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夏承燾:畢生致力於詞學研究和教學,是現代詞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夏承燾:畢生致力於詞學研究和教學,是現代詞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夏承燾(1900—1986),字瞿禪,晚年改字瞿髯,別號謝鄰、夢栩生,室名月輪樓、天風閣、玉鄰堂、朝陽樓。浙江溫州人,畢生致力於詞學研究和教學,是現代詞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他的一系列經典著作無疑是詞學史上的里程碑,20世紀優秀的文化學術成果。胡喬木曾經多次讚譽夏承燾先生爲“一代詞宗”、“詞學宗師”。

14歲時,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取溫州師範學校。學校課目甚多,但他卻潛心於古籍經典的研讀。在校期間,他嘗試賦詩填詞,所作《如夢令》結句“鸚鵡,鸚鵡,知否夢中言語”,深得國文教師讚賞,在句旁加了密密的朱圈,這給夏先生很大的激勵。溫師畢業後,他開始了長達六十年的教學生涯。期間,他積極參加家鄉的詩社活動,與同道切磋詩詞,論辨陰陽,奠定了一生研治詞學的基礎。從1930年起,夏先生先後擔任浙江大學、浙江師範學院、杭州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後屬中國社會科學院)特約研究員。在將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裏,夏先生一直主持東南詞學講席,與海內詞家、學人聲氣相通,治詞授業,多所建樹,成爲蜚聲海內外的一代詞學宗師。

人物生平

1900 年2月10日生,1986年5月11日去世。1918 年畢業於溫州師範學校。 1930 年,由浙江省立第九中學(即浙江省嚴州中學)轉之江大學任教。曾任浙江大學教授。解放後曾任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中國科學院浙江分院語言文學研究室主任兼研究員;《文學研究》雜誌編委、《詞學》雜誌主編、中國唐代文學學會顧問。1986年5月11日,夏承燾因病在北京逝世。他曾任浙江省政協常委、中國作家協會理事。夏承燾先生作爲傑出的詞學家,既是傳統詞學的總結者,亦是現代詞學的奠基人。

夏承燾:畢生致力於詞學研究和教學,是現代詞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20歲以後,北到冀晉,西入長安,視野擴大,閱歷加深,寫下了不少憂時憤世之作。30歲前後,把主要精力放在撰寫《唐宋詞人年譜》、《唐宋詞論叢》和《姜白石詞編年箋校》等詞學專著上,但並未放棄吟詠。30歲後專攻詞學,弘博精深,對我國詞學的發展起了重大作用。他一面繼承歷代詞學之長,一面對傳統詞學作了多方面的開拓與創新,以考信求實的態度研究詞體、詞樂、詞律和詞史,大大擴展了詞學研究的領域,爲詞學走向科學化、系統化與理論化的軌道作出了突出貢獻。50歲前後,進行詞學研究的同時,還寫了不少奇思壯採的創新之作。

凝聚着夏承燾先生畢生心血的近千萬字著作中,有已出版的詞學專著近30種,未結集論文百餘篇,待整理出版的著作尚有多種。其中《唐宋詞人年譜》、《唐宋詞論叢》、《姜白石詞編年箋校》等,都是有詞學以來少有的鉅著。他還創作了大量詩詞,其代表作爲《夏承燾詞集》、《天風閣詩集》,並寫了獨具特色的《天風閣學詞日記》。夏承燾先生之學術成就,還得到國際上的高度評價。1981年後任中國韻文學會名譽會長、《詞學》主編等。

往事略集

夏承燾先生於1927年至1930年在九中任教。他的事業就是從這裏起步,開創詞學研究新風,使傳統的詞學走向科學化、系統化,成爲海內外公認的“一代詞宗”。

1927年下半年,夏承燾一到九中就在藏書樓發現了豐富的圖書,令他喜出望外,一頭扎進了書籍的海洋。他在日記中記下了自己的欣喜之情:“在師校圖書館理舊書,有涵芬樓影印廿四史,浙局‘三通’、嘯園叢書等,借二三十本歸,在嚴州得此,如獲一寶藏矣。夜翻《隋書》、《宋史》、‘三通’,作《白石詞考證》,得數事,甚得意。十一時寢。”晚年他回憶起這段往事,仍然記憶憂新:“每天上完課,就鑽進書庫讀書。在那裏,我閱讀了大量的有關唐宋詞人行跡的筆記小說,披沙揀金,往往見寶。”

