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白起最後爲何會落得如此下場 是什麼樣的原因導致的

白起最後爲何會落得如此下場 是什麼樣的原因導致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前兩百年,一位嬴姓、白氏、名起的孩子在中國歷史舞臺誕生了,當時的大秦,經過商鞅變法後已經強大起來,而秦昭王更是一個野心勃勃的霸者,志在滅六國統一天下,當時更是推行商鞅變法政策,推行軍功爵制,提拔平民人才。

白起順勢而起,經過長時間行伍鍛鍊,白起嶄露頭角,於秦昭王十三年擔任左庶長攻打韓國新城。

白起最後爲何會落得如此下場 是什麼樣的原因導致的

十四年,秦昭王誘使孟嘗君爲秦國丞相,剛到秦國便被監禁,逃回齊國之後,便憤怒的聯合其他諸國攻打秦國,當時齊、魏、韓、趙、宋一同攻打,秦國節節敗退,割地求和。

正是在這個背景下,已經沒落很久的韓、魏纔會聯合攻打秦。秦國國勢危機,這時候丞相舉薦白起爲主將抵抗韓魏聯軍,這是白起真正意義上的崛起在歷史的舞臺,在伊闕,這個年輕人大敗韓、魏聯軍,是役,斬首韓魏聯軍二十四萬!活捉聯軍統帥公孫喜,奪五城池而還!升任國尉。

十五年白起任大良造,發兵攻魏,奪魏城池六十一座,爲秦東出崤函奠定了基礎。三十四年,白起率軍攻打救援韓國趙、魏聯軍,破敵於華陽,斬首十三萬!溺趙兵兩萬!四十三年,攻打韓國陘城,斬首五萬!

白起最後爲何會落得如此下場 是什麼樣的原因導致的 第2張

四十七年,萬衆矚目,趙秦兩國頃全國兵力於長平,廉頗任趙國統帥,秦國主將王齕,兩軍相抗三年,未分勝負,兩國後方國力皆空虛。在這時,趙王換主將趙括,秦國換主將白起!

白起使用了自己最爲擅長的分割圍殲戰術,示敵以弱,誘敵深入,以正兵引誘趙軍進秦軍構築的袋形埋伏圈,然後白起派兩支奇兵奇襲趙國最後一道防線百里石長城,這是一處十分重要的戰略點,前方通往長平前線,後方通往國力空虛的趙國大後方。

白起這兩支正奇兵可謂用的出神入化,戰略上劃被動於主動,不明就裏的趙軍首領白起領軍深入秦軍包圍圈,另一白起奇兵從後方包圍,徹底讓趙軍陷入囹圄。

白起最後爲何會落得如此下場 是什麼樣的原因導致的 第3張

九月,趙軍斷糧四十六天,軍心動要,白起,去吧!人生最輝煌的時刻到了!

此刻的趙括,不得已親率精兵,準備衝出包圍圈,被被秦軍一一射殺,此戰,趙軍打敗,四十萬人投降,白起知道,爲將着,當爲國家除後患,這個惡人,我白起來做!

趙軍四十萬,殺!這是白起人生巔峯,卻也是衰落的開始。

九月,秦又發兵攻趙,此時白起知道,此戰不可打,於是和昭王言明,昭王不聽,派王陵攻打邯鄲,秦軍大敗,這時候昭王又一次找到白起,白起怒對昭王,當時不聽我意見,現在如何?昭王大怒!

白起稱病不起,昭王命不奉,丞相範范雎勸無果,昭王大怒,強制讓白起出兵,到杜郵時,丞相於昭王曰“其意怏怏不服,有餘言”,昭王聽後以爲然,派使者賜劍白起自殺,一帶大將自此落幕。白起的一生可謂轟轟烈烈,斬殺人頭百萬,可最後爲何會落得這個下場?

白起最後爲何會落得如此下場 是什麼樣的原因導致的 第4張

原因大概有三,其一,范雎,將相失和,和范雎不和其實早已有之,當時白起之所以能起勢,大半得益於魏冉,可魏冉恰巧就是被范雎用計殺的,所以白起和范雎不和早已有之,最後死於范雎。長平之戰之後,范雎利用白起不聽王命認爲白起心有怨氣,恐有變數,於是對昭王言明厲害關係,促使昭王殺掉白起。

其二,秦昭王,這起案件中,他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首先聽信了范雎的意見,讓六國有戰後喘息的機會,錯失一通六國的機會,其次邯鄲一戰秦國敗之後,白起對他嘲諷,昭王非常生氣,其實這本就是他自己戰略失誤,被白起說出,反而惱羞成怒,爲殺白起埋下伏筆。

其三,白起,其實這點最好說,白起是一個難能可貴的將才,卻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他沒有正確處理和和范雎以及昭王的關係,雖然長平之戰後,白起知道此刻不易攻打邯鄲,秦國需要休養生息,而這時候趙國因爲四十萬人被坑殺全國同仇敵愾,戰力不可小覷,白起明明知道這些,卻沒有和昭王細說。

總而言之,人無完人,一代戰神這樣死去,算是爲自己戰之罪道歉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