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戰史 > 古代戰役 > 馬里尼亞諾戰役:永遠中立的瑞士

馬里尼亞諾戰役:永遠中立的瑞士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中世紀的歐洲,瑞士軍團曾經叱吒風雲,而在這一場法國與意大利之戰中,法國軍隊與米蘭公爵屬下的瑞士僱傭軍在意大利一個叫馬里尼亞諾的村莊展開了的廝殺,最終瑞士戰敗,年輕有爲的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一戰成名。

公元1515年1月,法王路易十二駕崩,弗朗索瓦一世成爲法國國王。才幾個月光景,他就率領一支龐大的軍隊侵入了意大利的領地。

“意大利戰爭”發軔於1494年,弗朗索瓦一世的先祖查理八世於該年8月率軍攻入那不勒斯,而弗朗索瓦一世的行動則開啓了意大利戰爭的新紀元。彼時的意大利由於被分割成許多大大小小的獨立城邦,極易成爲強大鄰國的盤中餐。意大利最重要的城邦分別是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那不勒斯和教皇國,而法國對意大利的“侵略”歷史由來已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八世紀的查理曼大帝。查理八世率軍入侵那不勒斯之後,又被意大利城邦聯軍給趕出了亞平寧半島。1499年,查理八世的繼任者路易十二再次向意大利發起進攻。他征服了米蘭和熱那亞,卻極不明智地選擇與阿拉貢國王費迪南德分享那不勒斯公國的土地,結果被後者擺了一道,所有土地被阿拉貢國王收入自己囊中。4年後,路易十二和教皇朱利烏斯二世聯手對壘威尼斯,結果一敗塗地,教皇在當時歐洲戰鬥力最強的軍隊——瑞士軍隊的幫助下把法國軍隊趕出了意大利。1513年,在意大利城市諾瓦拉戰勝法國之後,瑞士軍隊又乘勝追擊,入侵了法國城市勃艮第幷包圍了第戎。當地的法國軍事將領向瑞士提出了求和的條約,從而阻止了後者的進一步行動,但事後路易十二卻拒絕承認這一條約有效。這些事件構成了弗朗索瓦一世入侵意大利的歷史背景。他聲稱其曾祖母爲米蘭公爵之女瓦倫蒂娜·維斯康蒂,因此自己纔是米蘭公國的合法繼承人。

馬里尼亞諾戰役:永遠中立的瑞士

1525年,意大利戰爭中的一次決定性會戰一一帕維亞戰役,神聖羅馬帝國獲勝,法國被擊潰。

在對意大利宣戰之前,弗朗索瓦一世分別和統治尼德蘭-弗朗什-孔泰地區的哈布斯堡家族的查爾斯以及英王亨利八世簽署了休戰條約,以免在對意作戰期間後院起火。瑞士拒絕與法國簽訂任何條約,他們沒有忘記法國在第戎條約一事上的兩面三刀,並且他們不願意放棄當時米蘭公爵馬西米里亞諾·斯福爾扎(Massimiliano Sforza)贈與他們的位於意大利境內的領土。面對法國的入侵,斯福爾扎公爵可以倚靠的勢力包括阿拉貢國王費迪南德和教皇里奧十世。7月17日,這三人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安組成了聯盟,共同保衛意大利。

翻越阿爾卑斯山

十二天後,法國國王弗朗索瓦第一階段的征程結束,他在安布羅斯短暫休整之後繼續南行,準備帶領軍隊翻越阿爾卑斯山。弗朗索瓦年方二十,長得高大威猛。就在幾天前,一隻野豬從籠子裏逃了出來,在城堡的庭院裏四處亂竄,讓一衆廷臣大驚失色,弗朗索瓦一世用劍將野豬殺死,其沉着勇敢的表現令所有人歎服。如同那個時代所有的貴族男子一樣,弗朗索瓦一世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戰鬥,但是他的軍事經驗非常薄弱,只在吉耶納和納瓦拉參與過兩次不成功的戰役。如今,他必須作爲一支軍隊的首領直面真正的考驗。

