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揭祕:姚思廉的一生在史學方面有何貢獻?

揭祕:姚思廉的一生在史學方面有何貢獻?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9.8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姚思廉(557-637),字簡之,一說名簡,字思廉,京兆萬年人,唐朝初期史學家。其父姚察於陳朝滅亡後到隋朝做官,遷至北方,故兩《唐書》中《姚思廉傳》稱其爲京兆萬年(今陝西長安縣)人。

姚思廉的一生,除了政治上有所作爲,主要建樹是在史學方面。

揭祕:姚思廉的一生在史學方面有何貢獻?

大業五年(609),姚思廉奉煬帝之命,與起居舍人崔祖浚修《區宇圖志》,這是一部歷史地理著作,共250卷。

唐代史家劉知幾在敘述唐修國史情況時指出:"貞觀初,姚思廉始撰紀傳,粗成三十卷"。這是武德、貞觀二朝唯一的一次修成紀傳體國史。由於思廉修這部國史是在貞觀初,因此推知其內容應是"武德朝"史。這部國史的本來面目已無法窺見。唐高宗顯慶元年(656),長孫無忌與令狐德棻綴集武德、貞觀二朝史爲80卷,顯然,思廉所撰的國史爲其奠定了基礎。

揭祕:姚思廉的一生在史學方面有何貢獻? 第2張

姚思廉費時數十年撰寫的重要史著,當推繼承父業而成的《梁書》、《陳書》。其父姚察不僅以文知名,而且潛心於修樑、陳二史,他在樑、陳、隋朝都任過史職,參與過國史的修撰。並且在陳宣帝時開始修前代史--樑史。陳亡入隋後,開皇九年(589),隋文帝詔授姚察祕書丞,命其撰樑、陳二代史。這樣,在官方的支持下,姚察開始了全面系統的編纂工作。大業二年(606)姚察去世,二史尚未修成。在臨終時他將修撰體例交給兒子,囑他繼續寫完。思廉哭泣着接受了父親的囑託,從此,就開始了續撰工作。經內史侍郎虞世基奏聞隋煬帝,從而得到了官方的支持。

唐初,曾兩次詔修前代史,姚思廉均參予撰修工作。第一次是武德五年(622),唐高祖詔修前代六史,對樑、陳史的分工是:大理卿崔善爲、中書舍人孔紹安、太子洗馬蕭德言修樑史,祕書監竇璡、給事中歐陽詢、秦王府文學姚思廉修陳史。但這次修史沒有成功就作罷了。第二次是貞觀三年唐太宗詔修前代五史,思廉受詔與祕書監魏徵同撰樑、陳二史。貞觀十年(636)正月,《梁書》、《陳書》與同時所修《北周書》、《北齊書》、《隋書》一起修成上進。

揭祕:姚思廉的一生在史學方面有何貢獻? 第3張

樑、陳二史是姚氏父子接續而作。魏徵也在貞觀初參與了修撰。那麼,姚思廉對樑、陳二史做了多少工作呢?從書中史論的署名上大體可見端倪。《梁書》有三卷無史論,署"陳吏部尚書姚察曰"二十五篇,另有署"史臣陳吏部尚書姚察曰"一篇("史臣"二字當爲衍文);署"史臣曰"二十七篇;署"史臣侍中鄭國公魏徵曰"一篇。《陳書》有一卷無史論,署"陳吏部尚書姚察曰"二篇;署"史臣侍中鄭國公魏徵曰"一篇;署"史臣侍中鄭國公魏徵考覽記書,參詳故老,雲"一篇(兼補充史實);署"史臣曰"三十三篇。由以上數字可大體看出,就《梁書》而言,姚察與姚思廉所撰基本相當,而《陳書》,則多爲思廉所撰。魏徵是以監修身份加以指導,共寫了三篇論。雖然姚察有開創之功,但思廉對樑、陳二書的貢獻是最大的。從撰述數量上看,思廉明顯多於姚察,而且,思廉在貞觀初奉詔修史,又要根據唐皇朝的政治需要,對姚察所撰部分作必要改動。思廉對樑、陳二書是有續撰、整理、定稿之功的。沒有思廉的竭盡全力,這兩部史書就很難問世。因此樑、陳二書題姚思廉撰,世人從無異議。這兩部書也基本上反映了姚思廉的史學思想和文風特點。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