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異性王被大面積清洗,爲何張敖能保住性命?

異性王被大面積清洗,爲何張敖能保住性命?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8.5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敖(公元前241年―公元前182年),外黃人,趙王張耳之子,妻子是劉邦獨女魯元公主,其女張嫣爲漢惠帝劉盈皇后。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劉邦當皇帝之後,前後封了八個異姓王,其中包括平定臧荼造反之後,被安排接替臧荼的盧綰,這八個異姓王,有兩個人算是得了善終的,一個是趙王張敖,一個是長沙王吳芮

那麼,在異姓王大面積被清洗的必然歷史趨勢下,這兩位大神又是靠什麼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呢?

其實這兩個人的保命之術雖然有異曲同工之妙,那就是主動去中心化,看熱鬧不坐前排,遠離是非。但細分之下,兩人的保命哲學又各有不同,張敖贏在一個“忍”字,吳芮勝在一個“遠”字。

具體情況咱會陸續一一展開介紹,今天就先來介紹一下張敖這個優秀的小夥子。這個小夥子不光幸運,而且相當冷靜和成熟,在他那個年齡,能剋制血氣方剛的衝動和暴戾,其實是難能可貴的。

張敖有驚無險的一生

異性王被大面積清洗,爲何張敖能保住性命?

張敖這個小夥子一生是極其幸運的,而且這種幸運貫穿他的整個人生。

他的父親便是秦末大名鼎鼎的張耳。張耳年輕時,也是一個喜歡風風火火闖九州的遊士。但其實不管在任何時代,混社會都是一條極難闖的道路。大家看看後世的闖關東、走西口,哪一樁不是一部血淚史。

好在張耳運氣還不錯,因爲從戰國時代開始,由於穩固自身階級權力和利益的政治需要,一些貴族必須要敞開懷抱“養士”,最著名的便是“戰國四公子”。爲什麼會這樣呢?因爲作爲統治階級來說,他們是絕對不允許大量有過人之處的遊士散落民間的,這樣會極大地增加社會動亂的概率。這和資本家囤積物資的邏輯是一樣的。

張耳後來成爲了魏國公子信陵君的座上常客,也算混出點名堂來了。

但是,天生不安分的張耳很快就惹事上身,爲了避禍,便流亡到了外黃(今商丘民權縣)。在外黃,張耳和陳平一樣,找了一位富家寡婦做老婆,並憑藉女方的家族資助,逐漸走上了崛起的道路。

張耳從別人的門客慢慢混成了自己可以收養門客的豪士了,併成功當上了魏國外黃縣的縣令。這一切自然是得益於他那個曾經初嫁喪夫的寡婦老婆。

也就是這個時候,張敖小朋友在外黃這個地方愉快地降生了。這孩子好像是冥冥之中安排好給張耳做兒子一樣的,否則按照張耳當時那種尿性,會不會像劉邦一樣,年僅五十才能成家立業,估計還得兩說。

魏國滅亡後,張敖和父親張耳就一直在外黃縣的家裏。這段時間裏,一個叫劉邦的叔叔經常來他們家中做客,有時候甚至一呆就是幾個月。當然,此時還年幼的張敖自然不知道這個劉邦叔叔以後就是自己的老闆兼岳父,也是一心想弄死他的壞叔叔。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一聲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兄弟們,富貴險中求,咱們聯合起來鬥地主吧!結果雖然把他們自己給喊沒了,但確實也把很多人給喊醒了。

陳地人武臣因緣際會成了趙王,水漲船高,被武臣看中的張耳當上了趙國的右丞相,他的兄弟與冤家陳餘則當上了趙國的大將軍。

幸運之神再次光顧了張敖這個毛頭小子,陳勝爲了耍點政治套路,不光承認了武臣自立爲王,還特地加封張耳的兒子張敖爲成都君。

異性王被大面積清洗,爲何張敖能保住性命? 第2張

之後的歲月裏,張敖基本上沒什麼存在感,跟隨父親張耳混跡江湖,也算是不亦樂乎。

幸運的是,他的父親張耳同志一路歪打正着,在劉邦叔叔那艘破船上混得風生水起。等到劉邦叔叔的破船升級爲豪華遊艇之後,他的父親張耳憑藉資歷和威望,順利當上了趙王。

漢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漢高祖封張耳爲趙王。

張敖本來就是一個快樂的小王子,但是命運不會讓幸運之人久等的,剛過兩年,也就是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他的父親張耳就去世了,他順理成章地接班了,成爲新一代趙王,並娶了劉邦叔叔的長女魯元公主爲王后。

