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戰史 > 古代戰役 > 陰晉之戰的經過如何?魏國是如何以少勝多的呢?

陰晉之戰的經過如何?魏國是如何以少勝多的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們都知道,黃河是中華文明的母親河,她的“幾”字形河道在地圖上非常特殊,今天我們要說的地方就是洛水匯入黃河那塊三角形地區。這裏土地肥沃自然是不必多說,最爲關鍵的是這裏是連接關中平原和河東地區的重要樞紐,咽喉要地,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陰晉之戰的經過如何?魏國是如何以少勝多的呢?

黃河日出

春秋戰國時代,這一片地區被人們稱爲“河西地區”,也就是字面意思,黃河以西的地區。秦國自錘翻西戎之後,若是想要繼續東進與六國爭天下,那麼河西地區是必須拿在手中。而三家分晉後,魏國被壓在河東之地,必須擴展生存空間,那麼河西也是第一目標。秦魏兩國爲了這片地區,在三百多年中你來我往。而在這一系列的戰爭中,對於秦國來講最爲失敗和慘烈的當屬陰晉之戰。

《吳子》裏面有兩句話,可以看得出來這場戰役的經過。第一句交代背景“行之三年,秦人興師,臨於西河,魏士聞之,不待吏令,介冑而奮擊之者,以萬數。”第二句講結果“於是武侯從之。兼車五百乘,騎三千匹,而破秦五十萬衆。”不過令人不解的是5萬擊敗50萬,如此經典的戰役,其他史料均爲提及。

魏國爲什麼這麼猛,這就要說到變法了。當時李悝在魏國主持變法,取得了巨大成果,魏國經濟發展迅速,社會和諧穩定。在此基礎上又任用吳起對軍事進行改革,魏國戰鬥力也是直線上升。公元前409年,魏國對河西地區展開了行動,魏文侯任命吳起爲將一路上勢如破竹,經過一年時間完全佔領了河西地區,魏國設河西郡並讓吳起擔任第一任郡守。

陰晉之戰的經過如何?魏國是如何以少勝多的呢? 第2張

吳起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秦國的觀念是隻要打不死就往死裏打,對於河西地區組織了多次反撲均以失敗告終。前389年,秦惠公過於心急,起兵五十萬欲與魏國一決雌雄。秦國所規定的兵役年齡是16到60歲且國君可以根據情況需要隨時徵召該範圍的男子參戰,我很疑惑那個年代有多少人能活到60歲,這個規定說白了就是16歲開始,國家需要你的時候就必須參戰。

秦軍

秦國大軍直撲陰晉,這個地方是東西交通的戰略要地,秦軍也志在必得。在秦弩的火力支援下,秦軍使用各種攻城器械,對陰晉發動一波又一波的衝擊。不過在魏軍的堅守下竟然毫無進展。魏軍能在如此猛烈的攻擊中堅持下來,有兩個重要原因。第一是在城牆上居高臨下以逸待勞。第二是魏軍有當時的特種部隊,這就是吳起軍事改革的成果。

當時魏軍有一種叫做“魏武卒”的重型步兵,每個士兵配備頭盔、鎧甲,有長戟和鐵劍以及強弩,並且隨身攜帶幾天的口糧。這在當時僅看裝備就強於普通士兵太多了,不光如此,吳起還在精神上給予他們極大的激勵。簡單概括就是,有軍功就有地位,有軍功家屬也有地位,就算戰死沙場,軍屬也有撫卹。這樣一來軍民同心,擰成一股繩,志氣大漲。

秦軍入侵魏國的消息傳到這些士兵耳中時,他們都是自覺穿上盔甲,主動要求前往殺敵。吳起當時提出要帶領五萬沒有立過功的士兵去打仗。武侯當然是不假思索就答應了,並額外配備了500戰車和3000騎兵。戰前按照國際慣例,吳起開了個動員大會:“諸吏士當從受敵車騎與徒。若車不得車,騎不得騎,徒不得徒,雖破軍皆無功。”話說的很明白,各個兵種如果沒有相應的繳獲,就算贏了也沒有軍功。

戰士們聽了都是摩拳擦掌,渴望上陣殺敵。等這邊魏武卒趕到陰晉城下時,可能秦軍還在想,終於敢出來面對面的戰鬥了,哪曾想到魏武卒士氣高昂,看到秦軍就好比看到獵物一般。反反覆覆衝擊秦軍陣地,給秦軍造成極大傷亡。而秦軍人數的優勢在此刻彷彿成了負擔一般,一人膽怯帶着幾十人也膽怯了。原本志在必得的秦軍在此刻毫無鬥志,狼狽而逃。

這次戰役給秦國造成了巨大的影響,秦惠公鬱鬱而終,兩歲的嬴昌繼位,不過兩年後死於宮廷政變。而後秦獻公繼位,陰晉的失利,讓東方六國都看不起秦國,魏國打秦國就想打弟弟一樣。不過還好出了個秦獻公,他積極改革韜光養晦,爲之後的孝公任用商鞅變法打下了基礎。

秦國曆代君王都以陰晉之戰爲恥辱,也許嬴政統一之後在焚書坑儒之時就強調要將陰晉之戰的所有記載銷燬。而《吳子》卻以兵書的方式能以保存流傳,不過這也是一個猜測,到底有沒有陰晉之戰,目前還沒有定論,真相需要等待我們去尋找。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