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人不可貌相”說的是誰?孔子的弟子澹臺滅明

“人不可貌相”說的是誰?孔子的弟子澹臺滅明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6.6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人不可貌相,說的是不能只根據外貌來評估一個人的才能、品質和行爲。亦即是不能以貌取人,那“人不可貌相”的原型說的是誰?與此相關的故事又有哪些?

這個人與孔夫子有關,想不到孔聖人也會“以貌取人”吧。

最早的記錄是在《韓非子·顯學》中,原文如下:

曰:"澹臺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幾而取之,與處久而行不稱其貌。…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 所言孔子以貌人自嗟失誤之事,後世相學家常引爲相形必須同時相德的例證。

這段話其實就是說孔子以貌取人的故事。說的是一個複姓澹臺,名滅明的人,是春秋末期的魯國武城人。他天生長相跟常人不太一樣,不是帥出了宇宙,而是面貌醜陋。據說長得“額低口窄,鼻樑低矮,不具大器形貌”,自然就不怎麼招人喜歡。

所以,當他去拜孔子爲師時,孔子雖然爲了信守自己“有教無類”的理念沒有拒絕他,但就是不上心,總對他愛答不理,讓人家坐冷板凳。澹臺滅明被孔夫子以貌取人的態度深深地傷害了,然後就毅然決然地離開了孔子,並開始了漫長刻苦的自學歷程。

“人不可貌相”說的是誰?孔子的弟子澹臺滅明

以貌取人的孔子沒把澹臺滅明當回事兒,但是他非常喜愛的弟子子游卻對澹臺滅明頗爲欣賞。子游從武城宰任上回到曲阜看望孔子時,孔子問他:

“你在那裏得到什麼人才了嗎?”子游就藉機讚美了澹臺滅明的高尚品格:“有澹臺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於偃之室也。”

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做事從不投機取巧走捷徑,沒有公事從來不到我屋裏來。”但固執的孔子依然不爲所動。 做人還是得自強樂觀,畢竟野百合也有春天,這不人家澹臺滅明可不是玻璃心。

澹臺滅明自學成才後,獨闢蹊徑,南下吳楚遊歷講學,積極傳播儒家學說。知識淵博、道德高尚的澹臺滅明在江南地區理所當然地受到了百姓們的愛戴。厲害的是當地跟從他學習的有三百多人。

最後幾十年如一日他爲江南地區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好學生,他的名氣因此也傳遍了當時的各個諸侯國,成了大名人。孔子聽到這些消息後,幡然悔悟,

不勝感慨: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澹臺滅明字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憑長相判斷人,看錯了子羽;憑語言判斷人,看錯了宰予)。 宰予是誰?宰予就是白天光明正大地在課堂上打瞌睡,被孔子形容爲"朽木"和"糞土之牆"的哥們。

除了這個有名的典故之外,還有一個與愛情相關的故事。

在明馮夢龍《醒世恆言·賣油郎獨佔花魁》中記載:"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相學中指看相不能只看相貌,更重要的是要考察品德操行,即相心與相德。

“人不可貌相”說的是誰?孔子的弟子澹臺滅明 第2張

故事《賣油郎獨佔花魁》說的可不是惡霸強搶民女的狗血橋段,也不是才子佳人花前月下,浪漫纏綿的老戲碼。

說的是才女莘瑤琴和秦重那一代人在小時候,因戰亂而孤身流落臨安。莘被騙淪落煙柳之地成了花魁,改名王美娘,少年遭強暴,被迫賣身。秦重則過繼油店朱姓,成了賣油郎。

倆人的命運截然不同,但都是社會的底層。他們之間按理說不會發生任何交集,可王美娘長得人如其名,身爲花魁的她自帶招花引蝶的屬性。不管有錢的沒錢的都想一睹芳容,當然能一吻芳澤就更好。

食色性也,做小本經營的賣油郎秦重,也不過是個扔進人羣中就找不着的漢子,看到名妓王美娘“容顏嬌麗”。內心蠢蠢欲動,竟然不惜花了一年多的時間,省吃儉用,辛苦積攢才得的十兩銀子,作爲一夜“花柳之費”。

費用夠了,自是能陪花魁一宿。奈何花魁王美娘喝大了,老實人秦重雖然人長得不咋的,但並沒有趁人之危“撿屍”。事後王美娘十分感激並給了他雙倍嫖資。

事實上秦重是瞭解到王美娘也是從汴京流落到臨安的人,便不覺“觸了個鄉里之念”。所謂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併爲王美娘“落於娼家”而感到“可惜”,才表現了與一般王孫公子的尋花問柳行徑有所不同。

“人不可貌相”說的是誰?孔子的弟子澹臺滅明 第3張

一年後王美娘遭到福州太守八公子羞辱,流落民間想要自盡,幸而秦重出手相助。爲報答秦重的救命之恩,王揚言非君不嫁,並用私房錢爲自己贖身。嫁秦後遇投靠油店的失散父母。秦重後也遇到了自己的生父,改回原姓,結局皆大歡喜。

秦重與王美娘之間實際上已越出嫖客與妓女的關係。秦重無錢無貌,王美娘有才有貌,是世俗眼中典型的“一朵鮮花插在了牛糞上”。

可秦重身上的特質並不是一般人都具有,就他沒有被色心矇眼和對美孃的出手相救,尊重和愛護婦女的人格就足以獲得了美人心。所謂“堪愛豪家多子弟,風流不及賣油人”,真愛從來都是不按套路出牌。

喧囂世俗,總有的東西是金錢所不能強買的。金錢也好,外貌也罷,或許不少人對這兩樣東西趨之若鶩,自然也有人對之嗤之以鼻。但世人千萬種,各有不相同,對金錢和樣貌的追逐不能一票否決,畢竟每個人的立場都不一樣。只是希望人人都能保留內心最純淨的一角,至少不會因爲自己的外貌而自我放棄,更不會因爲他人的長相而落井下石。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