羨慕不?張敖就是這麼水到渠成地走上了人生巔峯!但是,大家也不要急,盛極必衰是亙古不變的自然規律,張敖很快就經歷他人生之中最大一次生死考驗了。

又過了兩年,也就是漢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一向把自己當成“女婿半個兒”的劉邦叔叔不知道怎麼了?和那些異姓王爺幹得不可開交,聽說還差點就在白登山上交代人生了。結果死裏逃生的劉邦叔叔突然跑到自己家裏來了。

身兼好叔叔、大老闆、嶽老子多重身份的劉邦來了,張敖自然要好好意思意思一下。於是,脫去外衣、戴上袖套, 從早到晚親自侍奉飲食,態度很謙卑,頗有子婿的禮節。

可是,也不知道是爲什麼,劉邦叔叔並不買賬,反而跟個更年期的潑婦一樣,動不動就對張敖指手畫腳、破口大罵。關鍵是劉邦叔叔一點都不像一個人君,肆意妄爲地叉開雙腿,半躺半坐,極爲隨意和傲慢。

張敖對於劉邦叔叔的傲慢還勉強能夠忍受,但是他手下的燕趙豪士卻都是一幫“士可殺不可辱”的人,一看張敖這孩子被如此羞辱,氣就不打一處來!

趙國國相貫高、趙午等人都已六十多歲了,原是也都是張耳的門客,他們的性格豪爽而又衝動,感覺張敖這孩子實在太沒血性了,於是便痛心疾首地規勸張敖說:“當初天下豪傑並起,有才能的先立爲王。如今您侍奉陛下那麼恭敬,而陛下對您卻粗暴無禮,請讓我們替您殺掉他!”

生性醇厚的張敖聽完之後,卻表示,咱受點委屈沒什麼,但是我們有今天這樣的好日子過,全靠劉邦叔叔一路披荊斬棘,咱們可不能忘恩負義呀!所以希望你們不要再說這種大逆不道的話了。

貫高、趙午等十多人聽完之後,陷入無限感慨,咱們這位小主子是個謙謙君子,是不可能做出那種忤逆之事來的。爲了不讓小主子受辱,咱們只能擅自行動了,成功了,把功勞讓給主子,失敗了,我們自己背鍋。

異性王被大面積清洗,爲何張敖能保住性命? 第3張

無獨有偶,第二年,即漢高祖八年(公元前199年),劉邦再次路過趙國,張敖爲了表達孝心,趕緊送上幾個年輕貌美的小姐姐去討劉邦的歡心。

劉邦果然感覺張敖這小子越來越懂事了,笑納不誤,並通過辛勤耕耘,成功讓一個叫趙姬(張敖的女人)的女子懷上了龍胎。張敖再次表現出“快速反應、立即就辦”的能力,立即爲這個叫趙姬的小岳母娘修建了獨棟小別墅,並禁止一切閒雜人員入內。

劉邦一看這小子越來越會來事了,再次心滿意足地離開了。

這個時候,貫高等人經過測算,認定柏人縣是劉邦的必經之地,他一定會在柏人縣館舍之中留宿的,所以便在柏人縣館舍的夾壁牆中隱藏武士,想要攔截殺死他。

但人算不如天算,誰知道劉邦同志跑到柏人縣,覺得這個名字不吉利,所以就沒有留宿了,從而躲過一劫。

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貫高等人的所作所爲在漢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被貫高的仇人知道了,便趕緊向劉邦告密去了。

