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六國合縱攻秦之戰打了幾次?10年間敗了4次贏了1次

六國合縱攻秦之戰打了幾次?10年間敗了4次贏了1次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0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六國最強合縱領袖,十年間兩次將秦國打回關中,使其不得東出半步!

公元前247年(秦莊襄王三年,魏安僖王三十年),秦軍接連攻打韓趙魏,三晉震動,魏王乃將十年前竊符救趙的魏公子信陵君從趙國邯鄲請回,將舉國之兵交給了他,拜爲上將軍,抵擋秦兵繼續深入。

當然,光憑魏一國之力,是絕對無法打敗秦國的,信陵君於是重舉合縱的大旗,號召天下,共討強秦。

信陵君的威望自然沒話說,他登高一呼,趙韓楚燕四國立馬響應,紛紛派兵聚集到了抗秦傳奇英雄信陵君的旗下,那號召力,簡直比從前的周天子還管用。

戰國兩百年,山東各國從來就沒有這麼齊心過,更沒有過如此齊心地團結在某人旗下。

這不僅因爲最近十幾年秦國把大家給欺負怕了,更因爲信陵君實在也是合縱領袖的最佳人選,大家服他。

無論是身份、人品、聲望還是能力,大家都對他心服口服。

其實從前六國也有過幾次不痛不癢的合縱,但都只是是雷聲大、雨點小,要不慘敗,要不就無疾而終。

六國合縱攻秦之戰打了幾次?10年間敗了4次贏了1次

第一次合縱攻秦,是在公元前318年,當時秦國還未成大氣候,六國聯軍一路打到函谷關,眼看勝利在望,“縱約長”楚懷王突然變孬,吵着要講和,結果導致人心渙散,各國先後撤兵,秦軍趁機出關追擊,斬首八萬兩千人,合縱以慘敗告終。

第二次合縱攻秦,是在公元前296年,孟嘗君爲了報復秦國扣留他,聯合齊、韓、魏、趙、宋五國攻秦,可惜孟嘗君私心作祟,意志不堅,稍稍獲勝,便又主動與秦媾和,合縱半途而廢。

第三次合縱攻秦,是在公元前287年,秦昭襄王嬴稷不滿於稱王而自稱“西帝”,齊國乃與趙、魏、韓、燕等四國聯兵攻秦。然而五國目的不同,各有打算,進至滎陽、成皋,便互相觀望,不肯首攻。嬴稷爲破壞五國聯盟,又主動取消帝號,聯軍見此,亦無心交戰,結果各自撤兵。第三次合縱攻秦,未交戰即告瓦解。

第四次合縱,也是唯一成功的一次合縱,就是十年前(公元前257年)信陵君竊符救趙後的那次大勝。此役信陵君率領約三十萬魏楚趙合縱聯軍,大破三十萬秦軍,一舉收復了趙國與魏國全部失地。

第五次合縱,是在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在邯鄲大敗後,轉而去攻打最弱小的韓國與周室,想挽回顏面,這時西周君站了出來,號召韓趙魏楚一同攻秦,聯軍尚未完全彙集,秦軍就反撲過來,大舉攻打西周王城(位於今河南洛陽西北),西周君害怕的不行,只得親至咸陽向秦王叩頭謝罪,並將其三十六邑全部奉獻於秦。

爲什麼會這樣?爲什麼六國每次合縱都這麼難?

當然,以臨時湊集之散亂聯軍,攻整齊約束的鼓勇之師,這的確很難,歷史也證明,從古到今聯軍作戰,沒幾場是勝利的,這幾乎成了考驗每個名將的一個大難題,畢竟歷史上擁有兵仙韓信般“多多益善”之超級指揮能力的人,屈指可數。

但這個大難題對信陵君來說,根本不是問題!

合縱攻秦,最重要的就是堅定思想;聯軍作戰,最重要的就是凝聚人心;而這兩點,恰恰是楚懷王、孟嘗君和周天子最缺乏,信陵君最具備的。

六國合縱攻秦之戰打了幾次?10年間敗了4次贏了1次 第2張

首先,信陵君扶危濟困,竊符救趙,對趙國有再造之恩,卻堅持不受趙國五城之封,如此大公無私,深受六國王侯敬仰與信任,故而擁有了前所未有的號召力;其次,信陵君的豪俠尚武與深入市井的作風,皆能化作其親和將士的人格魅力;再次,信陵君禮賢下士、任賢用能、講求實效的做事方式,天然是凝聚大軍的將帥德風;最後,信陵君門客中各方人才都有,公子皆能虛心請教,故而能廣學天文地理兵家戰陣,博採衆長而自成一派,運兵謀劃如天馬行空令人歎服,這就是當之無愧的聯軍統帥,六國之中,無人不服!

所以即便此次合縱秦國比之前更強大,五國比之前更弱小,秦軍統帥蒙驁更是天下一流名將,但信陵君仍然信心滿滿。此戰非同小可,乃六國生死存亡之戰!此戰若勝,六國尚有重新崛起之機遇;此戰若敗,則山東軍力崩潰,再難攖秦之鋒芒,敗亡指日可待。信陵君必須勝,也必勝,不成功,便成仁!

