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朱棣爲什麼要對幫他上位的第一功臣丘福動手?

朱棣爲什麼要對幫他上位的第一功臣丘福動手?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史》記載,“諸將爭前效虜獲,福獨後。成祖每嘆曰:丘將軍功,我自知之。”那麼朱棣爲什麼要對幫他上位的第一功臣丘福動手?

這些出生入死兄弟的功勞,朱棣心中有一杆秤,封賞結果宣佈完畢,丘福被封爲淇國公,子孫世襲享有免死鐵券。丘福是靖難之役冊封的四位公爵之一,是朱棣認可的靖難之役第一功臣,每次上朝,丘福都站在衆位武將的最前面。

不幸的是,僅僅七年後,丘福就被朱棣削去爵位,全家流放到荒蕪的海南。作爲朱棣麾下第一猛將,丘福爲什麼會是這樣的結局呢?

丘福是鳳陽人,但是關於他前半生的記錄非常少,比如《明史·丘福傳》中僅僅記載三個字“起卒伍”。從這三個字可以看出,丘福是出身於社會底層人,古代使用“卒伍”一般是指軍隊最底層的士兵。

朱棣爲什麼要對幫他上位的第一功臣丘福動手?

朱元璋分析元朝滅亡的原因,認爲藩王沒有盡到擁護皇帝的責任,於是在洪武13年,朱元璋讓兒子們到各地擔任藩王,燕王朱棣就被派往北平。

機緣巧合,活該朱棣幸運,丘福從軍的燕山中護衛正好劃歸朱棣管理,從此兩人逐漸相識相知、深信不疑。丘福出生在1343年,他只比朱元璋小5歲,比朱棣要大17歲,在年齡上算得上是“德高望重”。

朱棣到北平後,對人謙遜有禮,有意識地結交軍中將領,經常與大家以兄弟相稱。朱棣在北平就藩,網羅了一大批能征善戰的將領、精於算計的謀士,其中武將包括丘福、張玉、朱能等人。

朱棣爲什麼要對幫他上位的第一功臣丘福動手? 第2張

1398年,朱元璋因病駕崩歸天,明惠帝朱允炆登基稱帝。燕王朱棣在北平得到父親病逝的消息,立即趕回南京披麻戴孝。誰知走到半路,燕王收到朱元璋的遺詔“藩王留在封地,不準前往都城南京”。

於是朱棣調轉馬頭,折返北平藩地進行祭奠,在朱棣心情悲痛趕路的時候,始終護衛在身邊的就是丘福。

明惠帝朱允炆登基之後,開始大刀闊斧地整頓藩王,僅僅半年時間就有五位藩王落馬。朱棣作爲實力最強的藩王之一,他對朱允炆非常忌憚,在暗中謀劃起兵。

推動朱棣公開起兵的導火索是朱允炆試圖祕密逮捕朱棣,結果被朱棣提前獲知,提前設下埋伏殺掉朱允炆派的人。至此,明朝初期叔侄皇位爭奪戰拉開帷幕。

朱棣爲什麼要對幫他上位的第一功臣丘福動手? 第3張

靖難之役的首戰就是徹底控制北平城,這裏是燕王朱棣的大本營,也是與朱允炆爭雄天下的後方基礎。古代控制城池最重要的便是掌控各個大門,因此朱棣命令親信奪取北平九門,在這些親信中,丘福、張玉、朱能初露鋒芒。

《明史》記載,“燕師起,(丘福)與朱能、張玉首奪九門。”

正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朱棣在封地結交的部將謀士逐漸發揮作用,先後有人前後歸順朱棣,實力明顯增強,朱棣在戰場上連戰連捷,聲勢浩大。

1399年8月,朱允炆以耿炳文爲大將軍,帶領30萬“正義之師”討伐“叛國逆賊”,沒想到剛到真定就被朱棣偷襲,耿炳文損兵折將,隨後在真定再戰,又一次以大敗結束。

朱棣爲什麼要對幫他上位的第一功臣丘福動手? 第4張

在真定戰場上,丘福、張玉、朱能再次表現勇猛,立下大功。緊接着,丘福跟隨朱棣實施“奇襲大寧”計劃,這一戰朱棣收穫寧王朱權的部將人馬,還收降了老將陳亨,朱棣的實力再上新臺階。

