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子之之亂:燕國局勢混亂,趙國想吞併中山

子之之亂:燕國局勢混亂,趙國想吞併中山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自蘇秦離開燕國就任齊國客卿,燕國迎來了一個相對和平時期。燕易王噲(公元前333-前314年在位)感到內憂不存外患已解,便只顧荒於酒色,貪圖安逸,待到年事已高,就更不肯臨朝聽政。

子之之亂:燕國局勢混亂,趙國想吞併中山

蘇代爲齊國出使燕國,燕王噲問道:“齊王如何?”蘇代回答說:“必定不能稱霸。”燕王噲說:“爲什麼?”蘇代回答說:“因爲不信任他的大臣。”蘇代的用意是激發燕王噲尊重子之。於是燕王噲特別信任子之。子之因此以百金贈送蘇代,而聽憑他的指使。鹿毛壽對燕王噲說:“不如將國家禪讓給國相子之。人們稱道唐堯賢聖,就是因爲他要將天下禪讓給許由,許由不接受,既有讓天下的美名而實際上沒有失去天下。現在大王將國家讓給子之,子之必然不敢接受,這樣,大王與唐堯就具有同樣的德行。”燕王噲於是將國家託付給子之,子之由此更是尊貴。

子之之亂:燕國局勢混亂,趙國想吞併中山 第2張

有人說:“夏禹舉薦伯益,此後仍以夏啓的人做官吏。待到年老時,認爲夏啓不能夠擔當天下重任,而將天下傳給伯益。不久夏啓與其同黨攻打伯益,奪回天下。天下人說夏禹名義上將天下傳給伯益,實際上過後便讓夏啓自行奪取天下。現在大王說將國家託付給子之,而官吏全是太子平的人,這就是名義上交付給子之而實際上還是太子平當權。”燕王噲於是將俸祿三百石以上官吏的印信收起來交給子之。子之南面而坐行使國王之權,燕王噲年老不理政事,反而成爲臣下,國家大事都由子之來裁決。燕國國相子之位高權重,專斷政事。

子之之亂:燕國局勢混亂,趙國想吞併中山 第3張

燕易王噲本就崇信儒家禪讓學說。,再加上在蘇代、鹿毛壽的鼓動下,於是燕易王噲在公元前316年遂大集羣臣,廢掉姬平的太子地位,而禪王位於子之。子之竊喜卻佯爲謙遜,至於再三,然後敢受。乃郊天祭地,服袞冕,執圭,南面稱王,略無慚色。噲反北面列於臣位,出就別宮居住。蘇代、鹿毛壽俱拜上卿。易王噲還把俸祿在300石以上的官印收回,以便讓子之重新任命各級官員,從而真正行使國王的權力。燕王噲實行禪讓,這在春秋戰國時代是絕無僅有的事情。

子之執掌朝政三年,致使燕國大亂,百姓恐懼。燕國將軍市被與太子平密謀,準備攻打子之。齊國諸將對齊宣王說:“趁機奔襲燕國,必能攻破它。”齊宣王於是派人對太子平說:“寡人聽說太子堅持正義,將要廢私而立公,整飭君臣之義,明確父子之位。寡人的國家弱小,不足以供驅使。即使如此,卻願意聽從太子的差遣。”太子平於是邀集黨徒聚合羣衆,將軍市被包圍王宮,攻打子之,但未能取勝。而將軍市被和百姓卻反過來攻打太子平,太子平殺死將軍市被,將其陳屍示衆,由此造成數月災難,死者達數萬人,衆人恐懼,百姓離心。子之則以平叛爲由下令捉拿太子姬平。姬平微服逃往無終山,庶弟公子姬職則流亡韓國。這次燕國內亂達數月之久,"死者數萬,百姓離志"。

子之之亂:燕國局勢混亂,趙國想吞併中山 第4張

齊宣王(公元前350-前301年)聽說燕國大亂,孟子對齊宣王說:“現在攻打燕國,這是文王、武王伐紂的時機,不可失去。”齊宣王於是命令章子率領五都之兵,加上北方守軍,攻打燕國。便以討伐子之匡扶正義的旗號發兵攻燕。燕國臣民由於痛恨子之篡位,對齊的進攻不僅不抵抗,反而城門大開夾道歡迎,所以,齊軍很快攻佔燕國都城。燕易王噲自縊身亡,子之被擒獲後押解到齊國處以醢(hǎi,剁成肉醬)刑。在齊軍“毀其宗廟,遷其重器”的同時,中山國也乘機攻佔燕國城池數十座,燕几乎亡國。