當各國援軍趕到魏國時,蒙驁已穿越豫西走廊,正在圍攻韓國南部重鎮郟州(今河南郟縣),王齕則率領另一支大軍,在後方河西地區的華州(今陝西華縣)爲其後援,並保障渭河糧道的暢通。信陵君得報後,覺得這是一個機會!郟州與華州相差五百里,蒙王二軍勢必難以互相照應!很顯然,輕敵的秦軍把戰線拉得太長,其中大有文章可做!於是,信陵君定下計策,決定避實擊虛,迂迴作戰,深入河西,集中兵力,先打王齕!

很顯然,蒙驁連戰連捷,士氣正盛,很不好對付,而王齕雖然也是宿將,但他在信陵君手下多次吃了敗仗,又連遭呂不韋一黨排擠,如今淪落到只能給蒙驁搞後勤,必定怨氣連天毫無戰心,

於是,信陵君派楚國軍隊插上自己的大旗,堅壁深壘,堅守不出,與蒙驁相持;自己卻偷偷帶着其餘四軍,星夜兼程,迅速向西,直達黃河西岸,然後沿着黃河向南直插,深入敵境,到達華州側後方、黃河與渭水匯合的地方。

所謂兵法,看起來很複雜,其實研究透了歸結起來無非就是兩大原則。

第一:避實擊虛,也就是集中兵力攻打敵人兵力薄弱之處。

第二:致敵而不致於敵,也就是儘量的調動敵人。合縱作戰,最怕持久,久則聯軍內部必生事端,所以信陵君必須調動敵人主動來戰,速戰速決,一戰功成!

如今,第一條原則信陵君已用,現在該用第二條了。秦軍遠離國境攻打郟州,靠的渭水進行後勤補給,只要切斷秦軍這條生命線,王齕必定大失所措,到時候想怎麼耍他都可以。

於是信陵君定下計策,先派趙國的軍隊去襲擊秦軍在渭水上的運糧船,其餘各軍卻埋伏在半路,準備熱烈歡迎王齕前來送死。

果然,王齕一聽說糧船被襲,趕緊出城前來救援,卻沒想軍至半途各國軍隊一齊殺出,將秦軍團團圍住。

王齕畢竟是秦軍宿將,雖遭了埋伏,卻並不着慌,只是奮力突圍,秦軍也確實厲害,衝起來挺猛,一軍打數軍,竟然不落下風,雙方從早上一直混戰到黃昏,不分勝負。

待到雙方打疲了,都快堅持不下去的時候,信陵君才使出殺手鐗,率預備隊殺了出來,他身先士卒,帶頭高喊道:“汝渭河糧船,已爲我軍所奪,秦將早早來降,免污無忌刀斧!”

聯軍一見偶像信陵君親至前線,當下士氣大震,遂重振精神,朝秦軍瘋狂反撲,與此同時,劫糧的趙軍也反身殺了過來,秦軍激戰一日,早已疲憊不堪,又聞糧船被劫,當下心膽俱裂,諸侯聯軍一發狠,頓時抵擋不住,全軍崩潰四散,亡命敗逃。

王齕帶着殘兵敗將一邊逃一邊納悶:咋信陵君一來,諸侯軍的實力就突然提高了不止一個檔次呢?他可真是我命中的剋星。

不要納悶,我親愛的王將軍,告訴你答案吧,這就是偶像的力量。

秦軍死傷大半,一路直接逃回華州,說啥也再不敢出來了。經此一役,老將王齕心膽俱裂,從此便退休養老,再也沒有領軍作戰。

信陵君沒有閒工夫去追王齕,因爲他還要對付一個更加可怕的對手——蒙驁。

在秦國曆史上的所有名將中,蒙驁基本可以排在第四位(前三位是白起、王翦、司馬錯),他的軍事能力毋庸置疑,信陵君的把戲,他早看破了。

——你魏無忌不就是想先幹掉王齕,然後打我,來個各個擊破嗎?那我就將計就計,讓你去攻王齕,待你們相持不下,我再從後夾擊,活活夾死你!

於是蒙驁也學信陵君的計策,派一幫老弱虛建大營,與楚軍相持,然後盡驅精銳,回身向華州方向攻去。

六國合縱攻秦之戰打了幾次?10年間敗了4次贏了1次 第3張

這本是個非常高明的計策,卻不料王齕太沒用,只一日就被打敗,待蒙驁心急火燎的追到河外一帶(即河東),信陵君早已好整以暇的等着他了。

等到蒙驁發現王齕已然敗回老家,一切都已經晚了,他只好硬着頭皮迎戰。

蒙驁的確很厲害,但他也不是神仙,他不可能帶着一支趕路趕到氣喘吁吁的軍隊打贏一支剛打完勝仗士氣高漲且以逸待勞的多國聯軍。

結果一戰下來,秦軍損兵萬餘,不過總算暫時打退了聯軍的進攻,於是蒙驁命令秦軍駐起營寨,整頓兵馬,好好休息一下,來日再與信陵君一教高下。

可惜,蒙驁來不及休息了。

郟州的楚軍,竟然不知如何探聽到秦軍精銳已去,乃在蒙驁離開的第二日,攻破了秦軍老弱把守的冒牌大營,然後馬不停蹄,追着蒙驁的屁股打了過來。

別忘了,信陵君的耳目遍天下。蒙驁的這點小計倆,哪裏瞞得過他!

