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陳毅同志的夫人:張茜的生平簡介

陳毅同志的夫人:張茜的生平簡介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茜(1922年6月11日--1974年3月20日),女,湖北武漢人,陳毅同志的夫人。原名掌珠,小字春蘭,筆名耿星(譯《沙原》、《平平常常的人》署名)。1938年赴南昌參加新四軍。194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後調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政治部工作,在茅山根據地與陳毅結婚。皖南事變後,歷任抗日軍政大學華中分校宣傳幹事、新四軍衛生部政治指導員,華中建設大學財經系統政治幹部。抗戰勝利後,任山東野戰軍直屬隊副協理員。上海解放後,到上海第三次與陳毅會合。1951年到北京俄文專校學習,1953年任上海新文藝出版社編輯。1955年至1957年,先後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和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任編譯。曾在國務院外事辦公室工作,多次陪同陳毅出訪歐亞國家。"文革"中曾受到誹謗和陷害,1974年3月20日因肺癌病逝於北京。

陳毅同志的夫人:張茜的生平簡介

張茜(1922-1974),女, 湖北武漢人,原名掌珠,小字春蘭,筆名耿星(譯《沙原》、《平平常常的人》時的署名)。丈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元帥陳毅。

抗日戰爭爆發後,從事抗日宣傳,1938年赴南昌參加新四軍,在皖南新四軍軍部從事戰地宣傳工作,194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後調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政治部工作,在茅山根據地與陳毅結婚,後隨新四軍東進抗日,皖南事變後,歷任抗日軍政大學華中分校宣傳幹事、新四軍衛生部政治指導員,華中建設大學財經系統政治幹部。抗戰勝利後,隨新四軍軍部北移,任山東野戰軍直屬隊副協理員。

上海解放後,到上海第三次與陳毅會合,此前曾自學英語、俄語,1951年到北京俄文專校學習。1953年任上海新文藝出版社編輯。1955年至1957年,先後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和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任編譯。又在國務院外事辦公室工作,多次陪同陳毅出訪歐亞國家。

"文革"中曾受到誹謗和陷害,陳毅逝世後,她不顧疾病纏身,親自編訂《陳毅詩詞選集》,1974年因肺癌病逝於北京,張茜生前爲軍事科學院某部副部長,有《張茜詩抄》。

愛情故事

陳毅認識夫人張茜是在烽火連天的抗日戰爭期間。當時,張茜是新四軍

服務團演員,陳毅對文靜秀雅的張茜一見鍾情,但張茜覺得不合適。然而在長期的戰鬥生活中,張茜對陳毅的戰績、政績、人緣和個性逐漸瞭解,特別是她誦讀陳毅的梅嶺詩章。於是,一對抗日誌士在戰鬥間隙傾心而談,陳毅敞開心扉講起了自己的戰鬥經歷和歷經磨難的情懷,陳毅光明磊落的氣度深深打動了張茜的心,兩人之間的距離拉近了。

不久,張茜接到陳毅寫給她的一首情詩:春光照眼意如癡,愧我江南統銳師。豪情廿載今何在,輸與紅芳不自知。

陳毅同志的夫人:張茜的生平簡介 第2張

張茜感到無限幸福,她慶幸經過交織着血與火的考驗,終於在皖南溫馨的春夜裏,找到了忘年知己,她決心與陳毅結爲生死之交。對他倆的戀愛生涯,在張茜後來寫給陳毅的信裏,有極其生動的反映:每當清明的夜晚,月色懸空的時候,仰看星月,就不禁沉溺於回想,憶起了往事。我記起皖南初戀的光景:田坤大盆村的初敘,在小室裏歷時8小時的長談,您送我回部的月夜。還有在江南水西您以大衣裹住我,送我回駐地的夜晚。婚後的許多日子,都是多麼甜蜜呀!我還記得您寫過一篇抒情文,名爲《月夜》的。可惜這些信件都沒有存留。待我們的兒子長大時給他們看看他們的父母年輕時代的事蹟,多好呢!

1940年2月,陳毅與張茜在新四軍江南指揮部駐地江蘇省溧陽縣的水西村結婚。

張茜先後擔任抗日軍政大學華中分校宣傳幹事、新四軍衛生部政治指導員,1942年5月、1943年9月生下昊蘇、丹淮,在繁忙工作的同時照料兩個兒子。

作爲華東野戰軍司令員,陳毅揮軍南下途中,1949年4月5日在安徽忙裏偷閒寫信給張茜:"我現在由蚌埠轉至合肥附近,一片金黃菜花一片稻田,麥綠如油,南方景色十分可愛,多年久居北方,不禁有新鮮感覺。你既然任醫學宣教工作,望努力,但盼望多多照護三個小孩,我不能兼顧,一切只能靠你了。南下工作很忙,每每開會,寫文件,談話,幾乎沒有多的休息時間,如果亦有稍稍可空閒的工夫,就想你能來我身邊爲好,就以你不同我南下爲欠爲念。好在勝利很快,望於打下南京之後,火車搞通,即盼你能同三個小孩迅速南下會合,不然讓多年來夫無妻伴,妻無夫陪,兒子離父母,父母離了他們的愛兒呀!望注意身體,你吃得太少,要養得胖胖的來見孩子的爸爸!"

恩愛的夫妻情,深厚的父子愛,感動得張茜淚灑胸前,工作的緊張疲乏,養育三個孩子的辛酸勞累,頓時一掃而空。

陳毅同志的夫人:張茜的生平簡介 第3張

上海解放後他們一家五口終於團聚,但是張茜不以高級幹部夫人資格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又刻苦攻讀英語和俄語,先後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和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做編譯工作,以耿星爲筆名,翻譯出版了蘇聯作家綏拉菲摩維奇的小說集《原沙》和李昂諾夫的多幕劇本《平平常常的人》。

在十年內亂中,陳毅無論是挨批,還是遭貶,都得到張茜精神上的慰藉;無論是流放,還是身患絕症,都得到張酋的陪伴和照料。"九大"之後不到半年,陳毅被流放到石家莊,以往所享有的一切待遇都取消了。張茜自己動手煮飯、洗衣,在生活上悉心照料陳毅。此時陳毅雖感覺身體不適,但保健措施已完全撤消。張茜在去一家制藥廠下放勞動的幾個月中,憑着自己的聰穎好學,居然在藥物學方面有了很大長進。

陳毅的腹痛一天天加劇,張茜憂心如焚,考慮再三,寫信向周恩來總理報告了病情,於是,在流放一年後,張茜陪陳毅回北京治病。但是,陳毅的腸癌已到了晚期,張茜在整整一年的護理中,心情壓抑,嘔心瀝血,也身患癌症。她振作精神,儘可能多地給予陳毅以慰藉而減輕劇烈的病痛。在陳毅彌留人世之際,張茜特意把齊白石手書的陳毅於1936年寫的《贈同志》的掛軸帶到病牀前:二十年來是與非,一生系得幾安危?莫道浮雲終蔽日,嚴冬過盡綻春蕾。

同時,張茜也寫了一首慰問詩: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生征途履危難,抗疾亦當如易看。

在失去親人的巨大不幸時刻,張茜"不被哀痛之情所壓倒,不被惡疾之勢所懾服",遵照陳毅的遺命,着手整理他的遺稿。她在重病中用不到一年的時間編輯了一部《陳毅詩詞選集》,並寫下了評價中肯的序言,吟成了字字泣血的兩章題後詩。但天不假年,她已無力完成對陳毅其他文字的整理了,於是,她把這件重於自己生命的工作交付給了自己的孩子。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