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胡服騎射之後,趙武靈王就退位的原因是什麼?

胡服騎射之後,趙武靈王就退位的原因是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趙武靈王,戰國時期趙國第6任君主,趙肅侯的兒子。不知道沒關係,本站小編告訴你。

趙武靈王改革之後,之所以要退位,很大一個原因,就在於他想構造出一個二元權力制度。

趙武靈王希望,以後的趙國,由他來領兵打仗,抵禦外敵,甚至是對外擴張。他的大兒子和他一起打仗,繼承他領兵打仗的衣鉢。而他的二兒子,則是老老實實做他的國君,只負責處理內政,對趙國進行系統的改革。

只可惜,在戰國時期的社會體制之下,這種構想,註定是不可能實現的。所以後來趙家父子之間,誤會越來越多,最終導致了那場著名的沙丘宮變

對於趙武靈王禪位的這個說法,網上曾經有很多人說,是因爲他改革成功之後飄了,或者腦子壞掉了。這些說法,其實都是不瞭解趙國曆史的說法。退一萬步講,一個能通過胡服騎射改革,讓整個國家強大起來的君主,這樣的君主,會是一個腦子不清醒的人呢?他的做法,或許看似荒誕,但背後肯定是有他的原因的。

胡服騎射之後,趙武靈王就退位的原因是什麼?

想要理解趙武靈王的禪位的真實目的,我們得簡單來捋一下之前趙國的歷史。

大約在趙武靈王進行胡服騎射改革的一百年之前,歷史上發生了那場三家分晉事件,然後趙國就開國了。

趙國剛開國的時候,還是趙武靈王爺爺的爺爺,趙烈侯在位。

而接下來,趙國開國之後,首先進行了一場改革。這場改革,是以當時趙國的相國公仲連爲首,同時也稱之爲‘公仲連改革’。這場公仲連改革,和魏國的那場李悝變法,幾乎是同時代的事情。

但問題是,對戰國曆史感興趣的人,幾乎都知道李悝變法,卻很少有人知道公仲連變法。

這是爲啥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爲魏國的李悝變法成功了,公仲連改革失敗了。或者準確來說,是當時趙國的技能樹點歪了。

趙國和魏國開國之後,之所以要第一時間進行改革,就是因爲當時各國的統治者,基本上都看到了一個潛在的問題:隨着冶鐵技術成熟,傳統的奴隸制社會體制在崩潰。各國只有進行改革,才能讓國家真正強大起來。

但問題是,因爲之前從來沒有國家成功進行過改革和變法,所以,到底該怎麼改,誰都不清楚。

不過顯然,從後來的歷史發展,我們可以得知,魏國選的這條道路對了。而趙國這邊,公仲連雖然對官員考評、財政收支等多方面進行了改革,但他的這些改革,並沒有動奴隸制體系的根本。所以,公仲連的這場改革,基本上就沒什麼效果了。

但在當時趙國統治者眼裏,他們是進行過改革的,而且還是最早進行改革的。

接下來幾十年的時間裏,魏國因爲改革的方向對了,所以迅速強大了起來,成了中原第一霸主國。而趙國因爲改革方向錯誤,所以接下來就開始持續衰落了。偏偏對於趙國的衰落,趙國的統治階層還搞不清楚原因。

明明我們也進行了改革,爲什麼我們就無法強大起來呢?

在趙國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其他國家見到魏國通過變法,徹底強大起來之後,也開始紛紛效法魏國,直接照抄魏國的制度。所以後來我們會發現,其他幾大強國主持變法的人才,比如楚國的吳起,秦國的商鞅,最初其實都是來自於魏國。

而趙國這邊,直到幾十年之後,秦國那邊商鞅變法都已經順利完成了,才終於後知後覺,意識到是自己沒有像魏國這樣變法,所以導致了國家在衰落。這個時候的趙國,就傳到了趙武靈王他爹的手裏。

