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清福陵由哪些建築構成的?清福陵建築介紹

清福陵由哪些建築構成的?清福陵建築介紹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陵墓,被稱爲“福陵”,那麼清福陵由哪些建築構成的?陵寢建築羣由下馬碑、石牌坊、正紅門、神道、石像生、一百零八磴臺階、神功聖德碑樓、滌器房、果房、茶膳房、朝房、隆恩門、隆恩殿、東配殿、西配殿、焚帛爐、二柱門、石五供、大明樓、寶城等組成。

主要建築

牌坊

牌坊爲四柱三間三樓式,長9.13米,寬2.65米。柱爲方形,柱下夾杆石露明。夾杆石前後設抱鼓石。立柱頂端有一圓形蓮花座,上下仰覆蓮各兩層,其上蹲坐石犼。明間較次間稍高,其上大額枋、小額枋,雕飾二龍戲珠、海水江崖、牧羊人、衙門、仙樹等。斗栱坐於平板枋之上,栱墊板位置鏤雕火焰三寶珠。兩層方椽承接懸山屋頂。

華表

方形束腰座劃分爲七層,比例特別。最底層圭角層雕以雲紋、繩紋及寶珠。其上柱身爲八角,上端橫插雲板,分別雕有“日”、“月”字樣。柱頂承雙層仰蓮座,其上蹲坐獅子,口銜飄帶。

神路

清福陵由哪些建築構成的?清福陵建築介紹

神路兩側有坐獅、立馬、臥駝、坐虎等四對石獸。盡頭是利用山勢修築的一百零八級磚階,以象徵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

正紅門

正紅門面闊、進深各三間,面闊12米,進深5.89米,磚石發券結構,單檐歇山頂,覆黃琉璃瓦。臺基周匝素面青白石雕須彌座,無圭角層。前後各出三座青白石垂帶踏跺四級,象眼磚砌,正對三道等寬半圓券門洞。中門爲祭文祭品入,稱爲神門;東次間門即左門,供帝后謁陵出入,稱爲君門;西次間門即右門,供侍臣拜謁出入,稱爲臣門。實榻門門面無門釘。

門洞兩側及牆之四隅均設有角柱石,其上腰線石各一,雕飾行龍,石間砌磚牆。北立面角柱石及腰線石均爲素面。雕飾以卷草及行龍圖案的黃綠琉璃掛落嵌接牆頂,其上額枋、平板枋、斗栱、檁、椽亦均爲琉璃材質。牆四角垂蓮柱各一,四面垂蓮柱各二。斗栱柱頭科與平身科形制同。迎面三間平身科各三攢。額枋明間寶珠吉祥草圖案做中,次間雕以牡丹花葉各三朵,垂蓮柱兩側各半朵蓮花捲草。

平板枋雕有三組二龍戲珠圖案,明間青龍,次間黑龍,框以一坡兩折外挑內弧方心頭,由獸面牡丹吉祥草飾樣相連。獸面羊角牛耳,眼睛睜圓,口銜牡丹吉祥草,與垂蓮柱正對。側立面三間平身科各一攢。額枋三間牡丹花葉各一朵。平板枋明間飾以寶珠吉祥草,次間飾以飄帶靈芝,框以一坡兩折外挑內弧方心頭,由獸面牡丹吉祥草飾樣相連。挑檐檁檁頭成黃綠藍三色喜旋式樣。檐椽、飛椽均爲方頭。

一百零八蹬

清福陵主體建築全部在天柱山山頂,而正紅門、石象生等建於前面平地,兩者之間有一個約30°的斜坡相連。一百零八蹬便建於斜坡之上。全長約40米,寬7米。地面原用青磚砌成,後改用條石,兩側磚砌樓口扶手牆,高1米,牆頂蓋黃琉璃瓦。

一百零八蹬兩側分別有一座一孔磚券神橋。爲使陵寢免受雨水侵蝕,陵內有一些人工或自然形成的排水溝,神橋是架在神道上的排水橋涵。

碑亭

碑樓位於石橋過後正中。重檐歇山式,四面券門,下爲須彌座式臺基,內立康熙帝用漢、滿兩種文字書寫的“大清福陵神功聖德碑”。記載着努爾哈赤的功績。

隆恩門

隆恩門坐於方城南向正中,爲三重檐閣樓,面闊12.84米,進深9.33米,周圍廊,七檁歇山式,三層金柱豎向對位,檐柱層層收束,形成外部輪廓,門窗數量由下至上遞增,形成下寬上窄,下實上虛的視覺效果。

一重檐,檐柱爲圓柱,素面柱礎,金柱被青磚裹砌,形成1.2米厚的牆體,南面、北面正中闢半圓券門洞。牆正中設實榻門,每扇門釘四路,每路四枚。內牆面下鹼青磚露明,下鹼以上提刷白漿。檐柱與額枋間設卷草雀替。額枋上不設平板枋,而是直接接正心枋,承託挑檐檁。正心枋上雕畫出一斗二升斗栱。坐鬥上豎出卷草花板,與正心枋垂直,承託正心檁。

