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界橋之戰發生在什麼時候?最後的結局怎麼樣?

界橋之戰發生在什麼時候?最後的結局怎麼樣?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8.8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界橋之戰,這場戰役實際上是官渡之戰的微縮版。感興趣的讀者和本站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界橋之戰是公元191年冬,袁紹與公孫瓚爲爭奪冀州而開打的戰爭,是漢末各路諸侯爭奪地盤明顯化的一次會戰。袁紹帳下麴義率八百步兵在千張強弩的掩護下,大破公孫瓚的白馬義從,一路乘勝追到界橋。此戰過後,曾經令胡人聞風喪膽的白馬義從一蹶不振、逐漸消亡,也是一場典型的依靠步兵和弩兵反騎兵的經典戰例!

白馬義從

白馬義從原指跟隨公孫瓚的那些善射之士,後公孫瓚在與胡人的對戰中,深深的感覺一隊精銳騎兵的重要性。因此,以那些善射之士爲原形,組建了一支輕騎部隊。由於公孫瓚酷愛白馬,因而部隊清一色全是白色的戰馬,而部隊爲表達忠心,均高喊:“義之所至,生死相隨!蒼天可鑑,白馬爲證!”因而得名——白馬義從。白馬義從在公孫瓚麾下,打的烏桓人聞風喪膽,虜相告雲:‘當避白馬’!後來公孫瓚率步騎兩萬大破30萬青州黃巾,白馬義從更是其中的破敵利器,然而威風凜凜的白馬義從在界橋之戰遭到了毀滅性打擊。

界橋之戰發生在什麼時候?最後的結局怎麼樣?

界橋之戰過程

初平二年(191年),公孫瓚攻破青州、徐州黃巾軍,兵勢日益強盛,進駐界橋。袁紹親自領兵迎戰公孫瓚,兩軍在界橋南二十里處交鋒。公孫瓚統率三萬步兵,騎兵以白馬義從居中,其他騎兵在左右。袁紹軍的應戰策略是:麴義的八百“先登”和一千強弩兵作爲先鋒,配置在袁紹主力步兵之前。公孫瓚遂試圖先消滅這支突出的小部隊,“放騎欲陵蹈之”,派出白馬義從衝擊和踩踏步兵,這已是當時標準的衝擊戰術。麴義的步兵在以前與羌人的戰鬥中,已經積累了應對騎兵衝擊的戰術:先靠盾牌防禦敵軍的箭雨,待敵騎衝近時再發起衝鋒,弩手同時向敵騎射擊。

白馬義從遭到意想不到的打擊,全軍陷入一片混亂,騎兵、步兵都爭相逃命。麴義的軍隊則越戰越勇,臨陣斬殺了公孫瓚所署冀州刺史嚴綱,斬殺千餘人,又乘勝追到界橋。公孫瓚企圖守住界橋,但再次被打敗了。麴義一直追擊到公孫瓚的駐營地。這場戰役的勝利,是典型的以步兵和強弩兵擊潰騎兵的戰例,白馬義從作爲一支輕騎兵,遭到步兵的突然衝擊和強弩的打擊,猝然崩潰。此戰之後,隨着公孫瓚的敗亡,白馬義從也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袁紹的英雄之氣

此戰中還有一段小插曲,白馬義從被擊潰後,袁紹命令部隊追擊敵人,自己緩緩而進,隨身只帶着強弩數十張,持戟衛士百多人。在距離界橋十餘里處,聽說前方已經獲勝,就下馬卸鞍,稍事休息。這時公孫瓚部逃散的騎兵二千多突然出現,重重圍住了袁紹,箭如雨下。別駕田豐拉着袁紹,要他退進一堵矮牆裏,袁紹猛地將頭盔摜在地上,說:“大丈夫寧可衝上前戰死,躲在牆後,難道就能活命嗎!”他指揮強弩手應戰,殺傷了公孫瓚的不少騎兵,公孫瓚的部隊沒有認出袁紹,也漸漸後退。

界橋之戰發生在什麼時候?最後的結局怎麼樣? 第2張

一提起袁紹,大家總會想起官渡之戰被曹操擊敗的那個袁紹,看界橋之戰中袁紹的所作所爲,他也是有英雄之氣的!界橋之戰發生時,袁紹是處在非常不利的境地,當時公孫瓚節節勝利,甚至有全取冀州的氣勢。而袁紹則剛剛起步,各方面都不如公孫瓚,經過幾年的交戰,袁紹纔在冀州穩固了統治,把公孫瓚限制在幽州。官渡之戰時,袁紹擁有四州之地,帶甲十萬,面對曹操自然有着很強的心理優勢,或許形勢的變化使得袁紹的英雄之氣逐漸消退了!

界橋之戰在歷史上並沒有多麼出名,但是此戰卻非常重要。曾經輝煌無比的白馬義從就此消亡,此戰過後,袁紹了獲得立足之地 ,改變了公孫強袁弱的軍事格局,打破四面楚歌的被動局面,雙方整體開始形成均勢,是袁紹稱雄河北的關鍵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