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宋朝在歷史上爲何會被稱爲弱宋?對外戰略如何?

宋朝在歷史上爲何會被稱爲弱宋?對外戰略如何?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很特殊的王朝,宋朝的文化、科技、商業、律法等等都達到了中國歷史上封建王朝的最高峯,後面的元、明、清等朝代因爲各種原因,除地域廣大外在其它方面大多都還不如宋朝。宋朝讓人詬病的就是自秦以後的大一統王朝中它的國土面積最小,還因爲自建立以後就分別被遼、西夏、金、蒙古等北方遊牧民族建立的國家壓制,直至兩次亡國被稱之爲弱宋。

宋朝在歷史上爲何會被稱爲弱宋?對外戰略如何?

宋朝的經濟實力是公認的當時世界第一,可依然被稱之爲弱宋,弱宋的來由是宋朝對外的戰略很保守,在文治強大的同時武功極度不顯眼,還曾分別被金國、蒙元攻進過首都,多位皇帝被敵國俘虜。網絡上也有很多網友批評宋朝的保守,其實,宋朝一點也不保守,外部的惡劣態勢也不允許它保守,至少,北宋的皇帝們大多並不保守,包括宋徽宗在內都是積極進取的。

宋朝一直沒有真正完成過大一統,從先秦以來一直屬於漢家王朝疆域的燕雲十六州在宋朝開國之前就被“兒皇帝”石敬瑭割讓給了草原民族契丹建立的遼國,從此在燕雲十六州上部署的遼國鐵騎一直像大山一樣壓在宋朝頭頂。西北方向的西夏崛起後,宋朝可能獲得的最後一片養馬地也脫離了,沒有了燕雲之地和河套地區,宋朝沒有了古兵器時期最強大軍種騎兵的坐騎來源,天生就在戰爭上失去了進攻的依仗,而北宋的皇帝們一直都在試圖改變這種狀況。

宋太祖趙匡胤作爲宋朝的開國之君,建朝之後就指揮大軍南征北討,陸續滅掉了南方多個割據勢力、結束了五代亂世,後又單獨設置“封樁庫”,將從所滅各國收繳上來的錢財存入此庫中,目的不是爲了享樂,而是爲了有朝一日北伐燕雲十六州,收復這片被“兒皇帝”石敬瑭割讓出去的土地,而當時佔據在這片土地上的是實力比宋朝還強大那麼一點的遼國,有着如此行爲的趙匡胤當然不能說他保守。

宋太宗趙光義自己都是在北伐的戰場上受重傷導致病故,就更談不上保守,趙光義或許是因爲得位不正,急需證明自己,又或者是爲了給自己在歷史上留下讓後人牢記的功勳,總之他是親自率軍北伐了。趙光義親自率軍滅掉了北漢,收復河東,還主動兩次向強大的遼國發起進攻。不管趙光義是如何得到的皇位,至少他作爲國家元首是在對抗外敵的戰場上受過傷、流過血的,趙光義也不保守。

“澶淵之盟”後,宋、遼兩國無戰事,宋朝對外戰爭的重心傾向於西北邊疆的西夏,從宋仁宗執政時期開始到宋徽宗執政時期,宋朝就一直在和西夏開打。宋神宗時期爲了戰略上壓制西夏,隔斷西夏和吐蕃的聯繫,主動發起熙河開邊之役,一舉收復西北地區由吐蕃佔領的宕、疊、洮、岷、河、臨六州,擴地2000餘里,從戰略上對西夏進行了大包圍。

宋朝在歷史上爲何會被稱爲弱宋?對外戰略如何? 第2張

熙河開邊之後,宋神宗曾一次集結50萬大軍(包括20萬後勤民夫)分五路主動向西夏進攻,試圖一舉滅掉西夏,雖然最後沒能成功,但宋神宗的這一次主動出擊已經是把西夏打得衰弱到歷史最低點,此後的西夏基本上無力對宋朝發動戰略型的進攻。因此,積極進取的宋神宗在對外政策上也談不上保守,他直至臨終前還念念不忘被遼國佔領的燕雲十六州,遺詔復燕雲者王。

整個北宋時期,即便是那位歷史上有名的書畫皇帝宋徽宗執政時期,對外也不保守,不但一直在和西夏作戰,還差一點滅掉了西夏。宋徽宗宣和元年,宋軍攻佔宋、夏邊境的橫山地區,西夏腹地的大門已經向宋朝軍隊打開。當時西夏的盟國遼國正被金國打的毫無還手之力,無法對西夏提供任何幫助,滅夏似乎指日可待。可惜的是,宣和二年南方就發生了方臘起義,本來準備滅夏的軍隊在童貫的帶領下全調回到南方平叛,西夏因此逃過一劫。