劉邦正愁沒有理由對張敖等人下手,於是趕緊對張敖、貫高等人實施抓捕。

東窗事發之後,很多人都打算一死了之,但貫高卻罵醒了他們。你們自殺便一了百了了,可是,造反的黑鍋,大王不就背定了?咱們不能死,要替大王洗清冤屈。

劉邦象徵性地審理一下案情之後,便向趙國發布文告,宣佈張敖造反屬實,張敖和追隨張敖的羣臣與門客全部滅族。

期間,呂雉出於岳母娘心疼女婿的心理,曾多次奉勸劉邦對張敖手下留情,但是劉邦拍案而起,狠狠地懟了呂雉一番:“別看他現在可憐兮兮,又是叫爹又是叫媽的,你因爲女兒的緣故,心疼他。但是,若是他哪天當了皇帝,他會心疼你女兒嗎?真是頭髮長見識短!”一番話懟得呂雉啞口無言。

可是,就是這種白色恐怖的籠罩下,張敖家兩代人在趙地積累下來的口碑和恩惠給他提供了巨大的反哺。被抓捕的貫高等人不管如何嚴刑拷打,就是一口咬定,刺殺之事與張敖無關。而本來置身事外的郎中田叔、孟舒等人都自己剃掉頭髮,自己用鐵圈鎖住脖子,裝作張敖的家奴一同來京赴死。

趙國人這種慷慨之舉,終究還是感動了天,感動了地,也感動了劉邦。再這麼強擼下去,會大失民心的。於是,劉邦便赦免了張敖和貫高等人。但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張敖被降爲了宣平侯,從今往後,好好和咱女兒過日子吧,千萬不要有什麼不應該的想法和行動。

值得一提的是,本已贏得劉邦尊重的貫高原本可以擁有一個很好的活路,但主辱臣死,這個剛烈的老頭子出獄後便以死明志了。

經此一劫的張敖,在此後的人生之中,算是波瀾不驚,於呂后六年(公元前182年)去世,算是得以善終了,且其子女都得以繼續享受榮華富貴。

劉邦爲什麼要把張敖往死逼?

異性王被大面積清洗,爲何張敖能保住性命? 第4張

其實通過上述的分析,很多事情已經浮出水面了,劉邦和張敖無冤無仇的,況且張敖還是故人之子,還是的女婿,他爲什麼要把張敖往死裏逼?不就是劉邦心裏覺得不踏實嗎?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這一方面,劉邦算是曹操同志的祖師爺了。

當然,我們對於歷史,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劉邦爲什麼要對自己的女婿這麼苛刻呢?這背後的生存邏輯是什麼呢?

首先,我們大家一起來共同思考一個問題:一個人,是在他一無所有的時候更加忐忑一些,還是在他腰纏萬貫的時候更加忐忑一些呢?自然會是後者。

一個人往往在自己一無所有的時候會更願意捨得一些。一當他真正成爲了人上人,絕大多數人都不一定有足夠的度量去捨得。

但凡是成功人士,多少都會有點“總有刁民要害朕”的臆想症。就好比如今,但凡有幾分姿色的女子走在大街上被別人行注目禮的時候,總會不由自主地覺得這些人肯定是饞她的身子。話糙理不糙,道理是一樣的。

這種臆想症其實是一種富貴病!

什麼是富貴病?富貴病就是受不得半點刺激,然後還要用十全大補藥好生調養着的病。

大家發現沒有,劉邦在當皇帝之前和當皇帝之後判若兩人。爲什麼呢?就是富貴之前,他沒那個機會得富貴病,所以必須忍着;但是一旦富貴了,所謂的富貴病也就立即發作了。神仙附體還沒有他這麼高效!