趙武靈王他爹,也是一個狠人,一生都在征戰。靠着過人的軍事才能,再加上當時幾大強國,都在忙着合縱連橫。趙武靈王他爹,總算是讓趙國在不斷衰敗的路上,暫時停了下來。而且,後來隨着魏國衰落,趙國一時之間,倒是開始有了在北方崛起的跡象了。

但同時,當時的趙國高層很清楚,這種崛起,只能說是治標不治本。

當時趙國的強大,其實只是軍事上的強大。所以後世有些歷史學家,就將其稱之爲‘古典軍國主義’。簡單來說,就是通過對外戰爭,轉移國內矛盾,組織起強大的軍事力量。有了強大的軍事力量,就可以通過對外戰爭獲取資源,然後反哺國內,最後國內進行系統的變法改革。

說到這裏,有人可能會說:爲什麼要費這麼大勁呢?直接照抄魏國或者秦國的制度,走當年秦國的老路,先對內進行變法,然後再對外擴張不行嗎?

還真不行。

胡服騎射之後,趙武靈王就退位的原因是什麼? 第2張

因爲當時主要的幾個強國,都已經結束了變法。人家已經開始玩合縱連橫那套遊戲了。如果趙國想先變法再擴張,其他國家根本不會給他這個機會。只要趙國敢變法,就一定會觸動國內的利益集團,然後國內就會內亂。再之後,其他幾大強國,就會利用趙國內亂的機會,趁機直接瓜分了趙國。

所以,趙國唯一的希望,就是先把所有技能點,都點到軍事方面,讓自己看起來比較強大,至少讓其他國家不敢欺負自己,然後趙國才能安心對內進行改革。

以上這些,就是趙武靈王即位之前,趙國的歷史背景了。而這些歷史背景,也將從根本上,直接決定趙武靈王登基之後的很多選擇。

首先,趙武靈王他爹去世比較早,導致趙武靈王十五歲就登基了。據說趙武靈王剛登基的時候,秦齊楚燕魏五個大國,各自派了一萬精銳去弔唁,當時大家都已經打算直接瓜分趙國了。多虧了趙國人比較團結,趙武靈王也比較聰明,而且他爹還給他留下了很多靠譜的大臣,所以最後才度過了難關。

而接下來,趙武靈王上位之後,就開始沿着他爹的思路,繼續走所謂的‘古典軍國主義’了。按照這個思路,接下來,趙國開始專心向北發展,同時開始和韓國、秦國等國家交好。利用各國合縱連橫的機會,給趙國營造出一個相對和平的環境。

之所以要這樣做,是因爲‘古典軍國主義’這條路,只不接受戰敗的。一旦趙國對外擴張戰敗,國內瞬間就崩了。所以,當時趙國一直避免和其他大國交戰,而是想要專心欺負北邊的小國。

當時在北方草原上,匈奴還沒有形成政權,北方也就只有林胡和樓煩這種小勢力。在趙國面前,他們都比較弱,比較好欺負。

而接下來,在趙國不斷北擴的同時,趙武靈王就逐漸發現,原來遊牧民族騎馬打仗的方式,也很值得借鑑。以往中原各國打仗,都是把騎兵當成輔助兵種,步兵和戰車纔是主流。但是趙武靈王在北擴的過程當中,卻逐漸意識到騎兵的強大,開始把騎兵轉變爲主力進攻兵種。

所以,再之後,就有了胡服騎射改革。

對於趙國來說,不是因爲進行了胡服騎射改革,才讓國家強大了起來,更不是趙國人單純換了身衣服,國家就強大了。而是在國家擴張過程當中,突然發現騎兵的好處,然後整個國家開始往這個方向發展。

胡服騎射改革完成之後,這時候的趙國,至少在軍事力量方面,已經非常強大了。到了這個時候,趙國已經有足夠的力量保護自己。所以接下來,趙國就可以開始考慮內部改革的事情了。

但問題是,想要改革,哪有那麼容易呢?

