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戰史 > 古代戰役 > 七戰七捷發生於什麼時候?七戰七捷的影響

七戰七捷發生於什麼時候?七戰七捷的影響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七戰七捷是指,蘇中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之戰略防禦階段初期,華中野戰軍在江蘇中部地區反擊國民黨軍進攻而連續進行的7次作戰的總稱,因而又稱其爲蘇中"七戰七捷"。

七戰七捷發生於什麼時候?七戰七捷的影響

國民黨軍參加蘇中戰役戰鬥序列如下:第一綏靖區整編第21、第25、第49、第65、第83師及整編第69師第99旅(2個團)之5個整編師15個旅約12萬人。

新四軍華中野戰軍參加蘇中戰役戰鬥序列如下:華中野戰軍第1師、第6師、第7縱隊、第10縱隊、第5旅、華中軍區特務團、炮兵團、蘇中第1、第2、第9軍分區之主力19個團約3.3萬人(8月中旬增至23個團)。其中第1師(陶勇)、第6師(王必成)各爲2旅6團編制,而第7縱隊(管文蔚)、第10縱隊(謝祥軍)皆爲3團編制。

國民黨戰役目的

軍欲以該戰役達成的目的是,攻佔中共實際控制的蘇皖邊解放區,奪取邊區首府淮陰。因而調集第一綏靖區李默庵部整編第21、第25、第49、第65、第83師和第69師1個旅,共計15個旅,12萬人,準備首先進佔蘇中之如皋、海安地區,以鞏固長江以北沿岸陣地,其後,以主力沿通(南通)榆(贛榆)公路,一部沿運河右岸向北作戰,策應徐(徐州)蚌(蚌埠)線東進之國民黨軍合力奪取淮陰。

國民黨具體作戰部署

以整編第49師進攻如皋;以整編第83師、整編25師第148旅和整編第69師第99旅,首先進攻黃橋、姜堰,爾後會同整編第49師進攻海安;以整編第25師主力北攻邵伯;以整編第65師、第21師爲第二梯隊。預定各路同時動作。

 新四軍對策

新四軍華中野戰軍認爲該戰役國民黨軍除整編第83師爲蔣介石之嫡系部隊(中央軍)外,其餘均爲中央化的雜牌軍(前地方割據部隊),而且是分路進攻,各部間間隙過大;而解放軍可以依託解放區內作戰的敵情、道路較爲熟悉和羣衆基礎較好的有利條件。據此,華中野戰軍指揮部依據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後皆簡稱"中共中央軍委")關於"在內線打幾個勝仗"的指示,決心集中第1、第6師,第7,第10縱隊共計19個團的兵力,在軍區炮兵團及地方武裝的配合下各個殲滅進犯之敵。其中,以第10縱隊位於運河線上的邵伯、喬墅構築陣地,阻擊可能由揚州北犯之敵;集中第1、第6師和第7縱隊共15個團的兵力,在海安、如皋、黃橋、泰興地區尋機殲敵。在判明國民黨軍預定發動攻擊時間後,決定爭取先機,首先攻殲分散守備宣家堡、泰興之國民黨軍;同時殲滅由泰興來援之敵於運動中。其具體作戰部署爲:

以第1師的1個團,攻殲宣家堡守軍(1個營),師主力隱蔽於宣家堡以西地區,準備消滅由口岸來援之國民黨軍第19旅主力;以第6師的1個旅,攻殲泰興守軍第19旅第57團(欠一營);師主力位於泰興西北地區,監視國民黨靖江守軍,並伺機協同第1師主力殲擊口岸支援部隊;第7縱隊位於宣家堡,準備殲滅由泰州方向來援之國民黨軍。

七戰七捷發生於什麼時候?七戰七捷的影響 第2張

戰役傷亡

經過七次作戰,共殲國民黨軍6個旅、5個交警大隊約5.3萬餘人。新四軍各部犧牲幹部戰士3000餘人,傷1.3萬餘人。

戰役影響

蘇中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內線作戰的著名戰例,同時起到了戰略偵察作用,也是全面內戰爆發後,解放軍取得的第一個勝利的戰役。

關於蘇中戰役的作戰經驗,由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起草,於八月二十八日致各戰略區首長電中指出:蘇中前線"我軍主力只有十五個團。但這十五個團是很充實與很有戰鬥力的,沒有采取平均主義的補充方法。每戰集中絕對優勢兵力打敵一部(例如八月二十六日集中十個團打敵兩個團,二十七日集中十五個團打敵三個團),故戰無不勝,士氣甚高;繳獲甚多,故裝備優良;憑藉解放區作戰,故補充便利;加上指揮正確,既靈活又勇敢,故能取得偉大勝利。這一經驗是很好的經驗,希望各區仿照辦理,並望轉知所屬一體注意。"毛澤東還寫了《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一文,專門舉了蘇中戰役的例子。之後,"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便成爲中國人民解放軍十大軍事原則的核心內容。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評價此次戰役說:"粟裕在蘇中戰役中消滅的敵人,比他自己的兵力還多。"副總司令彭德懷也連說:"打得好,打得好,開了個好頭。"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