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元代戲曲分爲哪兩類?金院本是什麼意思?

元代戲曲分爲哪兩類?金院本是什麼意思?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元雜劇的形成是中國歷史上各種表演藝術發展的結果,想知道元代戲曲分爲哪兩類?金院本是什麼意思嗎?接下來本站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古樸粗獷的先秦歌舞,妙趣橫生的俳優滑稽表演,熙熙攘攘、琳琅滿目的百戲散樂,多姿多彩的唐代歌舞參軍戲,爲戲曲的最後形成準備了條件。積跬〔kui傀〕步成千裏,納細川爲巨流,宋、金時期便出現了比較穩定的戲劇形態——宋雜劇和金院本。

金院本,是宋雜劇在宋、金南北分治之後,保留在北方並得到發展的舞臺藝術,其內容、形式、角色以及“務在滑稽”、唱唸應對通“遍”的藝術特點,也與宋雜劇一脈相承。

兩宋戲劇,均謂之“雜劇”,至金而始有“院本”之名。

元代戲曲分爲哪兩類?金院本是什麼意思?

北宋末年,金兵侵入汴京,宋徽宗趙佶和他的兒子欽宗趙桓都做了俘虜。趙佶的第八個兒子康王趙構在臨安(今杭州)登基,建立南宋,以淮河爲界與金人講和,開始了南宋和金國對峙的局面。宋雜劇在北方金國直接發展爲一種供“行院”(指妓院或民間演出組織)演出的院本。

院本也是一種以滑稽調笑爲主,並輔以歌舞小段的短劇,其體制、形態、腳色、劇目基本上保留了宋雜劇的面貌,但隨着時代推移,由於受到北方少數民族風俗和音樂的影響,也有了一些演變和發展。

正所謂“戲曲一體,崛起於金元之間”,明確指出戲曲起源於金元雜劇。在金中都時期,金院本作爲古代戲曲文化達到空前鼎盛,爲中國傳統戲曲文化奠定了基石。

金院本爲元雜劇的形成奠定了基礎,這主要表現在:元雜劇繼承了金院本戲臺的演出形式,由上、下場門出入,確定了中國戲曲獨有的上下場的連場形式。在金院本腳色分行基礎上,擴充爲旦、末、外、淨、雜.

中國古代戲曲的發展有兩條主要線索,一是從西周末年的俳優滑稽表演到西漢百戲中的角抵戲,再到唐代的參軍戲,故事表演日漸豐富,逐漸成爲戲劇的主體。

另一條是由原始歌舞到隋朝“九部樂”的制定,再到唐代代面、鉢頭、踏搖娘等歌舞戲的演出,民間歌舞藝術獲得極大的發展,爲戲曲官調、曲牌、聲韻的成熟提供了有益的借鑑。

宋代是戲曲發展的關鍵時期。宋代在參軍戲的基礎上,吸收融合歷代歌舞藝術和民間說話、講唱、影戲、雜扮等技藝的成就,對滑稽故事表演和歌舞戲兩條線索兼收幷蓄、融會貫通,產生了宋雜劇、金諸宮調、金院本以及戲文等新的文學形式。

元代戲曲分爲哪兩類?金院本是什麼意思? 第2張

到了元代,在金院本和宋雜劇的基礎上,元雜劇具備了成熟戲曲的諸種因素,形成了前景壯觀的發展勢頭。元代是我國戲曲繁榮興盛的時期。

元代戲曲主要分爲雜劇和南戲兩大類,二者各有自己的發展軌跡。由於南戲在元代前期處於發展的薄弱階段,還不能與雜劇一爭高下,所以代表元代最高文學成就的是元雜劇。

明清兩代,在通俗白話小說獲得長足發展、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時,明清傳奇也迎來了古代戲曲史上的第二個高峯。戲曲到明清兩代分爲雜劇和傳奇兩大類。到清中葉乾隆年間,傳奇被地方戲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