緊接着,宋朝發現了收復自開國以來列祖列宗就念叨着的燕雲十六州的機會,在和金國簽訂“海上之盟”後(備註,此盟約的利弊不是本文討論的重點,應該說,在當時的背景下,沒有幾個人會忍得住收復燕雲十六州的誘惑,也沒有幾個人會認爲金國能滅掉宋朝),又全力準備北伐,這場戰爭的結果我們現在都知道了,宋軍打得很難看,不過總歸是拿回來了一部分燕雲十六州所屬的地盤,先進攻西夏,又攻打遼國,後來很悽慘的宋徽宗其實不保守。

宋朝自立國起就有着先天性的不足,燕雲十六州的丟失責任不在老趙家,宋太祖積極準備,宋太宗傾力北伐,無非是戰場上沒打贏。到宋徽宗時期,遼國一衰弱,宋朝馬上就打過去了,只不過那個時候宋軍的戰鬥力實在是不敢恭維,往前數幾十年,宋神宗時期如果有這麼個機會,絕對靠自己的力量就能把遼國幹掉。話說回來,北宋最差的皇帝宋徽宗都攻夏伐遼,拋開結果和結局,北宋的皇帝真不算保守,皇帝也不會保守,傻子當皇帝都知道開疆拓土纔是一個皇帝最大的歷史功績。

宋朝真正保守的不是趙家皇帝,他們不管性格如何?才幹如何?是否昏庸?不說對外擴張,至少收復西夏、收復燕雲十六州是刻在北宋皇帝們骨子裏的一種責任。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並不是把所有的武將都送回去享福了,他只是把最有威脅的,最桀驁不馴的那一批送回了老家,比如曹彬、潘美這些都還是留着打仗用的,國家並沒有真正一統,宋太祖很清楚武將可以打壓,但不可以打成殘廢。

宋朝真正保守的是士大夫集團,至少在北宋時期是如此,他們活在了一個好時代,宋太宗繼位後,爲了拉攏他們支持自己,破天荒的開始給他們和皇帝幾乎平齊的政治待遇,士大夫們在獲得了優待後,當然不願意因爲對外作戰的頻繁讓武將集團崛起至和他們平起平坐,他們把持着對外戰爭的主導權和指揮權,控制着對外戰爭的大方向,宋哲宗時期,短暫擔任宰相的司馬光甚至將宋神宗熙河開邊所佔領的疆土還了一部分給西夏。

所以,北宋的看似保守是士大夫集團在刻意壓制,如果說壓制武將集團的崛起和皇帝還算是有那麼點共同願望的意思,對外戰爭需要的錢糧那就是要割他們的肉了。宋朝不禁止土地兼併,也鼓勵經商,但這些全都是士大夫集團的囊中之物,對外打仗就要徵稅,要徵稅就只能是士大夫集團出錢,因爲只有他們有錢。即使幫助國家打贏了戰爭,收復了西夏和燕雲十六州,也會因爲生產力和科技水平的限制無利可圖,沒多少適合耕種的土地可以分給他們,還要冒着武將崛起的威脅,他們何必那麼熱衷?

宋朝在歷史上爲何會被稱爲弱宋?對外戰略如何? 第3張

到南宋時,宋朝的疆域丟失了一半,外部環境更差了,南宋的皇帝們因爲歷史原因,早就失去了跟腳,就連所謂的“中興之君”宋高宗趙構都被奸臣秦檜壓制了二十多年,何況那些在民間生活了一百多年的宋太祖子孫他們沒有足夠的威望和手段壓制羣臣。因此,北宋時期沒有出現過的權臣在南宋時期頻頻出現,除秦檜外,韓侂冑、史彌遠、賈似道,一個比一個專權,對外的戰略問題也從皇帝有一定的發言權變成了完全無發言權。

即便如此,南宋也多次主動性的發起北伐戰爭,這個時候,已經不能談是否保守了,有機會能收復故土,收復祖宗陵寢所在之地(北宋皇陵在鞏縣,當時在金國治下)就是天底下最大的道理,只不過當時主導這些的除了宋孝宗時期的“隆興北伐”是由皇帝主導外,其餘的都是由權臣主導。

北宋要恢復燕雲十六州和西夏地區是基於國防壓力和歷史責任,南宋的歷史責任就變成了恢復故土和祖宗陵寢。北宋是皇帝揹負着責任,士大夫集團的主要目的是保證自宋太宗以來提高的士大夫崇高地位不能丟,在這個基礎上,收復故土什麼的都是可以放棄的,他們纔不怕保守。而南宋中、後期因爲皇帝幾乎失去了權力,就只能是整個士大夫集團開始承擔進攻的責任。可惜的是,不管北宋也好,南宋也好,兩宋的建立初期都有着比自身更強大的敵國壓制,怎麼打都沒有實力和機會完成終極目標,一直被壓制,所以一直被說成是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