齊宣王田闢彊向孟軻徵求意見說:“有人勸我不要吞併燕王國,有人勸我吞併。不過我告訴你,以一個擁有一萬輛戰車的國家,攻擊另一個也擁有一萬輛戰車的國家,只五十天工夫,就完全征服,純靠人力是不可能的,一定出於上帝的旨意。違背上帝的旨意,就會受到懲罰,你以爲如何?”孟軻回答說:“吞併它而燕國人民快樂,就吞併它。”“以一個一萬輛戰車的國家,征服另一個一萬輛戰車的國家,人民夾道歡迎,並不是爲了別的,只是爲了拯救他們跳出水深火熱。假定水更深而火更熱,情形就會倒轉過來,人民會向別人夾道歡呼。”齊宣王遂命大將匡章迎立太子平,但齊兵視燕爲敵國,仍然燒殺掠搶無惡不作。燕國臣民雖然痛恨子之,但見國土淪喪生靈塗炭,無不怨及姬平同仇齊寇。

燕國局勢混亂,但趙國想吞併中山,不願燕國就此破滅,於是趙武靈王把流亡在韓國的公子職請到趙國,立爲燕王,派將軍樂池送回燕國。而這一舉動遭到了燕國太子姬平的反對。姬平隨即對姬職發起進攻。在戰爭中初期,公子職不利。易王后力挺自己的兒子姬職爲王,她向自己的父親秦惠文王贏駟求援,請求發兵武力支援。贏駟爲了支持自己的女兒和外孫子,便聯合魏國的軍隊一起向燕國進攻。經過激烈戰鬥,聯軍終於將姬平的軍隊擊潰,姬平被殺。贏駟成功將姬職護送到燕國境內,在有易城就任燕王,這就是燕昭王也稱燕昭襄王。這一點,在1977年洛川嚴莊村戰國墓出土的“郾王職作武業著(鐯)劍”(專家們確認是以燕昭王的名義監製成,贈給親信佩帶的寶劍;由燕國傳入秦國並隨葬入墓。此劍現藏於陝西曆史博物館)和遼寧省北票市東官營子出土的“郾王職作御司馬”戈等青銅銘文兵器中,已得到證實。燕國復國,秦燕結盟。後來有易城被稱爲燕下都。

昭王姬職繼位以後,敦隗傳檄燕都,告以恢復之義,各邑已降齊者,一時皆叛齊爲燕。匡章不能禁止,遂班師回齊。

子之之亂:燕國局勢混亂,趙國想吞併中山 第5張

南京博物院的展館之寶——重金絡青銅壺,即裝金子的容器。殘高爲24釐米,口徑12.8釐米,腹徑22.2釐米,足徑13.8釐米,是中國青銅時代泥範鑄造技術的完美作品。雖然金獸等被認定爲西漢時期的,但此青銅壺卻是戰國時期燕國的產物。最爲顯著的歷史意義,在於銅壺有三處銘文:一處爲口內,內容爲“廿五重金鉻壺受一孛五紂”,這是一批器皿的編號、名稱及容積,孛、紂爲戰國時燕國的專用量詞,故可確認此壺鑄成時爲燕國器。第二處銘文在圈足內側,雖被銳器鏨鑿,但從殘跡中可見約三四字,可能爲“王后右酒”,應爲使用者的記銘。第三處銘文在圈足外緣,共有刻銘廿九字,銘文爲“隹王五年,奠易(陽)陳旻,再立事歲,孟冬戎啓,齊藏戈子斿。陳璋內、伐匽(燕)邦之獲”,內容與現藏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的陳璋方壺大致相同,可互爲補正,故此壺又俗稱“陳璋圓壺”;這一銘文反映了戰國中期的一大歷史事件:燕王噲禪讓,由相國子之執政,三年引起燕國內亂,在齊王的陰謀煽動下內戰越甚,齊趁機發兵攻打燕都城,在“士卒不戰、城門不閉”的情況下大勝,並掠獲燕國王室重器。此青銅壺造型奇偉,紋飾華麗,又是集三處銘文於一身,藝術價值無與倫比。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