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國學 > 傳統文化 > 南宋戲曲的特點是什麼?南宋戲曲發展的如何?

南宋戲曲的特點是什麼?南宋戲曲發展的如何?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南宋戲曲的特點是什麼?南宋戲曲發展的如何?南宋是中國戲曲的生成期,我國最早成熟的戲曲“溫州雜劇”或稱“永嘉雜劇”,,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南宋戲文的發展,與宋室南遷密切相關,因爲南遷不僅使南方的封建社會呈現出商品經濟繁榮的新局面。

南宋戲曲的特點是什麼?南宋戲曲發展的如何?

產生髮展

南戲的產生時間,實際上早於北曲雜劇。明代祝允明在《猥談》中說:“南戲出於宣和(1119~1125)之後,南渡(1127年)之際,謂之溫州雜劇。予見舊牒,其時有趙閎夫榜禁,頗述名目,如《趙貞女蔡二郎》等,亦不甚多。”趙閎夫是宋光宗趙惇的同宗堂兄弟,他發榜文禁止南戲演出,說明當時南戲的影響已經較大了。徐渭《南詞敘錄》則說:“南戲始於宋光宗朝(1190~1195),永嘉人所作《趙貞女》、《王魁》二種實首之。……或雲:宣和間已濫觴,其盛行則自南渡。號永嘉雜劇,又曰鶻伶聲嗽。”可見南戲大約在宣和之後即由溫州的藝人創立,到宋光宗朝已流傳到都城臨安(今杭州),盛行於江浙一帶。

宋代城市繁榮,經濟發展,市民階層興起,勾欄瓦舍遍佈,爲衆多民間伎藝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宋室自南渡之後,定都臨安,宗室勳戚、文武百官紛紛南遷。溫州是南宋除杭州以外最繁華富庶的商業都市,宋高宗在南渡之初,爲避金兵,曾浮海逃至溫州,以“州治爲行宮”(《溫州府志》),甚至把太廟也遷來溫州(《宋史》)。北方士紳平民,紛紛隨之來到溫州,溫州人口在短期內驟增一半。城市消費人口與日俱增,進一步推動了溫州商業經濟的發展。同是,諸色藝人也紛至沓來,各種民間伎藝雲集於此,相互影響,也相互促進。一種新的藝術樣式——南曲戲文,就在這樣的土壤中孕育、萌發。

產生原因

宋室南渡,建都臨安,北方人口大規模南遷,僅兩浙地區,頓時人口增加三分之一。臨安和東南沿海城市,商業飛躍發展,聚集了大批官吏、紳商、手工業者和小商販等,從不同的角度,對文化生活提出了更爲廣泛的要求。

這時,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此起彼伏,錯綜複雜,所以,廣大人民羣衆迫切要求有更好的戲曲形式,反映現實生活,表達他們的願望。各大城市,尤其是臨安,出現了衆多的瓦子勾欄,作爲固定的遊藝場所,還有很多“路歧”藝人,隨時隨地流動演出,也就爲南北各種表演藝術,創造了爭勝和交流的機會。

隨着瓦舍技藝的繁榮,一些下層文人和粗通文墨的藝人,就成立了書會,如武林書會、古杭書會等,專門爲戲班編寫劇本。“專工南戲”的演員也活躍在舞臺上。

因此,南戲從溫州地區傳入臨安和其他城市,不斷多方面地吸收各種藝術的養料,充實自己,涌現了很多好的或者比較好的新戲,適應了當時羣衆的要求,也就日益成熟和發展起來了。

《張協狀元》是南宋時期溫州九山書會的才人創作的,其故事則從諸宮調裏移植。它是唯一完整保留下來的南宋戲文。

南宋戲文的出現標誌着中國古代戲曲藝術的成熟,爲中國戲劇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