於是可憐的蒙驁秦軍未等紮好營寨,屁股就被楚軍刺了一刀,信陵君接着引大軍從前面攻了過來,打得秦軍落花流水。

真倒黴,本來想夾擊別人,沒想到自己被夾了,無奈之下,蒙驁只好含恨吞下失敗的苦果,揹着生平唯一一場敗仗急急忙忙往函谷關方向撤退。

諸侯聯軍乘勝追擊,殺傷秦軍無數,一路竟遠追至函谷關下,咸陽大震。

六國合縱攻秦之戰打了幾次?10年間敗了4次贏了1次 第4張

有史以來,函谷關(後稱潼關)就是天下第一雄關,古今多少名將,都對它無可奈何。

秦末,劉邦西伐關中,函谷關攻不進去,只能繞道入武關,曲線滅秦,而且這還是拜秦軍主力被項羽全滅所致。

漢末,曹操討漢中張魯,涼州諸將以疑懼而反。馬超率衆十萬扼守潼關,曹操頓兵關前,久攻不克,只能北渡黃河,從上游南渡出馬超軍後,歷盡艱險,這才擊破馬超,略定關中。

南北朝時期,東魏高歡發軍三路攻關中,以猛將竇泰攻潼關,另以軍攻武關,自率主力從蒲阪渡河。西魏宇文泰集中精銳擊破攻潼關的竇泰軍,高歡只得全線退兵。

唐朝“安史之亂”,安祿山的叛軍聲勢極大,卻再次頓兵於潼關之下,屢攻不克。可惜唐玄宗急於求成,詔令大將哥舒翰主動出關尋戰。哥舒翰被迫出關與叛軍作戰,大敗,潼關亦隨之失守,叛軍遂得以侵入關中,玄宗被迫幸蜀。

由此可見,正面強攻進入函谷關簡直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所以蒙驁閉關堅守,任由信陵君如何挑戰,就是不出,死也不出,勢把烏龜當到底。

怪哉,虎狼之秦咋變成了膽小鬼!

沒辦法,好漢不吃眼前虧,打不起,我還躲不起嗎?

信陵君連戰連捷,卻無法給秦以致命打擊,這能怪誰呢?怪只怪關中的地理優勢太好,秦形勢有利,就出關進取;形勢不利,則閉關自守,只要像個刺蝟般乖乖縮起來,便可輕鬆立於不敗之地。

當然,信陵君也可以學劉邦或曹操繞道攻秦,可惜聯軍離國遠戰,糧草後勤跟不上,無奈只得見好就收,大家在函谷關下耀武揚威一番,也就各自退兵了。

秦兵退入函谷關,不僅新建的太原郡與上黨郡又丟還給了三晉,就連秦在中原的許多城市(如三川郡重鎮管城,在今河南鄭州市區)也被魏軍攻佔。信陵君帶着驕人戰績,凱旋而歸,魏國上下一片歡騰,都來迎接他們心目中的大英雄。當是時,公子聲威震天下,各國諸侯都派人前來祝賀,同時提出一個不情之請:

“公子一戰,大挫強秦鋒銳,一掃六國陰霾,真乃不世之名將也。公子何不效仿孫吳,定著兵法,惠及天下,以傳後世?”

信陵君一聽這主意不錯,我魏無忌空懷滿腹的韜略與強大的門客資源,如果光用來打仗就太可惜了!人家秦相呂不韋不也召了一大幫門客爲他寫什麼《呂氏春秋》麼?咱們怎能讓他專美於前?

說幹就幹,信陵君便將平日裏門客們進獻給自己的軍事著作歸結在一起,又加入自己的合縱思想和聯軍作戰經驗,尤其強調如何凝聚軍心及提升士氣,洋洋灑灑竟有二十一篇之多,名爲《魏公子兵法》,並附陣圖十卷,出版推向市場,結果銷路火爆,連續數年蟬聯各大暢銷書排行榜首位。其實信陵君的兵法未必就有孫吳寫得好,但耐不住公子粉絲多,很多人是衝着偶像的簽名去買的。信陵君這是出兵法書,相信他如果出寫真集,應該還會賣得更好。

六國合縱攻秦之戰打了幾次?10年間敗了4次贏了1次 第5張

不過可惜的是,《魏公子兵法》後來失傳了,中國人一向偏好讀權謀方面的書,兵法也一樣,大浪淘沙,最後留下來的還是孫吳之類的兵權謀家,像信陵君、項羽這樣的偏技術流兵書,基本很難傳世。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