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戰史 > 古代戰役 > 尉遲迥之亂爲何得不到支持?楊堅爲什麼能取勝?

尉遲迥之亂爲何得不到支持?楊堅爲什麼能取勝?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尉遲迥之亂,又稱楊堅平尉遲迥之戰,指的是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尉遲迥等北周老臣因不滿楊堅奪權而發動的軍事行動。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劍橋中國隋唐史》認爲楊堅在這次戰役有幾個有利條件成就了勝利:(一)他的關中平原根據地長期以來是遠征的跳板,只要他有取得勝利的跡象,他就能得到從北周繼承下來的強大的戰爭機器的效忠;(二)他還掌握着統一領導和各個擊破分散敵人的優勢;何況後者只有地方的追隨者,各懷私心異志,缺乏協調的戰略。(三)楊堅得力於高熲,而他的敵人又缺乏想象力和個人魅力,所以他繼續走運。

復旦大學教授韓升認爲這次叛亂既得不到官僚階層的支持,也得不到民衆的支持。而且北周經歷宣帝的暴政之後,已經失去了過去的號召力和凝聚力,而中原百姓也對新徵服者無特殊感情。所以,尉遲迥的失敗是無可避免的。

尉遲迥之亂爲何得不到支持?楊堅爲什麼能取勝?

後世影響

一般認爲,北周時漢人大量進入軍隊,至其末期北周的將領更是以漢人佔多數;政治實權也轉移到漢人手中;楊堅得到這兩批漢人文武官員支持是其成功代周的關鍵 。而平鎮這次叛亂之後代表一個時代的結束,隋朝登上歷史舞臺。

歷史評價

對於尉遲迥之亂,歷代評價衆說紛紜,有人說尉遲迥此舉是維護北周政權不被楊堅篡奪,也有人說尉遲迥完全是爲了實現個人野心,唐朝常樂公主在勸唐宗室舉兵反抗武則天篡奪唐室時,曾以尉遲迥爲例,評價說:“尉遲迥,周之甥也,猶能舉兵匡救社稷。功雖不成,威震海內,足爲忠烈。” 明朝學者張燧曾盛讚王謙和尉遲迥,評價道:“周滅而有王謙、尉遲迥,斯皆破家殉國、視死猶生。”

尉遲迥之亂爲何得不到支持?楊堅爲什麼能取勝? 第2張

王夫之則認爲:“尉遲迥可以爲宇文氏之忠臣乎?宇文闡稱帝已二年矣,父死而正乎其位,楊氏雖逼,闡未有失德也,迥乃奉趙王招之少子以起兵。曹操所不敢奉劉虞以叛獻帝者,而迥爲之不忌,迥之志可知矣。迥可爲忠臣,則劉裕之討劉毅,蕭道成之拒沈攸之,使其敗而死也,亦晉、宋仗節死義之臣乎?楊堅無功而欲奪人之國,於是乎有兵可擁者,皆欲爲堅之爲,迥亦一堅也,司馬消難亦一迥也,王謙亦一消難也。志相若,事相競,則以勢之疆弱、謀之工拙、所與之多寡分勝敗矣。勝者,幸也;敗者,其常也。”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