想要改革,首先需要一個懂改革的人才。比如商鞅或者吳起這樣的大才,只要有一個,趙國就能順利完成變法了。但問題是,當時的趙國,沒有這樣的人才。

如果按照以往的思路,趙國或許也可以像當年秦國那樣,直接發佈求賢令,然後商鞅這樣的人才就來了。但問題是,當時幾個大國,都想保持變法的優勢。所以,趙國只要敢發佈這樣的求賢令,其他國家就可以趁機把間諜派到趙國。

這該怎麼辦呢?

胡服騎射之後,趙武靈王就退位的原因是什麼? 第3張

顯然,最好的辦法,就是趙武靈王自己去秦國或者魏國看看!只有趙武靈王自己看過之後,知道秦國是怎麼運行的,回來之後,趙國自然就可以快速照抄秦國的制度,然後迅速變法了。

但問題是,當時趙武靈王想去外國學習,顯然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如果帶着軍隊去,那就等同於開戰了。而如果只帶少數隨從,估計又會被直接扣押,然後當成人質。就在不久之前,楚國的那位楚懷王,就剛剛被秦國扣住了,所以趙武靈王不可能犯這個錯誤。

如此一來,最好的辦法,自然就是悄悄去了。

作爲一個國君,想要悄悄潛伏到其他國家去學習,這顯然有點離譜。別的不說,一旦趙武靈王被認出來,然後被人抓住,那趙國這邊就徹底崩了。所以,想要解決這個問題,趙武靈王就最好的選擇,就是在自己走之前,給趙國選出一個新王。

如此一來,就算日後趙武靈王暴露了,甚至是被抓住了,但是這對於趙國本身來說,並沒有多大影響。

這個念頭出現之後,趙武靈王就再也無法抑制住了。因爲趙武靈王忽然發現,這個辦法好像可以一舉數得。因爲他傳位之後,就可以讓趙國實現軍政分離了。自己控制軍權,安心在外面征戰。然後自己的兒子在後方負責政務,全力實行內部變法,兩不耽誤。

但是這樣一來的話,又有了一個新的問題:趙武靈王的那個大兒子,也就是之前的太子,他的生母,是韓國的公主。之前趙武靈王爲了搞外交,和韓國交好,所以就娶了韓王的女兒。但是如果趙武靈王要實現自己的計劃,這個身份就很尷尬了。

如果趙武靈王去了秦國,韓國趁機接着這個關係,在趙國搞政變,這該怎麼辦?退一萬步講,就算這種事情不發生,未來趙國變法完成,勢必要向中原腹地擴張,到時候韓國就是首當其衝的敵人。有一個韓國王族血統的王子做趙國儲君,顯然也有很大影響。

所以,在這之後,趙武靈王廢了自己的大兒子,改立自己的二兒子做儲君。而接下來的兩年裏,趙武靈王給自己的二兒子,培養了一個非常完善的政治團隊,可以輔佐他治國理政。但同時,趙武靈王依然寵愛自己的大兒子,經常把他帶在身邊,教他領兵打仗。

兩年之後,等到老二的班底已經徹底成熟了,這時候的趙武靈王,直接禪位,讓自己的二兒子做了國君,自己則是退休了。而趙武靈王退休之後,又花了一年的時間,逐漸在趙國淡化自己的影響力。

就這樣,經過一年的淡化之後,一年之後,趙武靈王喬裝打扮之後,以使臣的身份,正式出使秦國。在出使秦國的過程當中,不但見到了秦國的風土人情,各種制度,甚至還直接見到了秦昭襄王本人。

這種行爲,顯然是極爲大膽的。

胡服騎射之後,趙武靈王就退位的原因是什麼? 第4張

這就是趙武靈王退位的真正原因。

說到底,趙武靈王是一個太過自信的人,他的很多佈置,都太過理想化了。他之所以要退位,就是想在趙國搞一個二元權力體系,自己負責軍事,兒子負責內政改革。

但可惜的是,這種設想,註定在古代是不可能實現的。所以後來,就有了那場沙丘政變的慘劇了。一代明君趙武靈王,最後被自己的兒子圍困了三個月,活活餓死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