在靖難之役中,丘福、張玉、朱能三位將領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極爲關鍵的白溝河之戰中,此3人全部身負重任。白溝河之戰是對陣李景隆,朱棣將所有人馬全部分成四部分,其中張玉、朱能、陳亨負責帶領左中右三路大軍進攻,丘福負責率領騎兵在後面掩殺敵人。

《明史》記載,“使張玉將中軍,朱能將左軍,陳亨將右軍,爲先鋒,丘福將騎兵繼之。”

由此可以看出,張玉、朱能、陳亨、丘福是朱棣靖難之役的四位統軍猛將。

朱棣爲什麼要對幫他上位的第一功臣丘福動手? 第5張

好景不長,戰場上刀劍無情。在濟南戰役中,陳亨被敵軍將領平安偷襲,受傷極爲嚴重,雖然趕回北平治療仍然沒能保住性命,朱棣喪失陳亨這位大將。

1400年9月,在東昌戰役中,南軍主將盛庸用火器壓制朱棣軍隊,再加上平安率軍合圍壓迫,朱棣的軍隊潰敗逃散,在朱棣險遭不測的時候,張玉掩護朱棣殺出重圍,保全性命,然而張玉卻命喪於此。

《明史》記載,“王大敗,潰圍以免,亡數萬人,張玉戰死。”

朱棣的4位領軍主將先後死掉2人,從此之後,朱棣每次排兵佈陣都要將丘福放在重要位置上。比如說在夾河戰役、滄州戰役、靈璧大戰中,丘福都擔任軍隊先鋒。

《明史·丘福傳》記載,“夾河、滄州、靈璧諸大戰,皆爲軍鋒。”

要知道,在靖難之役的後期,夾河、滄州、靈璧都是名副其實的大型戰役,朱棣每次都安排丘福擔任先鋒,足以說明朱棣對丘福的信任,也可以說,丘福已經躍升爲朱棣帳下第一猛將。

朱棣爲什麼要對幫他上位的第一功臣丘福動手? 第6張

丘福的戰鬥力,朱棣一向深信不疑,比如在濟州之戰中,朱棣原本是派遣薛祿負責主攻,但是久困不能破城,在此緊急時刻,朱棣安排丘福登場。丘福帶着手下將士抱着誓死的心態填平護城河,隨後強行登上城牆,憑藉着一股勇猛成功攻破城池。

又比如,朱棣率軍渡過沙河之後,丘福出其不意突襲沛縣,結果將建文帝運送糧草的船隻全部燒燬,足足有上萬艘,這件事導致都城南京恐慌不已。

再比如,朱棣取得靈璧之戰的勝利,準備渡過淮河,結果南軍盛庸集合數千艘船隻在河面上列陣,朱棣經過多次嘗試都沒有渡過淮河。

就在朱棣焦急的時候,丘福只帶領百名敢死隊勇士,沿着河道一直向上遊前進20多裏,尋找合適位置泅渡到對岸,數百名敵軍將士突然出現在盛庸面前。朱棣趁此機會,立即率軍進攻,燕軍順利渡河。

朱棣爲什麼要對幫他上位的第一功臣丘福動手? 第7張

丘福的左臂在戰場上被劃傷,朱棣親自幫丘福換藥包紮,毫不吝嗇誇獎之詞,說丘福勇冠三軍。

朱棣進軍速度極快,不久便兵臨南京,徐輝祖帶領軍隊在浦口精心設防,丘福和朱高煦合力攻打徐輝祖,成功突破防線。在李景隆的“開門引薦”下,朱棣在南京登基稱帝,史稱明成祖。

1380年,朱棣到北平就藩,丘福歸入朱棣手下。1402年,朱棣歷經四年靖難之役,攻破南京城門登上皇帝寶座。這中間共有22年時間,丘福是從默默無名,一路打到名震天下。