7月12日,弗朗索瓦一世抵達里昂,但是在進城之前他受邀觀看索恩河上的遊行表演。一隻白色牡鹿拖着一條船行進,騎在鹿背上的是盛裝打扮的波旁公爵,公爵是這塊土地的領主,也是法國元帥,是地位僅次於國王的軍隊長官。站在船首的男人裝扮成弗朗索瓦的樣子,穿着鎧甲,沒帶頭盔,他身邊有個男童,正朝着船帆吹風。桅杆上掛着一面繡有火蜥蜴的旗幟,火蜥蜴的嘴裏噴出熊熊火焰。水上表演結束後,國王進入里昂城,之後又在戲院裏觀看了一系列表演,這些戲劇無一例外都將他塑造成“高貴的王者”。

7月15日,弗朗索瓦一世任命自己的母親——薩伏伊的路易斯(Louise of Savoy)在自己出徵期間擔任法國的攝政王。隨後他來到法軍駐地格勒諾布爾,已經集結的軍隊主要是騎士組成的精騎兵團,其成員是從貴族中招募的志願兵,每個連隊都包含一個重騎兵、兩個弓箭手和一部分輔助人員。重騎兵穿着沉重的盔甲,而弓箭手則身着更爲輕巧的護具。他們的武器都是長矛,只有少數人能使用弩。每個連隊有八匹馬:重騎兵四匹,每個弓箭手各兩匹。步兵方面,國王主要依仗從加斯科涅和皮卡第地區招募的士兵,每500個士兵被編爲一支隊伍,他們身穿皮坎肩,頭戴輕型護具。他們的作戰武器主要是矛、戟、弩和火繩槍。弗朗索瓦一世還招募了一些外國僱傭軍,他在德國招募了23000名長矛兵,這些長矛兵擁有瑞士僱傭軍的謀略,但紀律性不強。法國炮兵部隊享有歐洲最強勁旅的聲譽,由60架各種口徑的加農炮組成。這些大炮由青銅製成,依靠行軍專用馬隊進行拖引。

馬里尼亞諾戰役:永遠中立的瑞士 第2張

法國瓦盧瓦王朝國王弗朗索瓦一世

在阿爾卑斯山之上,約有12000-15000名瑞士士兵和1500名教皇麾下的騎兵嚴陣以待,他們聽令於普羅斯佩羅·科隆納。他們判斷法軍會選擇日內瓦山或者塞尼山作爲通道,便將主要軍力部署在附近。但法軍將領聽取了特里武爾齊奧將軍的建議,選擇了拉爾什山口這一鮮爲人知的關口,這條路只有當地農民才知道。一千多名士兵被當作先遣部隊被派到前方清理路障,把浮舟扔到湍急的溪流裏固定航路。8月11日,在波旁公爵的帶領下,軍隊開始翻山越嶺。他們進入皮埃蒙特平原的區域後,發現科隆納的騎兵就駐紮在附近的維拉弗蘭卡。三個連的法國士兵發動突襲,打了敵軍一個措手不及。當時科隆納正在用餐,他本人連同300個衛兵一併被俘獲。由此瑞士騎兵的軍力大爲削弱。

與此同時,弗朗索瓦一世帶領其剩下的部隊從吉耶斯特爾出發,儘管先頭部隊取得了勝利,但並不能改變阿爾卑斯山路給行軍造成的不便。他在寫給母親的信裏這樣說:“穿着這麼重的鎧甲還要走山路真是太痛苦了。我們邊走還要邊拉扯馬匹的繮繩,如果不是我們親自經歷了這一切,真的很難相信重型武器也能通過這樣的方式運輸。”

一面和談,一面逼近米蘭

翻過阿爾卑斯山,來到意大利境內,下山的路無比險峻,馬匹常常滑落山隘掉落深谷,加農炮也必須被肢解成零件,用繩子捆住小心翼翼地送下山。一到平地上,他們在都靈稍作休整之後便迅速往東行軍。爲了贏取當地人的好感和信任,弗朗索瓦一世嚴肅軍紀,有的城鎮對他們敞開大門,步兵們也被允許進入。此時瑞士軍隊發現法軍繞過了他們的封鎖,便向東撤退到馬焦雷湖。

