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吞武裏王朝:泰國曆史上的華裔王朝

吞武裏王朝:泰國曆史上的華裔王朝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泰國,古稱“暹羅”,自公元13世紀開國,先後經歷了素可泰、阿瑜陀耶、吞武裏、曼谷四個王朝。1939年6月24日改國號爲“泰國”,1945年複名“暹羅”,1949年再度改名爲“泰國”,沿用至今。

暹羅於13世紀建立了泰國曆史上第一個王朝——素可泰王朝(1238-1427),崛起爲中南半島的強大王朝。1350年建立阿瑜陀耶王朝(1350-1767,又名大城王朝),與素可泰王朝對峙,1427年統一暹羅。阿瑜陀耶王朝興盛時,與緬甸和安南三足鼎立,互爭雄長,特別與緬甸進行了持續不斷的戰爭。1752年緬甸東籲王朝滅亡,1757年緬甸領袖雍籍牙統一全國,建立貢榜王朝(又稱雍籍牙王朝,1752-1885),是緬甸歷史上第三個統一王朝。

18世紀中期以後,阿瑜陀耶王朝由於宮廷內部鬥爭,致使政事荒廢,國防鬆弛,國勢衰敗。而緬甸貢榜王朝逐漸強盛,開始對外擴張,重新對暹羅進行侵略戰爭。

吞武裏王朝:泰國曆史上的華裔王朝

1760年1月,雍籍牙藉口阿瑜陀耶的軍隊入侵土瓦,掠走緬甸船隻,出動8萬人的大軍,入侵阿瑜陀耶。同年4月,緬甸軍隊兵臨阿瑜陀耶城下,發佈文告說:“由於貴國佛教不興盛,我國的國王陛下作爲將來的佛,前來促進佛教的昌盛和人民的幸福。暹羅國王要麼獻出象、馬和王子投降,要麼下令公開交戰。”圍城數月後,雍籍牙染病不起,緬軍回撤,雍籍牙回師途中逝世,緬甸史料說他是因病而亡,暹羅史料則稱他被炮火重傷才撤軍。雍籍牙去世後,他的兒子孟駁登上王位。孟駁大舉興兵,連年征戰,並攻克了泰北重鎮清邁,控制了老撾琅勃拉邦。1766年初,孟駁率領四萬大軍,沿着當年雍藉牙進軍路線,一路直搗暹羅首都阿瑜陀耶城。1767年,阿瑜陀耶王朝滅亡,國家被緬甸軍隊佔領,驅除侵略者,統一國家,就成爲暹羅人民的首要任務。

阿瑜陀耶王朝末期暹羅華人衆多。緬甸軍隊入侵暹羅後,爲了驅除緬甸侵略者,恢復被戰爭破壞的國家經濟和商業,華人積極投身到抗擊緬甸入侵和恢復暹羅獨立的鬥爭中。據西方人的記載,1766年阿瑜陀耶城被緬人包圍時有6000名華人被指派去防守城東南的荷蘭商館區。泰國《史料彙編》也記載:“約6000名中國商人和華人分散在各要塞抵抗緬軍,他們以歐洲人的商店作爲打擊緬軍的據點。”而海外華人的混血後裔鄭信則肩負起歷史重任,成爲領導暹羅人民進行抗緬復國鬥爭的英雄。

鄭信是中泰混血,其父鄭鏞(原名鄭達)是廣東澄海人,雍正年間由樟林港乘“紅頭船”來到泰國(紅頭船,因船頭漆成硃紅色而得名,清代潮汕地區從事遠洋貿易的商船,是廣東潮汕的一個重要的象徵)。他起初在暹羅首都阿瑜陀耶城(大城)的下層社會中艱難奮鬥,後來賭博贏了錢,又取得了京城賭場的承包權,開始發達,於是更名鄭鏞,並得到了國王賜予的“坤拍”爵位。他娶了一位名爲羅央( Nang nokiang) 的暹羅姑娘。1734年4月,鄭信出生。不久,鄭鏞去世,鄭信被財政大臣昭披耶卻克里收爲養子。鄭信被昭披耶卻克里收爲養子後就和其他貴族子弟一樣開始接受暹羅的傳統教育,掌握了泰文、中文、越文和梵文。十三歲,他被任命爲御前侍衛。二十歲時依例入寺剃度爲僧,三年後還俗。不久,他被派到達府任職,很快便封爵爲“披耶”,晉升爲達城的軍政長官。因此,人們習慣地稱他爲披耶達信。

吞武裏王朝:泰國曆史上的華裔王朝 第2張

緬甸軍隊包圍阿瑜陀耶城時,鄭信聞訊率部勤王救援。他奮力作戰,數次打退了敵軍的進攻,可是朝中權貴卻對他一再進讒言。1767年1月,暹羅國王集中了兵力,分六路大規模出擊,企圖一舉打破緬甸軍隊的包圍,但是卻慘敗而歸。鄭信的部隊負責殿後,被守城統帥關在城外,進退維谷。鄭信見朝中權貴皆爲庸才,大勢已去,遂率領精兵五百人,突圍而出,又擊潰隨後追擊的緬甸軍隊。鄭信所到之處號召人們奮起抵抗入侵的緬軍,一時應者雲集,接連打敗緬甸的軍隊,大大鼓舞了暹羅各階層人民抗擊侵略者的鬥志,鄭信的力量也大大加強。

鄭信在東南沿海潮州人聚集的尖竹汶府建立根據地,並積聚力量。在尖竹汶發展抗緬勢力時,多位富裕的華商給予了鄭信慷慨的經濟資助。如從阿瑜陀耶城逃出來的鄭姓華商莫賽,向鄭信獻上印度花布1500骨裏、廣東色絹200匹、上海絲綢100匹,並定期捐贈軍餉;另一名從事貿易的華商森把他原本販賣的糧食與32艘船一併送給鄭信,商船被改成戰船,在統一泰國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從事中泰貿易的華商古把船隊從廣州運回的絲綢等商品全部送給鄭信,併爲鄭信建造船隻到廣州貿易;吞武裏的林姓富裕漁商爲鄭信提供金錢、牲畜、食宿等。鄭信的復國鬥爭正是得到許多華人的參與和援助才得以取得成功。華人不僅奮不顧身地投入抗擊緬甸的鬥爭中,而且華人積累的財富爲泰國經濟的恢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法國傳教士1769年來到阿瑜陀耶城,他認爲阿瑜陀耶城失守後,暹羅遭到嚴重破壞、經濟凋敝、國家百廢待興的時候,華人手中的財富大量進入流通流域,爲恢復暹羅經濟起到重要作用。

吞武裏王朝:泰國曆史上的華裔王朝 第3張

緬甸貢榜王朝在發動對阿瑜陀耶王朝進攻的同時,也開始對中國西南邊疆進行侵擾。緬軍雙線作戰,使鄭信得到休整和發展的絕好機會,成爲最終驅除緬甸侵略軍的重要因素。

1767年10月,鄭信率領擁有百艘戰船的大軍開始揮戈北伐。此時,緬甸入侵暹羅的主力部隊已調回國以應付清朝軍隊的進攻,只留下一支部隊在阿瑜陀耶城附近的重鎮三株菩提樹。因此,鄭信的軍隊所向披靡。

1767年12月28日鄭信被臣民擁立爲王,建都吞武裏,時年33歲。1768年,鄭信收復了舊都阿瑜陀耶城。此後,鄭信歷經數年,逐步削除多個割據政權。至1770年,暹羅重歸統一,這就是泰國曆史上著名的吞武裏王朝。鄭信也因此被稱爲“拍昭恭吞武裏”。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