在朱棣封賞功臣的大會上,衆人紛紛上前邀功,只有丘福“甘願”站在最後,因爲他相信朱棣,一定會賞賜最合適的封賞。

朱棣爲什麼要對幫他上位的第一功臣丘福動手? 第8張

果然不負衆望,朱棣一次性封了4位“奉天靖難”公爵,也就是淇國公丘福、成國公朱能,還有兩位是張玉、陳亨,分別被追封爲榮國公、涇國公。

雖然丘福和朱能都位居公爵,但是丘福的俸祿是2500石,朱能的俸祿是2200石,從其中微小的差距可以看出,在朱棣心中,丘福是名列第一的。事實也的確如此,丘福在朝堂上是站在武將最前面的,並且深得武將信服。

《明史》記載,“即位,大封功臣,第福爲首。封淇國公,祿二千五百石,與世券。命議諸功臣封賞,每奉命議政,皆首福。”

當朱棣登上皇位後,朱元璋時期的名將早已埋骨黃土,甚至連第二代都凋零去世,比如徐達之子徐輝祖、李文忠之子李景隆,朝堂上的名將已經剩餘不多了。

朱棣爲什麼要對幫他上位的第一功臣丘福動手? 第9張

此外,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朱棣始終不信任曾經忠於朱元璋的那些將領,目前最能依靠的便是丘福和朱能。

值得一提的是,丘福是大器晚成,丘福被封爲淇國公時已經59歲。然而朱能屬於是年輕有爲的人,當他被封爲成國公時,只有32歲。

明朝大局已定,明成祖朱棣開始考慮立儲問題,按照嫡長子繼承製的傳統,長子朱高熾將會被立爲太子,但是朱棣更喜歡勇猛無比的朱高煦,覺得他更像英勇神武的自己。

皇帝稍猶豫,官員狂站隊。以謝縉爲首的文官堅定支持朱高熾,以丘福爲首的武官卻表示支持朱高煦,其實原因非常簡單,朱高煦是丘福並肩戰鬥的戰友,戰場上勇猛的表現讓武將佩服。

朱棣爲什麼要對幫他上位的第一功臣丘福動手? 第10張

一般來說,武將普遍更爲耿直,丘福便是如此,他因爲曾經同生共死的情義,直接勸說朱棣將朱高煦立爲太子,丘福的性格在史書中被描述爲“憨厚耿直”。

《明史》記載,“漢王高煦數將兵有功,成祖愛之。福武人,與之善,數勸立爲太子。”

1406年,朱棣任命朱能爲徵夷將軍,負責南征安南的軍事行動,結果在行軍途中,朱能生病去世,享年36歲,他只享受了4年公爵待遇。

1409年,朱棣決定北伐韃靼,由於“奉天靖難”四位公爵只剩下丘福一人,他就成爲朱棣心中最合適的人選。爲什麼這樣說呢?因爲朱棣渴望一場勝利。

朱棣爲什麼要對幫他上位的第一功臣丘福動手? 第11張

明太祖朱元璋對蒙古人進行窮追不捨的打擊,導致蒙古人不斷向北逃跑,很長時間都不敢南下放牧。隨後,蒙古人經過戰爭兼併,最終形成三大部落,分別是韃靼、瓦剌和兀良哈,當時兀良哈已經歸降明朝,只有韃靼和瓦剌還賊心不死,時刻窺探中原一舉一動。

當朱棣與朱允炆打得火熱時,韃靼率軍南下侵擾明朝邊境,此時忙於爭奪皇位的叔侄倆沒有精力收拾韃靼。朱棣登基後的第七年,朱棣派遣使者前往韃靼營帳,結果使者無辜被殺,視同嚮明朝宣戰。

硬氣的朱棣忍不了這樣的侮辱,準備派兵攻打蒙古,並且打算御駕親征。

朱棣爲什麼要對幫他上位的第一功臣丘福動手? 第12張

朱棣作爲皇帝爲什麼要御駕親征呢?因爲他從建文帝手中奪下皇帝寶座,還有很多人對他心存懷疑,朱棣雖然貴爲皇帝,但是爲了江山社稷,他必須要證明自己,這樣纔可以征服那些隱藏的“反對者”。

朱棣的御駕親征計劃遭到部分大臣的強烈反對,這些大臣包括楊士奇、夏原吉,這些都是將來做出大貢獻的人。經過一番激烈的辯論協商,朱棣最終選擇放棄御駕親征,但是要派出得力名將北伐韃靼。

