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最荒唐的樑朝“豆腐渣”工程 “浮山堰”,幾十萬百姓家破人亡

最荒唐的樑朝“豆腐渣”工程 “浮山堰”,幾十萬百姓家破人亡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安徽明光市柳巷鎮內的浮山堰遺址。

在淮河上曾有一座壩,是當時世界上最高的大壩,聽起來以爲是讓中國人興奮自豪的傑作。事實上,這座壩是“豆腐渣”工程,讓幾十萬百姓家破人亡、屍骨無存。從這一點來說,拍板的梁武帝蕭衍,不僅是個昏君,還是一個千古大暴君,犯了“危害人類罪””,千刀萬剮也不爲過。

一名降將獻計築大壩

樑和北魏兩次大戰,一勝一負,打了平手,後來又來來回回幾個回合,誰也佔不到誰的便宜。

但壽陽(今安徽壽縣)在北魏手中,如一把尖刀刺向南方的心臟。樑軍搶了幾次,壽陽巋然不動。蕭衍輾轉反側,茶飯不思,一想到就煩躁,又找不到解決辦法,像男人有了難言之隱,痛苦得不行。

一天,他在辛苦地批閱奏章,突然眼睛一亮,上面寫到:壽陽是南下北上的要道,誰得到誰就掌握主動權。但壽陽城池堅固,強攻不太可能。不如用水淹,壽陽下游80裏處是鍾離,這裏淮河兩岸南面有浮山,北面有巉石山,只要在這兩山之間築起長堰(就是大壩的意思),攔住淮水,等到水位增高以後,可以倒灌壽陽,魏軍必不戰而退。

蕭衍一看,落款是王足,他原是北魏的將領,剛剛投降過來。

蕭衍興奮得連連拍案,真是妙計啊,天助我也。

他立即把水工陳承伯、材官將軍祖𣈶(gèng)召進宮中,說:你們去考察考察地形,看看能不能建成長堰。

祖𣈶,是祖沖之的兒子,南樑著名的數學家、天文學家、水利學家。兩個人認認真真地跑過去,仔細考證後,回來向梁武帝彙報:淮河這裏雖然狹窄,但浪水洶涌,沿岸的沙土鬆散,河牀不穩固,築起長堰不太可能。

蕭衍看兩個“木頭樁子”一點都不體會領導的意圖,無比憤怒,發火說:一滴一滴的水可以流成壟溝,一鍬一鍬的土可以堆成高山,自古以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你們兩個不好好辦事,還蠱惑人心,真是罪不可赦。

最荒唐的樑朝“豆腐渣”工程 “浮山堰”,幾十萬百姓家破人亡

兩個實事求是的科學家隨即被關進大牢。這一招很適用,其他的人再不敢囉哩囉嗦。

一年多後終於完工

梁武帝指定太子右衛率康絢爲興修大壩的總負責人。並且給他吃了定心丸:要人給人,要錢給錢,你只要放心大膽地去修,一定成功。

隨即朝廷下令:從徐州、揚州徵集民工,每20戶抽5人。兩州徵集了15萬人,加上5萬士兵,一共20萬人,熱火朝天地投入到這項浩大工程中,定名爲“浮山堰”。

工程整體規劃是:從淮河兩岸的浮山、巉石山同時填土,然後在淮河中心合龍。位置大致在今天的江蘇泗洪縣、安徽五河縣、明光市三地交界的地方。

從此,在淮河兩岸,不論是酷暑嚴寒,還是白天黑夜,都有密密麻麻的民工在不停地挖土壘壩。經過半年的緊張施工,在515年,也就是蕭衍稱帝的第14個年頭,浮山堰終於建成。康絢鬆了一口氣,剛要派人向建康彙報這個特大喜訊,還沒有來得及出發,才完工的浮山堰就轟隆隆崩塌了。