二重檐內檐明間設六抹櫺條隔扇四扇,次間各兩扇,滌環板爲素面,部分設角葉。側立面中柱兩側四抹檻窗各兩扇,均爲朱漆。其餘青磚砌築,外牆面設籤尖拔檐。檐柱間設尋杖欄杆,望柱石榴頭、荷葉、滌環板飾綠漆,其他爲朱漆。檐柱與額枋間設卷草雀替,柱頂貫以平板枋,出頭與額枋等寬。其上坐斗栱,爲重昂五踩,鬥口8釐米,且不設栱眼壁。

三重檐的起築方式與二重檐相同,挑尖樑之上,距二層檐柱0.52米處立方柱,向上延伸,形成三重檐檐柱。外檐斗栱與欄板形制也與二重檐相同。三重檐金柱間均安有六抹櫺條隔扇,每間四扇。

外檐彩畫目前爲金琢墨石碾玉旋子彩畫,隆恩門室內大木彩畫屬全國建築彩畫遺存中的珍例。彩畫褪色處,顏料層很薄,木紋明顯,應爲清早期遺存。所繪主題爲寶珠吉祥草。

角樓

清福陵由哪些建築構成的?清福陵建築介紹 第2張

角樓共四座,分佈在方城四角,形制基本相同,以西南角樓爲例。西南角樓平面7.86米見方,進深面寬各一間,周圍廊,重檐十字歇山頂。金柱豎向對位,檐柱收束,下爲磚牆,上爲隔扇,下實上虛的效果與隆恩門相同。

一重檐檐柱爲圓柱,金柱被青磚裹砌,形成1.17m厚的牆體,僅南向闢半圓券門洞,牆正中設實榻門,無門釘。外檐四柱顯三間,額枋與柱間施卷草花牙子,柱頂貫以平板枋,出頭與額枋等寬。

二重檐檐柱間設尋杖欄杆,滌環板鏤雕銅錢、牡丹花葉、卷草、方勝、蓮花捲草等,與望柱石榴頭、荷葉一樣,均飾綠漆,其他爲朱漆。檐柱與額枋間亦設卷草花牙子,平身科明間四攢,廊間不設,平板枋、額枋出頭及斗栱形制與一重檐同。內檐各面明間設六抹櫺條隔扇四扇,均爲朱漆。

外檐彩畫部分,東南角樓及西南角樓外檐彩畫脫色嚴重,僅存金部分。地仗也有部分脫落、破裂。東北角樓及西北角樓外檐彩畫經過重繪,保留狀態較好。外檐彩畫爲煙琢墨石碾玉旋子彩畫。內檐則保留了珍貴的三寶珠吉祥草彩畫。

隆恩殿

隆恩殿即享殿,是整個陵區的主體建築,殿內設有暖閣,供放太祖努爾哈赤及孝慈高皇后葉赫那氏神牌。是大祭、小祭的主要場所。

福陵隆恩殿平面近方形,大殿面闊三間,進深九檁,四間顯三間,周圍檐廊迦繞殿身。九檁單檐歇山頂,覆黃琉璃瓦。在清代帝陵中,與福陵隆恩殿規制相同的僅有賡續家法的昭陵及標舉節儉的慕陵,其餘皆爲重檐歇山式。主體建築坐落於正對神道的寶珠仰覆蓮巴達瑪臺基上。臺基四面出須彌座大月臺,高度較臺基低0.4米,周施望柱欄板,四角角柱石上設螭首,均爲青白石質。須彌座高1.38米,無圭角層,上下梟爲仰覆蓮巴達瑪,正中蓮瓣爲正,兩側蓮瓣傾斜度逐漸增加。

上下枋及束腰部分所雕主題均爲寶珠吉祥草。欄板採用透雕手法,題材包括寶珠吉祥草、吉祥草、萬字花葉、牡丹花葉、雙方環吉祥草。望柱頭分爲兩種,踏跺頂端兩側及月臺四角望柱寶珠仰覆蓮上託蹲獅,共五對,均爲雄性,耳朵稍短,咧嘴呲牙,望向踏跺方向,其餘爲蕉葉頭。欄杆抱鼓石位置也被三對蹲獅取代,雌雄各三。石獅耳朵較長,也望向踏跺方向。月臺前方神道兩側還配置有一對更大的石獅,其下須彌座做法相似。

隆恩殿迴廊外檐柱額間施花牙子,穿插枋高度與額枋基本相同。柱頭有部分嵌入了平板枋,交接處飾以木雕獸面卷草花板。平板枋上坐斗栱,均爲三昂七踩,鬥口150毫米。隆恩殿樑架露明。七架樑跨度大,下跟隨檁枋,正中由中柱支撐。柱子朱地瀝粉貼金盤龍柱,柱子兩側施抱柱,與其相對的明間金柱設有兩根抱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