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諸葛瑾沒打過什麼勝仗,爲何做到大將軍?

諸葛瑾沒打過什麼勝仗,爲何做到大將軍?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魏國的高平陵事變後,咱們可以介紹下吳國的宮鬥了。

吳國的權力鬥爭相比魏國,毫不遜色,因爲孫權作爲裁判員親自下場,導致吳國的權鬥更加血腥,慘烈,孫權要對付的是誰呢?

吳郡四姓!

諸葛瑾沒打過什麼勝仗,爲何做到大將軍?

吳郡有四大豪族,人稱“吳郡四姓”,分別是張氏(張溫)、朱氏(朱據、朱桓)、陸氏(陸遜)、顧氏(顧雍)。

世說新語中這樣描述四姓的家風:張文,朱武,陸忠,顧厚。

吳郡四姓作爲江東勢力最強的豪族,早期和孫氏的關係並不融洽,陸遜的祖父陸康當年更是和孫策打了兩年的戰爭。孫策從194年打到195年,整整打了兩年才攻陷了廬江(圍城數重,受敵二年,城陷)

吳郡陸氏在此戰中同樣損失慘重,宗族百餘人,遭離飢厄,死者將半,家族掌舵者陸康在城陷一個多月後病故(月餘,發病卒,年七十)

陸家崛起的重任壓在了當時毫不起眼的陸遜身上(遜少孤,隨從祖廬江太守康在官。袁術與康有隙,將攻康,康遣遜及親戚還吳。遜年長於康子績數歲,爲之綱紀門戶。)

隨着孫策、孫權對江東的統治越來越穩固,吳郡四大家族如果要做官,要維持家族利益,必須做出妥協,和孫氏合作。

即便和孫氏有家國仇恨的陸家,也入仕孫權,陸遜更是在夷陵之戰中力挽狂瀾擊敗劉備,石亭之戰大敗曹休,爲吳國立下赫赫戰功。

孫權和陸遜一度關係如蜜,曾親自執鞭爲陸遜在前開路,令百官朝陸遜下跪孫權(假陸遜黃鉞,吳主親執鞭以見之)爲其在大將軍之上又設置上大將軍,地位高於三公(拜上大將軍、右都護)

但即便如此,對孫權來說,他最信任、倚重的人仍是早年跟着他父兄打天下的江北宿將和躲避戰亂從江北逃難到江東的士人。

原因是啥呢?

這些江北派沒有根基,容易被君王操控!

吳國第一任丞相孫邵,便是青州人。

孫權稱吳王后,任命孫邵爲丞相,並被加封爲威遠將軍。

孫邵當丞相沒多久,就遭到了張溫(吳郡四姓之張氏)、暨豔的聯合彈劾,孫邵被迫請求辭職來謝罪,孫權頂住壓力,釋免了他,仍讓他作丞相。

位高權重的丞相,江東士族都敢彈劾,這令孫權十分忌憚。

諸葛瑾沒打過什麼勝仗,爲何做到大將軍? 第2張

隨着江北重臣魯肅、呂蒙先後逝世,江東士族又有重新崛起的趨勢,雙方的實力平衡要被打破了!

其實背後的邏輯也很簡單,北方恢復穩定,爲孫氏立國提供了人才基礎的“北士南流”也基本停止,江北派漸漸被本土派所壓制。

孫權決定打壓吳郡四姓,拿誰開刀呢?

陸遜:上大將軍,掌握荊州重兵,動不了。

顧雍:爲人謹慎,挑不出毛病。

朱據:文武兼備,孫權視他爲呂蒙的繼任者,還將公主孫魯育嫁給了他。

只剩下張溫了。

張溫,字惠恕,吳郡吳縣人。

父親張允,因輕視錢財重視賢士,聲名顯揚州郡,曾任孫權的東曹(父允,以輕財重士,名顯州郡,爲孫權東曹掾。)

張溫從小就修養節操,容貌奇異偉岸(溫少修節操,容貌奇偉。)

孫權和他交談時,張溫談吐文雅對答如流,旁觀者爲之傾慕。

張溫做官的起步非常之高,很快就坐到了選曹尚書,又遷爲太子太傅(徵到延見,文辭佔對,觀者傾竦,拜議郎、選曹尚書,徙太子太傅,)

很受信任(甚見信重)

但是爲了平衡兩派的力量,必須削弱吳郡四姓的實力,怎麼整到這位大名士呢?