康絢嚇得目瞪口呆。

一個術士跑過來對康絢說:我仔細觀察了淮水這一段,裏面有蛟龍,翻騰不息,拱翻了大壩。蛟龍害怕生鐵,只要裏面有鐵器,蛟龍就被鎮在下面動不了,大壩自然就成。

康絢趕緊向梁武帝彙報。蕭衍一聽,那就試試吧。

於是,在建康冶煉廠內的數千萬斤鐵器全部運到了淮河邊,然後一件一件地扔到河裏。

但是風急浪高,鐵器一進水中很快被衝到下游,根本無法馴服洶涌的河水。

術士說:蛟龍還在掙扎啊,再用石頭可以鎮住它。

民工、士兵從填土工變成了砍伐工。一棵棵樹倒下,做成一個個巨大的木籠;地上的大石塊被搬出,裝在木籠內,再推到激流中,流水才漸漸緩慢。

在淮河兩岸幾百裏內,大小樹木都被砍光,所有石頭無一倖存,那時沒有機器,全部依靠人力,民工的手掌上、肩膀上都被磨出血泡。

勞累、餓死、病死的不計其數,加上夏天暴發傳染病,河水兩邊,到處是屍體。蚊蠅成羣,臭味熏天。

又經過一年多施工,浮山堰竣工。長3700多米,下寬300多米,上寬約100米,高約50米。看上去雄偉壯觀,大壩上兩側種植了楊柳,中間駐紮着軍隊。

4個月後再次崩塌

隨着水位不斷上升,壽陽的軍民越來越恐懼。

城中的老百姓(603883,股吧)都遷到了高地,看着自己的住宅被大水淹沒。北魏的揚州刺史李崇下令在八公山上另外修築了一座城池,如果壽陽全被淹,就整體搬家。

但是康絢來不及高興,因爲河水的力量越來越大,大壩也要被衝倒。康絢在浮山堰上游的南邊開挖了一條泄洪道,讓淮河一部分水流走。又在魏國散佈謠言說:魏國只要在上游挖出一條泄洪道,壽陽也就安全了。

北魏的將領也是老革命遇到新問題,不懂科學,信以爲真,在上游的北邊挖出一條泄洪道。

這是我國記載最早的兩條泄洪道,解放初期還能看到遺蹟。雖然分流兩處,但淮河水還是越來越洶涌,執着地衝向大壩,晝夜不停。

4個月後的一天晚上,伴隨如同炸雷般的巨響,山崩地裂,天地搖晃,300裏外都能聽到,浮山堰第二次潰壩。

梁武帝爲這次異想天開付出的代價是:前後動用20萬軍民,耗時一年七個月,死了15萬人,下游的10多萬戶被衝到汪洋之中。

對這一特大慘事,《南梁書》隻字未提。

還有一個悲慘的傳說

浮山堰還有一個傳說,當時有兩個工匠,是一對孿生兄弟,哥哥叫大柳相,弟弟叫小柳相,見大壩總是不能合龍,心急如焚,主動向朝廷提出要跳入合龍處,釘成“井”字形木樁,然後迅速填進土石,使大壩合龍。當他們跳下去時,淮河水突然轉向。岸上民工和士兵將準備好的樹樁、石塊、土袋一齊填向壩口,成功合龍。

人們爲了紀念大柳相、小柳相這對孿生兄弟,把淮河北岸的一個鎮子叫大柳相,今屬江蘇泗洪縣;淮河南岸的一個鎮子叫小柳相,今屬安徽明光市。後來,人們習慣叫成大柳巷、小柳巷。小柳巷現在叫柳巷鎮,境內有一座歷史遺址,就是浮山堰遺址。

就在這轟隆隆的崩裂聲中,北方傳來了一個女人銀鈴般的笑聲。她本來發愁怎麼樣才能對付這個該死的浮山堰。新任尚書右僕射李平說:我們不要動,浮山堰肯定自己倒塌。

果然說中了。這個女人大宴賓客,特地命令樂師在李平座前演奏。她就是北魏史上另一個傳奇女人胡太后。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