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劉邦異姓王有幾位 異姓王盧綰爲什麼背叛劉邦

劉邦異姓王有幾位 異姓王盧綰爲什麼背叛劉邦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5.2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邦異姓王

劉邦在稱帝之後,將昔日爲他謀得大業的一干異姓諸侯王全部廢殺,僅實力十分弱小的長沙王倖免於難。

當初,劉邦與項羽共爭天下,但是劉邦的實力與項羽相比,還是落在下乘。爲了能與項羽一較高下,劉邦不得不與其他的諸侯王聯手,形成反楚的聯盟。而當劉成功得逼死項羽,奪得勝利之後,對諸侯王之間進行了調整。最終形成了七個異姓諸侯王:燕王臧荼、楚王韓信、趙王張敖、代相國陽夏侯陳豨、樑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長沙王吳芮。

可是劉邦登基之後,他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異姓諸侯王的實力過大。這些諸侯王佔地很大,甚至還擁有自己獨立的武裝,可以在自己的王國內有自己的行政主張,雖然名爲臣,實際上卻是獨成一國,這直接就威脅到了漢朝的統治,對劉邦來說猶如肉中刺,不除不快。

之後,劉邦滅臧荼,誅利幾,逼反韓王信,廢趙王,平陳豨,誅殺彭越,消滅英布。在短短的六年之間,劉邦就將多位異姓諸侯王廢殺殆盡,只剩下勢力最小,對漢朝統治絕對無法構成威脅的長沙王倖存。

劉邦異姓王有幾位 異姓王盧綰爲什麼背叛劉邦

在劉邦廢殺異姓諸侯王之後,將異姓諸侯王的封地收回,徹底地解決了異姓諸侯對漢朝潛在的威脅。可能會有人覺得劉邦過河拆橋,但當一個人成爲了帝王,他的心境總是會發生改變。他的出發點將不會是恩怨情仇,而是一個國家的利益了,所以說帝王都是孤獨的。

 盧綰爲什麼背叛劉邦

盧綰與劉邦,他們倆人是從小一起長大,關係親密。當初劉邦醉酒誤事,開始逃亡,盧綰也對他不離不棄追隨左右。劉邦舉兵起義,在楚漢之爭中獲得最後的勝利,劉邦的身邊也總是可以看到盧綰的身影。劉邦稱帝之後,對盧綰的寵信程度更是無人能及。劉邦待盧綰不薄,盧綰又爲何要背叛劉邦呢?

盧綰的背叛其實是爲了自保。當時陳豨謀反,盧綰當時是異姓諸侯王,奉命攻打他。於是陳豨向匈奴求助。盧綰就派通曉匈奴之事的張勝前往匈奴,讓匈奴不要增援陳豨。這個時候的盧綰還是一心向着劉邦的,他只想着能順利平定叛亂。

但是張勝考慮到自己能夠得到重用是因爲通曉匈奴之事,燕能存在的理由是其他諸侯的不安定,於是擅作主張,讓匈奴增援陳豨,希望以此讓朝廷重視燕,並不能輕易對付燕。

後來盧綰知道了這件事,覺得張勝說得很有道理,爲了使燕地長存,盧綰就讓張勝做了他與匈奴之間的橋樑。

後來,盧綰讓陳豨逃跑,然後自己再去追他,做出一副難分勝負的樣子。可是這件事被人密告給了劉邦,劉邦大爲震怒。劉邦又得知張勝奉盧綰之命留在匈奴,於是斷定了盧綰已經謀反,於是派兵攻打他。

等到盧綰想入宮向劉邦請罪之時,劉邦卻病重去世。盧綰恐懼於呂后的手段,於是投奔匈奴。

其實盧綰並無背叛劉邦之意,只是想要在異姓諸侯王之間自保。可惜,他用錯了方法。哪怕劉邦剷除異姓諸侯王勢在必行,但念在他們從小的情分上,只要盧綰安分,劉邦一定不會爲難他。

 劉邦的功臣

劉邦登基後,對功臣大方封賞,不僅封王封侯,還根據功勞賞賜不同等級的食邑。他一共分封了145位王侯,其中有八位異性王,六位劉氏家族中人,三十位是沛縣老鄉,出了九位丞相。

劉邦功臣中排第一的是蕭何,受封酇侯,食邑在萬戶以上,被封爲丞相。他是劉邦的同鄉,早在沛縣時就多次出錢出力幫助劉邦,起兵後就一直跟隨在左右,隸屬劉邦嫡系,負責財政事務,幾次爲處於危難的劉邦送去糧草補給,後來還幫助劉邦除掉韓信。

八位異性王是劉邦最爲忌憚的功臣,包括燕王臧荼、韓王信、楚王韓信、趙王張耳、樑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長沙王吳芮以及後來繼任燕王的盧綰。他們都有各自的封地,手握兵權,對劉邦的皇權構成了極大的威脅。於是劉邦籌劃了剷除計劃,並立下“白馬之盟”,不是逼迫就是誣陷他們謀反,除了勢單力薄的吳芮,其他的一一除掉,就連早前去世的張耳也被剝奪了王位。最慘的功臣應該是彭越了,本無造反的意圖,死後還被做成肉醬。

不過劉邦對其他功臣還算不錯。酈食其曾經爲劉邦當說客,助其拿下了齊國的地盤,最終死在了齊地,後來劉邦封賞時也封他的兒子爲高粱侯。一個不知名的小卒,只因在劉邦起兵時爲他開了城門,就被封爲戴侯。另外,劉邦還封了首個女侯,此人爲奚涓的母親。他念及奚涓曾立下極大的戰功,封她爲魯侯,位列功臣榜第七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