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清朝官服給人一種詭異的感覺 當初衣服爲何如此設計

清朝官服給人一種詭異的感覺 當初衣服爲何如此設計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清朝的官服設計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古代的官服也叫作章服,一般是指給皇帝、后妃、官員顯貴、各級官員穿戴的,藉以證明自身等級和地位的一種衣服,這種衣服的穿戴逐漸演變成一種封建制度其實出現的很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社會出現階級分化的時代。

也就是說,從奴隸制社會出現到後來封建制度發展到頂峯,儘管中國歷史上朝代的更迭不斷,但官服制度是一直傳承着的,一直到歷史上最後一個王朝——清朝。

不過清朝的官服似乎很特別,有別於傳統漢族王朝的官服,甚至給人一種“詭異”的感覺,以至於成了後來很多恐怖題材電影的“必備”素材,那麼清朝官服爲什麼要這樣設計?又是如何發展演變而來的呢?

清朝官服給人一種詭異的感覺 當初衣服爲何如此設計

圖片:清朝臣子在書房說話劇照

一、古代服飾制度

1、官服制度的形成

清朝官服的出現和形成一種全新的制度,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延續和發展了我國曆朝歷代官服的原有制度,是建立在滿洲人自己文化基礎之上,又參照了漢族服飾制度從而演變而來的。

所以從客觀的角度來評價,清朝的官服儘管看上去很“特殊”,卻擁有漢族傳統服飾制度中的特性,也符合滿洲人本民族的習俗和禮儀,如果大家不願意用“成功”一詞來形容,最起碼在大慧看來也算是“獨樹一幟”了。

清朝官服給人一種詭異的感覺 當初衣服爲何如此設計 第2張

圖片:清朝的官服劇照

後漢書》載“衣爲上,上則天,天則尊;裳爲下,下則地,地則卑。”一語道破了千百年來我們中華民族服飾制度的本質和特性。早在舜時代,由於當時的社會已經出現明顯等級分化和不同的分工關係,所以在服飾上就慢慢體現了出來,上面這句話也表明,衣和裳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是不可以顛倒的。

隨着社會的進步和時間的推移,這種和服飾以及等級相關的概念逐漸被人們接受,具有明顯社會階級性質的服飾制度就此誕生了。

後來的歷朝歷代中,所穿的服飾都成爲了禮制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他人明辨等級,區分尊卑關係的一個標準,換言之,看上去似乎不怎麼“起眼”的服飾制度,事實上是鞏固統治者地位的一個重要工具。

2、清朝的官服制度

前面說過,清朝的官服本身兼具了滿漢兩族服飾文化的特點,既屬於傳承的產物,也屬於創新的產物,比如在服裝上保留了咱們傳統的十二章紋,也就是十二種很古老的圖案,成爲了袞服和朝服的重要組成部分。

還有繡着各種飛禽走獸的補子,是用來區分文官和武官的標誌,這些其實都是我們漢民族原有的服飾特色。

在改良上,滿洲人廢棄了之前用袞冕衣裳作爲祭祀時的專用服裝,還把寬袍大袖的絳紗袍當作正式場合時使用的“朝禮之服”;另外,通天冠、樑冠以及各種帽子的應用,都擁有很多的滿民族特色,這也是值得研究和肯定的。

清朝官服給人一種詭異的感覺 當初衣服爲何如此設計 第3張

圖片:官服上繡着走獸劇照

二、清代官服的顯著特色

1、頂戴花翎

相信很多朋友對於這個詞應該是不陌生的,在以清朝爲背景拍攝的各種影視劇中,一旦有大臣犯了錯,皇帝就會大喊一句“來人啊!摘去他的頂戴花翎”,很明顯,這一摘就意味着仕途的終結,甚至小名都難保。

所以清朝官員禮帽上的頂珠和花翎,就是區別官員品級的重要標準之一,也是仕途之人的象徵,所謂“頂戴”其實就是“頂珠”,就是咱們看到清朝官員帽子最上面顏色不一的“小珠子”。

按照清朝的規定,每個品級官員的頂珠材質是不一樣的,比如一品大員的是紅寶石製作的,二品官員是紅珊瑚,三品官員的是藍寶石,四品官員的是青金石,五品官員是水晶製作的等等。

清朝官服給人一種詭異的感覺 當初衣服爲何如此設計 第4張

圖片:清朝官員禮帽上的頂珠和花翎劇照

不過到了乾隆帝之後,官員們的頂珠雖然顏色還是不一樣,但材質基本都變成了玻璃,如果看到帽子最上面沒有“小珠子”的,說明是沒有品級的吏員,也就是民間所說的“不入流”。

花翎一般是插在朝冠或者吉服冠上面的,整體看上去和頂珠連爲一體,這倆合在一起就是“頂戴花翎”,象徵着一個人的功名利祿全部爲“大圓滿”的狀態,花翎也就是帶着“小眼睛”的孔雀尾毛,在清朝也稱“眼”。

清初期的時候這個不代表官員品級,是一種榮譽,順治帝后期規定宗室中貝子以下才可用,五品以上的官員是單眼花翎,六品以下的官員是“無眼”花翎,從此上升爲了清朝官服制度的一部分。

清朝官服給人一種詭異的感覺 當初衣服爲何如此設計 第5張

2、服飾部分

到了乾隆帝時期,清王朝的官服制度就基本趨於完善了,還配上繪圖,記載到了清朝的《會典》之中,從相關記載來看,上到皇帝、妃嬪、皇親國戚,下到京城和地方上的各級文武官員,所穿戴的官服,除了常服以外,還有其他三個大類,分別是禮服、補服和吉服。

這裏面補服可以算是禮服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清朝時期文武官員裏最爲重要,最爲常見的一個類型,通俗的說,就是我們在影視作品中最常見的那一類官員服裝,前後有類似“補丁”一樣的官服。

這種官服可以通過胸前和後被補子上繡的不同圖案來區分官銜大小,根據《大清會典圖》的要求,只要是文官,補子上一律都是以繡飛禽爲主;只要是武官,補子上就要繡上走獸,不過細分下來,每一級官員對應的飛禽走獸還有不同之處。

清朝官服給人一種詭異的感覺 當初衣服爲何如此設計 第6張

圖片:清朝時期的文武官員們劇照

比如文官中的一品,補子上爲仙鶴,二品文官爲錦雞,三品文官爲孔雀,四品文官爲雲燕等等。武官之中,一品的是麒麟,二品的是獅子,三品的是豹子,四品的是老虎等等,除了頂戴之外,這也是區分清朝官員類別和官銜大小的主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