樣呢?

關於趙雲這一路軍隊的作戰情況,記載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反正最終的結果也是敗了,至於是怎麼敗的,不同史書說的理由不一樣。三國志趙雲傳中說,趙雲之所以戰敗,是因爲曹軍比較多,而趙雲這支部隊是疑兵,沒有多少人,所以打不贏曹軍。

《三國志》:雲、芝兵弱敵強,失利於箕谷,然斂衆固守,不至大敗,軍退,貶爲鎮軍將軍。

從這一段記載來看,似乎這場戰敗並非趙雲之過,而且趙雲還斂衆固守,減少了很多損失,看起來趙雲似乎還有點功勞,至少沒有大敗。不過我們從另外兩處記載就能看到不一樣的情況。在三國志諸葛亮傳中,諸葛亮因爲第一次北伐失敗,把原因上奏給了劉禪,而在這份上奏中,我們能看到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趙雲作爲劉備時期的老將,蜀漢後期爲何會鬱鬱而終? 第2張

《三國志》:臣以弱才,叨竊非據,親秉旄鉞以厲三軍,不能訓章明法,臨事而懼,至有街亭違命之闕,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無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闇,春秋責帥,臣職是當。請自貶三等,以督厥咎。

注意那句“至有街亭違命之闕,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無方”,從這句話可以看到,諸葛亮是把街亭之失和箕谷之敗放在一起說的,可見箕谷這一戰並非小輸,趙雲不僅僅是因爲魏軍比較多就退兵了。街亭之戰失敗的原因,諸葛亮說的是馬謖違抗命令,而箕谷之戰的失敗,諸葛亮說的是不戒之失,這個不戒是不是指的是趙雲沒有做好戒備,遭到了魏軍的偷襲,所以被打敗撤軍了?而諸葛亮後面那句“咎皆在臣授任無方”,把所有責任都歸咎於自己,說自己不會用人,用人出現了失誤,這樣一串聯起來的話,那諸葛亮的意思豈不是在說這次用馬謖用錯了,用趙雲也用錯了?再結合趙雲被貶官來看,很可能箕谷一戰,趙雲是被魏軍偷襲打敗了,所以才撤退的。

接下來我們再看漢晉春秋的記載,更加能確定,趙雲在箕谷一戰,表現確實不佳。

《漢晉春秋》:亮曰:大軍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賊,而不能破賊爲賊所破者,則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

趙雲作爲劉備時期的老將,蜀漢後期爲何會鬱鬱而終? 第3張

我們看諸葛亮說的這段話,他說大軍在祁山、箕谷兩處的兵馬都多餘敵軍,也就是說,趙雲其實是在自己擁有優勢兵力的時候,被魏軍擊敗的,這就讓人有點匪夷所思了。趙雲也是跟隨劉備南征北戰的猛將,實力非常強悍,在漢水之戰時,他還曾臨陣反擊,打敗過曹操,怎麼到這一戰,他卻在佔據兵力優勢的情況下被打敗了呢?誰有這個能耐呢?

實際上這個人就是曹魏的曹真了,這個曹真可不得了,他是曹操的養子,軍事素養非常高,一生罕有失敗,連諸葛亮在他手上都曾吃過虧。站在我們現在的角度來看,趙雲敗給他,似乎並非多大的恥辱,但是當時的人不這麼看啊,趙雲身經百戰,到老了卻遭受了這麼一次戰敗,心裏肯定是過意不去的,而且從諸葛亮的話語來看,似乎他對此也非常不滿。注意那句“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這話一出,誰受得了?趙雲作爲劉備時期的老將,哪裏受得了這種刺激?

看到這裏,我們就能明白了,趙雲在去世前經歷了什麼。箕谷之戰,趙雲統領大軍做疑兵,牽制曹真,結果趙雲用兵不如曹真,反被曹真以少量兵力偷襲擊敗,當趙雲重整兵馬時,曹魏大軍殺到,趙雲只能撤退。雖然趙雲保住了大部分軍隊,但他的撤退也是非常狼狽的,他甚至燒燬了部分棧道,才得以阻止魏軍的追擊。撤退回去後,趙雲因作戰失利,受到了貶官的處理,最終鬱鬱而終。

趙雲作爲劉備時期的老將,蜀漢後期爲何會鬱鬱而終? 第4張

趙雲之所以鬱鬱而終,也是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心中有愧

趙雲是一個忠勇之人,當初他離開公孫瓚,就是覺得公孫瓚這個人不夠仁義,所以才心向劉備。之後劉備怒而伐吳,趙雲勸諫,也是因爲趙雲太過忠勇,看重大局,他認爲曹魏纔是真正的敵人。終趙雲一世,都在爲匡扶漢室、打回中原做努力,誰知道這一次北伐,他竟然遭到大敗,心中非常羞愧,覺得自己對不起蜀漢,愧對先帝,所以心中非常鬱悶。

二、來自諸葛亮的刺激

諸葛亮在對劉禪的上書中,將趙雲的箕谷之敗和馬謖的街亭之敗相提並論,令趙雲非常難堪。而且諸葛亮說到最後,把原因都歸結於自己用錯了人,這讓趙雲怎麼想?打了一輩子仗,就敗了這麼一場,就這麼說我?尤其是那句“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這話怎麼聽怎麼刺耳,馬謖已死,這一人指的又是誰?趙雲本身就比較羞愧鬱悶了,一聽到諸葛亮的這番話,這還有什麼想頭?於是悲憤交加中,趙雲身體每況愈下,最終氣絕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