劉邦遊歷江湖的時候,住在張耳家裏,看着活潑可愛的張敖,那絕對是滿心喜歡的,多可愛的小朋友呀!那個時候的他,恨不得將可愛的大侄子視如己出。

待到天下烽煙四起,劉邦和張耳又不約而同地一起走上反秦道路,相當於兩人是志同道合的革命戰友了。創業伊始,對於張耳父子這樣的故人兼同志,劉邦自然也不會有太多負面的想法。

直到劉邦還定三秦,正式開啓楚漢相爭的序幕,張耳這樣的革命元老和割據諸侯又是必須要爭取和團結的對象,他還是會因爲張耳對他的事業產生了強大的助力而心存感激的。

所以,天下大勢漸趨明確的時候,雄心壯志的劉邦回想着這一路蹣跚,心裏無限感慨。憶往昔崢嶸歲月,揚心中萬丈雄風,這個時候的劉邦意氣風發、壯懷激烈,封張耳爲趙王也是情理之中。

待到劉邦當上夢寐以求的皇帝時,卻高處不勝寒,發現當皇帝這件事不光有萬般榮耀,背後也有百種孤獨與不安。他好不容易纔擁有這一切,所以特別害怕失去,害怕重新回到從前那種爲了尋找一條出路而蠅營狗苟的日子。

一個擁有得越多,就越會害怕失去,所以,皇帝註定只能是孤家寡人,他們自稱“寡人”是相當應景的。

當皇帝之前的劉邦是一個渴望得到的劉邦,當皇帝之後的劉邦是一個害怕失去的劉邦,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存狀態。

劉邦擁有了天下最高貴的權力和地位,與之對應產生的優越感和安全感也急劇增加。古代的皇帝爲什麼要和文武百官在朝堂之上標明一定的距離和落差?那是一種宣示主權和優越感的表現,就是告訴你們,我的空間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不管大家承認不承認,大多數功成名就的親戚和朋友都是很難與當初的患難之交再掏心掏肺的了!因爲各自的階級不一樣了,立場不一樣了,利益不一樣了,過多的交集往往會無形之中對自己產生傷害。

自古以來,爲什麼功臣宿將對老闆來說一直是一種巨大的威脅?這就好比你嫁了一個金龜婿,那個長得也好、經常陪你和你老公約會的閨蜜一定是最危險的一樣。有一種關係叫做“同性相斥”,都是追求權力和利益的人,一旦靠得太近,勢必會產生強大的排斥力。

異性王被大面積清洗,爲何張敖能保住性命? 第5張

劉邦在大家的衆籌之下,成功當上了皇帝,風光是風光,但是他心裏能踏實嗎?坐在俯仰衆生的龍椅上,住着金碧輝煌的宮殿,看着身邊千嬌百媚的佳麗,他能不擔心這一切都是南柯一夢嗎?

別怪劉邦不是人,而是權力太迷人!劉邦要想心安理得地坐穩自己的皇帝寶座,就會不由自主地去清除身邊一切可能對他產生威脅的因素。

所以當劉邦當了皇帝之後,即便張敖是趙王、是駙馬、是功臣之後、是故人之子,但劉邦叔叔已經不可能是當初那個劉邦叔叔了。

好在張敖這孩子天資聰穎,見多識廣,在紛紛擾擾的世事之中永遠保持一種難能可貴的理性,面對劉邦的各種找茬,他一忍再忍,其目的就是要讓劉邦感覺自己對他沒有任何威脅和歪心思。

張敖的這種做法是一種很聰明的做法,爲什麼?還記得我說過的“利益博弈之中,弱者通常是沒有太多選擇空間的”嗎?此時的劉邦要對付張敖,實際上就是一種降維打擊,實力上,隨時吊打,藉口上,信手拈來,你只能犧牲自己的情緒去保全自身。像韓信那樣,明明在人屋檐下,還忒把自己當回事,一遇到什麼不順心、不如意的事情就牢騷滿腹,那不是自尋死路嗎?

張敖的部下貫高等人覺得張敖太沒血性了,慫恿張敖行刺殺之事,一方面證明他們是性格剛烈的豪傑之士,一方面也表明他們還是活得過於單純和理想化了。很簡單,像劉邦這樣老奸巨猾的人是那麼容易被刺殺的嗎?你不知道越是位置高的人,身邊越是有一股神祕而強大的力量嗎?韓信的兵權爲什麼說被奪走就被奪走?身邊有劉邦的人啦!彭越被人舉報要造反,爲什麼劉邦派出一支特種小分隊就能把彭越緝拿歸案,身邊還是有劉邦的人啦!

