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戰國七雄最晚稱王的是哪個國家?爲什麼是趙國

戰國七雄最晚稱王的是哪個國家?爲什麼是趙國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7.7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趙武靈王趙雍的確具備成爲一個偶像的所有特質,他青春年少、文武雙全、風流瀟灑、氣度非凡。

《東周列國志》裏說他“身長八尺八寸,龍顏鳥喙,廣鬢虯髯,面黑有光,胸開三尺,氣雄萬夫,志吞四海。”又高大又健壯又威武又有氣質,還有錢有地位有理想有抱負,簡直是少女們的夢中情人,黑馬王子。

我們後面還要說到他喜歡探險,喜歡旅遊,喜歡做夢,喜歡時尚,還會些小發明創造(據明代張岱《夜航船》的記載,“刁斗”就是他發明的),更重要的是,他還很癡情,很愛家,這樣的新好男人,連我都有點動心,別說在電腦前的那些女粉絲了,是不是?

圖:刁斗,銅質,有柄,能容一斗。體呈盆形,下有三足細柄向上曲,柄首常作成獸頭型,口部帶流。軍中白天可供一人燒飯,夜間敲擊以巡更。

呵呵,扯遠了,我們接着來講當時趙國的情況。

目前,趙國主少,內外不穩,當務之急,就是安定人心,再圖發展。

於是,武靈王任命宗室重臣臣陽文君趙豹爲相,提升先朝貴臣肥義的俸祿,又設“博聞師”三人,“司過官”三人輔佐自己。最後,國中凡八十歲以上之德高老人,皆受“國老”名號,每月由國府致禮撫慰,可隨時進言督察國政——這個意思,就是要敬老尊賢了,武靈王羽翼未豐,必須降低姿態,以獲取更多的支持,支持他做他想做的事情。

他在等,等待自己羽翼豐滿的一刻,從而一飛沖天。

戰國七雄最晚稱王的是哪個國家?爲什麼是趙國

這個時候,“五國謀趙”的危機雖然已經暫時解除,然而,趙國的處境還是很糟糕——趙武靈王即位前兩年,趙國將領趙疵與秦交戰,兵敗被殺於河西,趙國失去在今山西的藺、離石等地;趙武靈王即位前一年,趙國將領韓舉被齊、魏擊敗,死於桑丘(今兗州市西北約20公里)。

總而言之,在趙武靈之前,趙國人跟戰國其他六雄的戰爭,都是輸多贏少,大家幾乎都有點輸習慣的意思了。

一個又小又窮又弱的國家如何才能成爲一個超級大國呢?首要的一步就是不要去逞強,要低調,低調低調再低調。

於是,趙武靈王決定改變策略——咱不折騰了,咱與中原六國交好,誰也不去得罪,韜光養晦,勵精圖治,一門心思搞經濟發展,搞改革開放。

趙武靈王想安靜,可他的老夥計魏惠王卻不甘寂寞,他想搞一次大規模的“合縱”行動,也就是將東方六國聯合起來,與他一起對付日益強大的秦國,因爲這些年來,他實在被強秦欺負怕了。

於是,由魏相公孫衍牽頭,一場轟轟烈烈的“五國相王”運動展開了,魏、韓、燕與中山相繼稱王,加入了魏國的“合縱”序列。然而,對於魏惠王的求盟,趙武靈王沒答應,他居然沒答應。

有沒搞錯,連比趙差多了的中山與燕都稱王了,他幹嘛不稱王風光一下。

對此,趙武靈王的解釋是:“無其實,敢處其名乎!”

沒有這樣的實力,怎麼敢用這樣的名分!趙武靈王顯然對這種光出風頭卻沒啥好處的事情一點兒不感興趣,他不但不去稱王,反而從“侯”再自降一級,命令國人只能稱他爲“君”,一點兒霸氣都沒有的“君”。

趙武靈王的選擇是明智的,趙國目前的第一要務是穩定、是和平、是發展,而不是跟在心懷不軌的魏惠王屁股後面去打羣架,那樣的事情以後再說,等自己肌肉長結實了再說。

前面不是說了嗎?趙國目前的對其他六國的戰略是和平外交,你們不打我,我也不打你們,咱們哥倆好。

而當前與趙國關係最鐵的是誰?是韓國。好,那就讓它更鐵一點。

於是在第二年(公元前322年),趙武靈王主動與韓宣惠王在區鼠進行兩國首腦會晤,敲定兩國長期戰略伙伴關係,同時就韓趙聯姻的事宜敲定細節。不久,趙武靈王正式迎娶宣惠王之女爲夫人。

這顯然是一場政治婚姻,一切都是在打外交牌,要說武靈王與韓女有啥感情,恐怕半點全無。然而爲了趙國的和平與穩定,武靈王必須犧牲自己的幸福,想來在他的內心該是很不快活的,然而沒辦法,這就是身爲一個君王的最大無奈,無法選擇,無法逃避。

趙武靈王的緩稱王機具戰略眼光,也讓趙國得以有喘息的機會來發展國力。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