儘管弗朗索瓦一世很想與敵人正面廝殺,但只要瑞士願意割讓米蘭,他表示也可以接受偃旗息鼓、握手言和。他派自己的舅舅——薩伏伊的雷奈前往維切利與敵軍媾和。作爲回報,法國願意給瑞士提供經濟補償,未來還可以提供軍事援助。與此同時,弗朗索瓦沒有停下自己東進的腳步。8月31日,他跨越了提契諾河,在布法羅拉接待了來自米蘭的使者,後者承諾給法軍提供糧食和友好的接待。弗朗索瓦對此心存疑惑,派特里武爾齊奧將軍進入米蘭城內刺探軍情,結果證實了他的疑慮不是空穴來風。此時的米蘭城內政治派系四分五裂:吉柏林派(Ghibellines)願意簽訂合約,但親教皇派(Guelfs)則主張迎戰。9月9日,弗朗索瓦一世接到了瑞士從加拉拉泰送來的停戰和約。瑞士願意放棄他們在米蘭公國境內的所有土地,貝林佐納除外。作爲賠償,法國必須提供1000枚金幣。馬西米里亞諾·斯福爾扎將得到內穆爾公國,以彌補其失去米蘭公國部分土地的損失,此外,法國國王應當賜一名公主給斯福爾扎爲妻。弗朗索瓦還將有權在瑞士派駐軍隊。對和約條款甚是滿意的弗朗索瓦迅速從隨性人員身上集齊瑞士要求的金幣,送到加拉拉泰。

馬里尼亞諾戰役:永遠中立的瑞士 第3張

而瑞士實際上也處於嚴重的分裂之中。來自伯爾尼、弗裏堡和索洛圖恩郡的人馬思鄉心切,急欲簽訂和約,但來自瑞士其他郡的士兵堅決反對這一和約。西昂的樞機主教馬修斯·希納對法國恨之入骨,敦促瑞軍繼續戰鬥。他在米蘭最大的廣場上發表演說,慷慨陳詞,其主要內容如今已不得而知,但似乎他讓他的聽衆們相信戰勝法國是輕而易舉的。因爲法軍目前的軍力十分分散:6000名法軍士兵護送羅特列克將軍前往加拉拉泰,剩餘人馬則趕往帕維亞,而弗朗索瓦一世在米蘭以南十公里的小城馬里尼亞諾安營紮寨,只有約30000兵力在側。

9月13日中午,瑞士軍隊突然離開米蘭城,他們接到的命令是如此突然,許多人尚未穿戴整齊,有的人沒穿鞋,有的人沒穿鎧甲。他們攜帶着3-5米長、安有鐵刀片的長矛,以極快的速度行軍,整支隊伍沒有人發出任何聲音。他們只有8架小型加農炮。希納身着主教長袍,騎着一匹小馬跟在隊伍後面,500個米蘭騎手在旁護送。

扭轉戰局

法國軍營就駐紮在馬里尼亞諾以北5公里的村莊聖朱利亞諾,軍營西邊是米蘭通往洛迪的道路,東邊是蘭布羅河。中間的土地沼澤遍佈,零星分散着深溝和灌渠。法軍分爲三個部分,離米蘭最近的先遣部隊由波旁公爵統領,其兵力構成爲所有的炮兵、6000名德國長矛兵和950名重騎兵。戰鬥的中心位於距米蘭一公里的聖布里希達,由弗朗索瓦一世統領,其兵力構成爲9000名德國長矛兵和精步兵團。後衛部隊在米蘭以南五公里處,由騎兵構成,法王的姐夫——阿朗鬆的夏爾勒統領這支部隊。

9月13日晌午,法軍先遣部隊注意到空氣中有許多揚塵。當發現這是瑞士軍隊行軍造成的後,他們立即向波旁公爵彙報了這一情況,公爵又向弗朗索瓦一世發出警告。他當時和阿爾維亞諾在一起,後者立刻前往洛迪和軍隊匯合。瑞士軍隊的襲擊隨即到來,他們分爲三個軍團,每個軍團都有7000名長矛手,排成一列縱隊行動。下午4點左右,第一個軍團攻破了法國神槍手組成的防禦線,法國騎兵見狀撤退,任由槍手們負隅抵抗。德國長矛手和瑞士士兵一樣,武裝有長矛,他們也隨即加入戰鬥。兩個巨大的方陣碰撞到了一起,瑞軍衝破了法軍的防禦,擊退了法國騎兵發起的一波衝擊。就在第一個瑞士軍團就要抵擋不住之時,第二個迅速補位,爲戰友提供支持。時間已經來到晚上,但是戰鬥還在繼續,一直到月亮消失在夜色中。兩隻軍隊逐漸分離開來,法軍和瑞軍各自循軍號聲而去。但是很多士兵在黑夜中迷了路,還有人睡到了敵軍的營帳裏。平原上屍橫遍野,受傷士兵的哀嚎響徹夜空。