權力遊戲,招招見血,不服就乾的魯莽之氣是註定成不了大事的。

總結:你不是迷茫,而是自制力不強

當下有很多人說什麼“城市套路太深,我要回農村”,難道農村就真的沒有套路嗎?其實哪裏不是一個小型的社會,除非你能真正做到與世隔絕。

之所以有很多人在現實生活之中感到無所適從,其實並不是因爲所謂的套路讓人防不勝防,而是我們大多數時候看不清現實,或者即便看清了現實卻不知道如何去調整自我。

記住一句話,如果我們註定生活在某個環境之中,卻感覺自己格格不入,總是被設計、被針對,首先一定要學會從自己身上去找原因。

不是世道變了,而是我們從來沒有真正活在世道之中。

異性王被大面積清洗,爲何張敖能保住性命? 第6張

劉邦這種卸磨殺驢的行爲和想法在歷史上少見嗎?恰恰相反,比比皆是。別的不說,秦國的白起、趙國的李牧等等國之棟樑、社稷功臣不都是被他們的主子卸磨殺驢了嗎?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能走到位極人臣的地步,韓信、臧荼、英布、彭越、張敖、吳芮、韓王信這些人,會有一個人是傻子嗎?他們真的會對於歷史的屢屢示警而毫無覺察嗎?顯然不大可能。

他們之所以在同樣的環境之中會迎接着不同的命運與結局,歸根到底不是在於他們的認知上有多大的差距,而是在於他們的自制力不是一個級別。

舉例說明!韓信經過蒯徹、鍾離昧的多次提醒,他難道不知道劉邦對他心存忌憚嗎?彭越被劉邦剝奪王位,流放四川,他難道還不明白劉邦心裏在想什麼嗎?但是他們爲什麼最終還是無可避免地走上了死亡之路呢?因爲他們心中還有着各種各樣的幻想,他們感覺這些幻想能給自己帶來一個美好的結局,自己無需痛下決心去挑戰自我。

韓信幻想劉邦會念着舊情和自己的勞苦功高,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重新開始;彭越幻想着大嫂呂雉是一個通情達理的人,會讓自己終老故鄉。所以,他們越陷越深。

總而言之,韓信、彭越這樣的人缺乏一種壯士斷腕的果決之心,總是抱着各種不切實際的幻想,並希望生活和環境來遷就他們,成就他們最後那一點可憐的幻想。

相對而言,張敖就聰明得多,他知道自己現在所擁有的一切是怎麼來的,也知道“皇帝放心給自己的東西纔是自己的,其他的都是過眼雲煙”的基本道理。所以,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軟,自己要吃這口飯,就必須要服這個軟。該忍不該忍的事情,都必須要忍。因爲忍住了,自己還有希望,要是沒忍住,自己一點希望也沒有了。

看到沒有,這就是一個出身優渥的孩子在見識上的先天優勢。

我們現在很多人動不動就講個性、講自由,無時無刻不想着放飛自我。但是這樣的人有幾個能善始善終?這個世界本就沒有絕對的個性和絕對的自由!

我又貪圖女神的美色,又受不了女神的高冷;我既妄圖縱情高歌,又期待所有人說這是天籟之音;世界上有這樣的好事嗎?萬事萬物都是有兩面性的,你要享受榮耀就必須同時承受委屈。

異性王被大面積清洗,爲何張敖能保住性命? 第7張

米蘭.昆德拉有一本鉅著叫《生命不可承受之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它會告訴你,什麼叫作世事難兩全。

我們總在不停地悲春傷秋、爲賦新詞強說愁,卻總是捨不得去改變自我。這或許是一種最爲普遍的悲哀。

古人云:格物致知,但是很多人明明明白了某種道理,卻就是不願意去自我調整,這種人所謂的致知其實不過是僞知。我明明知道你要殺我,但我就是要去賭你不會殺我,這是多麼可愛又的邏輯呀!

張敖這孩子是可以的,至少他會根據客觀環境去調整自己,這一點他跟他的岳父劉邦是驚人的相似的。人啦,何必一定要跟自己過不去呢?所以,但凡不認死理、不鑽牛角尖的朋友都是值得交往的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