如此一來,朱棣的首選就是丘福。不僅如此,朱棣還給丘福配備了極爲強大的參謀和助手,率軍10萬人向北進發。

朱棣爲什麼要對幫他上位的第一功臣丘福動手? 第13張

朱棣非常瞭解朱能的性格,他在臨行時告誡說“指揮戰爭要非常謹慎,自從到了開平以北地區,就算是沒有見到敵人,也要時時刻刻保持臨敵狀態,不要想着一次解決敵人,一次不行就再來一次。

《明史》記載,“兵事須慎重。自開平以北,即不見寇。宜時時如對敵,相機進止,不可執一。一舉未捷,俟再舉。”

從朱棣的諄諄教誨可以發現,朱棣害怕丘福輕敵導致失敗,畢竟這次戰爭關係着能夠贏得官員百姓的忠心支持和擁戴。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丘福帶領明軍北出塞外,親自帶領1000人馬打頭陣,輕鬆收拾草原上的散兵遊勇,丘福的自信心更加膨脹。後來,丘福不聽部將勸阻,驕傲輕敵,走進韃靼可汗佈置的伏擊圈,結果全軍覆沒。

朱棣爲什麼要對幫他上位的第一功臣丘福動手? 第14張

丘福被韃靼活捉到敵營,但是始終拒絕叛投敵軍,最後被殺死,這一年是1409年,大器晚成的靖難第一功臣沉底落下帷幕,終年67歲。

《明史》記載,“敗聞,帝震怒。以諸將無足任者,決計親征。奪福世爵,徙其家海南。”

朱棣得知前線戰敗的消息,大怒不止,所有的期望都化爲失望,將丘福的世襲公爵撤銷,同時將丘福的家人全部流放到海南。

隨後,朱棣苦心說服百官,終於御駕親征,開始了屬於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北伐。

朱棣爲什麼要對幫他上位的第一功臣丘福動手? 第15張

丘福在戰場上取得無數勝利,尤其是難度極大的“啃硬骨頭”,在朱棣最需要支持的時候站了出來,被封爲靖難第一功臣,僅僅因爲一次戰敗,朱棣便奪去爵位、流放家人,朱棣這樣做是不是過於狠毒?

其實不是,俗話說“狡兔死走狗烹”,這條鐵律在帝王身上重複上演,然而朱棣對待功臣算是極好的。那爲什麼他要這麼“殘忍”對待丘福呢?只能說明朱棣內心失望透頂,他太渴望這場戰爭的勝利,以至於對丘福千叮嚀萬囑咐,最終仍然因輕敵冒進,落入敵軍圈套最終戰敗。

朱棣爲什麼要對幫他上位的第一功臣丘福動手? 第16張

歷史上關於丘福的爭議也有不少,主要集中在他有勇無謀上,更適合做戰場上一員猛將,不適合做統軍出征的元帥。其實,在丘福身上,至少有三點值得我們學習。

一是不屈不撓、穩步提升。丘福是從卒伍起步的,一直憑藉着堅持“熬”到低級別統領,直到遇到朱棣命運才極速向上,命運只會眷顧有準備的人,而丘福就是這樣的例子。對於今天的我們,何嘗不是如此,堅毅前行,總會收穫彩虹。

二是大意失身、絕不失節。丘福將朱棣的勸告拋之腦後,說到底還是勇猛過人、智謀不足,深陷重圍被俘虜,但是丘福寧死不降,雖然因爲驕傲輕敵失去生命,但是始終堅守着忠貞不屈的精神。丘福的這種精神是中華民族優秀的精神內核之一,應該得到繼續傳承發揚。

三是戰要前進,功則身退。在靖難之役中,丘福多次表現出不畏生死的氣概,爲朱棣南下橫掃城池,但是在朱棣封賞功臣的時候,衆位將領紛紛向前邀功,而丘福選擇悄悄向後退。每當我讀到這裏,都感到極大的震撼,這是一位大器晚成武將的智慧,是難能可貴的謙虛品格,不管是歷史上還是現實中,都極難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