馬里尼亞諾戰役:永遠中立的瑞士 第4張

希納以爲法國敗局已定,將這個消息傳到瑞士國內,很快整個歐洲都知道了,亨利八世非常樂意見到法國戰敗。而此時在法國軍隊內部,弗朗索瓦一世令侍臣緊急送出三封信件:第一封信給駐紮在加拉拉泰的羅特列克將軍,弗朗索瓦命其終止與瑞士的和談,如果有可能的話,收回贈與瑞士的金幣;第二封信給阿爾維亞諾,命其率救兵從洛迪趕過來;第三封信給阿爾斯的路易斯,讓其加強帕維亞的防禦,以防弗朗索瓦需要在那裏避難。完成這些指令後,弗朗索瓦靠在一根槍管上小憩了片刻。利用戰爭的間隙,他還重新組織了軍隊:他把三個軍團排成一列,把自己放在中間的軍團中,波旁公爵的部隊在右翼,阿朗鬆的夏爾勒的後衛軍在左翼。

拂曉時分,戰鬥再次打響。瑞士軍隊還是排成一列,整列軍隊都與法軍展開交鋒。在右翼,波旁公爵想方設法擊退了他們,但是中部的瑞軍頂住法國炮兵的重重火力,穿過一條溝渠打入法軍內部,把法國步兵衝得七零八落,弗朗索瓦指揮軍隊再次擊退了他們。左翼的瑞士軍隊俘獲了法軍的炮兵,衝散了步兵方陣,還切斷了德國長矛兵組成的隊伍。在這個生死存亡的關頭,阿爾維亞諾率領援軍趕到,他的到來讓法軍士氣大漲,他們組織起一波反攻,最終鎖定了勝局。

到上午11點,弗朗索瓦一世基本上可以宣告勝利了。剩餘的瑞士軍團踉踉蹌蹌地向米蘭撤退。有的人把傷員背在背上,還有的人拖着浸滿了鮮血的瑞士軍旗。特里武爾齊奧將軍是參加過13次戰爭的老將,他稱馬里尼亞諾戰役爲“巨人之戰(a battle of giants)”,其他的戰爭與之相比不過是“孩子的遊戲”。戰後,據說掘墓人埋葬了16500具屍體,9月13日從米蘭出來的21000名瑞士士兵,只有不到13000名回到了米蘭。1500多名受傷士兵在米蘭的醫院和修道院得到了護理。法軍的損失要小一些,將近8000名法國士兵在此役中喪生,犧牲的主要是先遣部隊。其中許多人是貴族子弟,他們的屍體被裝在棺槨裏運回法國,最後被葬在自己家族的墓地裏。

1515年10月1日,勝利者弗朗索瓦一世進入米蘭城。教皇里奧十世同意在博洛尼亞和他會面。這次會面的成果是雙方簽訂了一份宗教協定,廢除了1438年的布爾日國事詔書,滿足了教皇長久以來的訴求。弗朗索瓦一世還希望教皇能夠支持自己進一步加強對法國天主教的控制以及未來在意大利的領土擴張。從博洛尼亞回到米蘭之後,弗朗索瓦廢除了他加諸於米蘭公民的罰金,還釋放了戰俘,允許流亡者回到故土。斯福爾扎則一直駐紮在巴黎,直到1530年去世。1516年1月13日,弗朗索瓦一世回到法國境內,他的母親和王后在錫斯特龍迎接他。薩伏伊的路易斯在日記裏寫道:“看到我的兒子承受了如此多的暴力之後安然無恙地回來,我真是如釋重負。”

在法國和意大利,馬里尼亞諾戰役被文人和樂師以不同形式紀念。即使是作爲戰敗一方,意大利人仍然認爲這場戰役是“美德(virtu)戰勝天命(fortuna)”。弗朗索瓦一世更是被視爲可與漢尼拔和凱撒比肩的戰爭英雄。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