夏承燾:畢生致力於詞學研究和教學,是現代詞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第2張

夏承燾沒有上過大學,但他後來卻走上了大學的講壇,成爲著名的教育家、學者和詩人。他的學問全靠自學。他晚年總結讀書經驗時說:“笨是我治學的本錢。”他認爲,讀書沒有捷徑,不能取巧,只有下笨功夫才能取得成就。他說“笨”字很有趣,頭上頂着竹冊(冊是串好的竹簡,是古代的書籍),就是教人要用功。用功是人的根本,所以“笨”字從“竹”從“本”。自己天資很低,正因爲這樣,促使自己奮發苦學。從七八歲上學起,幾十年來,除了生大病,沒有一天離開過書本。最重要的是要多讀。“讀書千遍,其義自見。”

發現藏書樓的“寶庫”之後,他盡情地在書海中遨遊。白天教書,晚上和節假日就埋頭苦讀,博覽羣書,其用功之勤,爲常人所不及。在日記中常常有這樣的記載:“兀兀終日,雙目爲瞀。”“竟日伏案,用心過勞,口舌爲幹。”等等。遇有創見和心得,就忘了苦讀的辛勞:“大喜出戶。素月流天,庭葉無聲,幾三更矣。”“晴日滿窗,亂書坐擁,蕭然自得。”據尚存的1928年下半年至1929年底的日記統計,在這一年半的時間裏,他閱讀、扎錄的古今中外各類書籍達368種之多,創作詩文一百多篇。

後來發表在北大燕京學報上的成名作《白石歌曲旁譜辨》以及奠定他詞學泰斗地位的重要著作《唐宋詞人年譜》,都是在九中執教的三年時間內寫成的。1986年5月1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桃李之師

1918年畢業於溫州師範學校。解放前歷任杭州之江文理學院、浙江大學教授。解放後曾任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LSSDJT COM)中國科學院浙江分院語言文學研究室主任兼研究員等職務。他曾任浙江省政協常委、中國作家協會理事。

夏承燾:畢生致力於詞學研究和教學,是現代詞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第3張

被譽爲“詞學宗師”的夏承燾先生,從教60多年來,夏先生善於獎掖人才,扶植後進。桃李門牆,濟濟多士。然而他“但開風氣不爲師”,從不以師道自居。出於夏氏門下的,都深受其賜而又不爲所限,有的在學術上得以獨立發展。夏先生是一位全心全意爲祖國培養人才的導師,研究中國古典詩詞的外國學者慕名遠道前來向他求教的,絡繹不絕。如今他的學生遍及海內外。

詞成一派

詞學是由詩學分離出來的一門專業學問,興起於兩宋,盛行於清朝。舊詞學長於詞的外在形式的考訂與詞集校理,而疏於詞史與詞學理論的系統研究,因此歷代詞學著述雖然繁富,研究路子卻不免逼仄,難得融會貫通之要旨。進入20世紀後,詞學研究才逐漸步入科學、系統、現代化的軌道,取得了多方位的成果。夏承燾先生正是現代詞學的傑出代表。他承晚清詞學復興之餘緒,借鑑科學的研究方法與現代理念,結合其深厚的傳統學養與紮實的考訂功夫,鍥而不捨,精勤探索,以畢生之力,在詞人年譜、詞論、詞史、詞樂、詞律、詞韻以及詞籍箋校諸方面均取得突破性成果,構築起超越前人的嚴整的詞學體系,拓展了詞學研究的疆域,提高了詞學研究的總體水平。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