張溫正好有兩個把柄落在孫權手裏

1、暨豔事件

暨豔字子休,也是吳郡人,張溫的同鄉摯友。

因張溫舉薦踏上仕途,張溫卸任選曹尚書後,推薦暨豔繼任。

選曹尚書相當於人事部長,權柄計重,那麼重要的崗位居然就被張家壟斷了,由此可見吳郡四姓此時權勢滔天的程度。

暨豔上任後,十分生猛,他提出要搞一次大規模的官吏考覈,把不合格的庸吏都刷下去。

豔性狷厲,好爲清議,見時郎署混濁淆雜,多非其人,欲臧否區別,賢愚異貫。彈射百僚,核選三署,率皆貶高就下,降損數等,其守故者十未能一,其居位貪鄙,志節污卑者,皆以爲軍吏,置營府以處之。而怨憤之聲積,浸潤之譖行矣。

暨豔是張溫推薦上去的,他自然不會對吳郡四家下手,針對的誰就不言而喻了。

當然打擊範圍太廣,其中可能也牽扯了其它部分江東士族的子弟,結果鬧得人人自危,引起怨憤聲積!

孫權親自出面給暨豔定罪:專用私情,辦事不根據公理,逼迫自殺(競言豔及選曹郎徐彪,專用私情,愛憎不由公理。豔、彪皆坐自殺)

作爲舉薦人的張溫自然也難逃干係。

2、出蜀事件

223年11月,蜀漢內部政局穩定後,丞相開始派中郎將鄧芝來江東締結盟約。孫權非常欣賞鄧芝的坦率,給丞相的回信中說到:和合二國,唯有鄧芝。

第二年夏天,孫權派輔義中郎將張溫回訪成都。

張溫爲表明和解的誠意,在呈上蜀漢朝廷的文書裏刻意稱頌蜀漢,大力讚賞蜀漢政治:

臣自遙遠的邊境,直到貴國首都之郊,頻頻蒙受貴國殊禮接待,恩詔不斷傳至,我受此榮耀感到惶懼,又感到意外的驚奇和不安(臣自入遠境,及即近郊,頻蒙勞來,恩詔輒加,以榮自懼,悚怛若驚)

孫權暗恨張溫讚賞蜀漢政治(權既陰銜溫稱美蜀政),又嫌忌他的聲名過於顯赫(又嫌其聲名大盛,衆庶炫惑,恐終不爲己用)

最關鍵的還是聲名大盛!

正碰上暨豔事件發生,於是藉此機會找出張溫的岔子()思有以中傷之,會暨豔事起,遂因此發舉)

孫權將張溫緝拿下獄,打算將其處死。

當時無人敢爲其說話,只有駱統認爲張溫無罪,爲期其辯。

駱統也是江東人士,會稽郡人。

孫權絲毫不予理會(權終不納)

張溫最後被貶爲平民(後六年,溫病卒)他的兩個弟弟也一併遭到罷黜,就這樣,吳郡四姓中的張氏家族率先退出歷史舞臺。

但其他三家仍然權勢滔天。

孫權稱帝時,地位最高的重臣依次是上大將軍(吳國特有的官位)陸遜、大將軍諸葛瑾以及丞相顧雍。

吳郡四姓仍然佔據絕對優勢,江北派裏的張昭因爲赤壁之戰前的投降言論,早被孫權踢出了核心層。

諸葛瑾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火速提拔起來。

客觀地說,諸葛瑾一生戰績乏善可陳,根本沒打過什麼勝仗,但能做到大將軍其原因,無非有兩點:

一、他是江北人;

二、他深諳官場之道。在諸葛瑾的一生中,從沒跟任何人發生過沖突,無論是勸諫孫權,還是平衡同僚間的關係,他都很有手段。

此外,諸葛瑾爲人極其謹慎,即使在吳蜀兩國關係極佳的時期,他出使蜀國時,只在公開場合談及公事,從不私底下跟弟弟諸葛亮會面(權遣瑾使蜀通好劉備,與其弟亮俱公會相見,退無私面),

劉備討吳時,諸葛瑾身在南郡,當時有人進讒言詆譭諸葛瑾,稱其與劉備互通信息,流言甚盛。

居然是陸遜上表力保諸葛瑾絕無反意,孫權也很欣賞諸葛瑾的爲人:“我和子瑜在一起很多年了,有生死不易的誓言(孤與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負孤,猶孤之不負子瑜也)

此外,諸葛瑾的至交好友江北派的步騭也被孫權重用,擔任驃騎將軍,都督西陵,鎮撫吳蜀邊境。

瞧瞧孫權這手段,即使表面上在如何看重陸遜,實際卻派了兩個江北派在荊州制衡他。

隨着張氏家族的退出,孫權似乎暫時收斂了對吳郡四姓的打擊,但是幾年後,校事官(相當於明朝的錦衣衛)呂壹案,又再次點燃了權斗的導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