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唐朝名相張說:三起三落,晚年被迫致仕

唐朝名相張說:三起三落,晚年被迫致仕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張說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張說是唐玄宗李隆基時期的名相,他出身官宦世家,祖父和父親都曾爲朝廷官員。張說年少聰慧,在二十二歲時參加制科考試即高中對策第一,在衆多應試者之中脫穎而出。張說的仕途在李隆基時期達到鼎盛時期,但由於朝臣們複雜的權力爭鬥,張說在仕途上三起三落,曾三度爲相,又曾三度罷相。

張說高中對策第一後,很快升遷爲武則天的諫官。當時晚年的武則天精力不濟,倦於朝政,張說經常直言相諫。武則天對張說非賞識,提拔張說爲鳳閣舍人,張說躋身於朝廷權力中樞。

但是張說擔任鳳閣舍人一年後,即長安三年(703年),就發生了張易之、張昌宗兄弟誣陷宰相魏元忠謀反案。

宰相魏元忠爲人耿直,對二張兄弟倚仗武則天的寵愛干預朝政深惡痛絕。二張兄弟想讓武則天安插自己的弟弟張昌期爲雍州刺史,也因爲魏元忠的反對而泡湯了,所以魏元忠成爲二張兄弟的眼中釘。

爲除掉魏元忠,二張兄弟構誣宰相魏元忠和司禮丞高戩私議,武則天已年老,來日無多,現在應依附太子李顯。爲了與魏元忠、高戩對質,二張兄弟讓鳳閣舍人張說作僞證。

唐朝名相張說:三起三落,晚年被迫致仕

張說的證詞對魏元忠和高戩至關重要。關鍵時刻,鳳閣舍人宋璟、殿中侍御史張廷珪和張說的老師、右史劉知幾都奉勸張說堅持正義,不要阿附二張,留下千古罵名。張說因此在朝廷上臨場變卦,直斥二張威逼其作僞證。二張沒想到張說在朝堂上反覆,於是污衊張說和魏元忠、高戩共同謀反。最後,魏元忠、高戩和張說三人都被流放到嶺南,這是張說在仕途上的第一次折戟。

705年發生的神龍政變,二張兄弟被誅殺,武則天被迫退位,中宗李顯復位。受到二張兄弟陷害的張說被召回朝,擔任工部侍郎。期間張說服母喪,期滿不久後,調任兵部侍郎。

唐隆政變後,睿宗李旦繼位,張說升任中書侍郎。在審理中宗李顯之子譙王李重福謀反一案中,張說快刀斬亂麻,爲查清此案立下大功,升爲皇太子李隆基的侍讀,張說由此成爲太子隆基的堅定支持者,在後來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的鬥法中,成爲太子黨的中堅力量。

張說第一次擔任宰相是在景雲二年(711年),這一年他升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躋身於宰相行列。此時,太子李隆基與姑母太平公主的權力爭鬥也正酣,張說與姚崇、宋璟等都是太子黨的重要成員。在張說的建議下,睿宗李旦命太子李隆基監國。

李隆基繼位後,與太平公主的權力之爭還在繼續。蕭至忠、崔湜等太平公主引薦爲宰相,而張說則被太平公主罷相,貶爲了尚書左丞,外放到洛陽任留守,這是張說第一次罷相。

開元元年(713年),張說從洛陽派親信覲見玄宗,上呈刀具一把,意欲勸告李隆基儘快除去太平公主。

李隆基除掉太平公主後,張說因功升任中書令,再次拜相。但張說的第二次宰相生涯非常短命,短短几個月後,張說便被罷相,逐出京城,下放到地方。

張說這次被罷相的原因是因爲與另一宰相姚崇素來不和。唐玄宗除掉太平公主後,意氣風發的皇帝決定任用姚崇爲相,開創大唐全新基業。可張說卻暗中唆使御史大夫趙彥昭、殿中監姜皎等人從中作梗,阻撓姚崇任相。怎奈玄宗聖意已決,姚崇還是被任命了宰相。

此後,張說又到玄宗的弟弟岐王李範的府中拜會李範,這又觸犯了朝臣不能私自結交皇族的禁忌。這個把柄被姚崇抓住並捅到玄宗那裏,於是張說又被罷相,下放到相州做了刺史,後來又被貶爲嶽州刺史。

開元四年,張說的老友蘇瑰的兒子蘇頲成爲宰相。張說飽合深情地寫了一篇《五君詠》,其中就有一首詩傾訴了張說與蘇瑰的深情厚誼。感動之餘的蘇頲在玄宗面前力薦張說,張說的仕途這才又回暖,歷任荊州長史、幽州都督等職。

唐朝名相張說:三起三落,晚年被迫致仕 第2張

此後,張說不斷被玄宗委以重任,歷任檢校幷州大都督長央兼天兵軍大使等職。開元八年,張說不畏兇險,深入幷州的異族部落,安撫各部,平息了各部因朔方大使王晙誅殺突厥降戶引起的恐懼。次年,張說又率部平定了突厥降將康待賓的叛亂。不久,張說因平定叛胡,升任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第三次成爲宰相。

張說三度拜相後,又與另一位宰相張嘉貞展開爭鬥。張說任兵部侍郎時,張嘉貞任兵部員外郎,是張說的下屬。可是張說拜相後,屈居張嘉貞之下,張說心中不悅,伺機扳倒張嘉貞。

開元十一年,玄宗在出巡途中接到奏疏,有人彈劾張嘉貞的弟弟、時任左金吾衛將軍張嘉佑貪贓枉法。張嘉貞問計於張說,張說給張嘉貞出了個點子,讓張嘉貞着平民衣服等待玄宗處分。於是張嘉貞的中書令被免職,而張說接任了此職位,張嘉貞此時才明白中了張說的計。次年,張嘉貞又任戶部尚書,在一次宴會上,兩人差點打起來。

張說扳倒張嘉貞後,權力日盛,玄宗有時有意重用某位大臣,都被張說阻撓。對於張說的專權,朝野多有異議。

張說大權獨攬,脾氣暴躁,與同僚多有不和。御史中丞宇文融因建議選拔官員不經吏部,直接由分管部門主管,被張說認爲是架空了宰相權力,因而觸怒了張說。張說對宇文融此後大加打壓,凡宇文融支持的,張說必大力反對。

宇文融面對張說的打壓,自然不會束手待斃。他聯合御史大夫崔隱甫、御史中丞李林甫彈劾張說勾引術士、徇私枉法、收受賄賂。玄宗便命源乾曜、崔隱甫、刑部尚書韋抗、大理少卿明珪等人成立專案組,負責審訊張說。張說這個人比較貪財,經查證,宇文融等人的舉報基本屬實。

唐朝名相張說:三起三落,晚年被迫致仕 第3張

張說落馬後,他的哥哥左庶子張光力證其弟清白,在朝堂不惜割掉自己的耳朵。玄宗對張說一案備加關注,他命高力士去探監。高力士向玄宗回覆了獄中張說惶恐的慘狀。玄宗念在張說對國家有功,赦免了張說,只將他的中書令革職。玄宗對張說依然非常器重,遇到軍國大事,還會徵求張說的意見。

宇文融等人一棍子沒有打死張說,唯恐張說會東山再起,於是對他詆譭不止。開元十五年,張說被迫致仕退休。

張說致仕後,又任集賢殿學士、尚書左丞相等職。開元十九年,時年六十四歲的張說病逝。

張說爲官三十多年,在李隆基爲太子時,就和李隆基並肩戰鬥,在李隆基除掉太平公主的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他學識過人,曾三度爲相,但在權勢爭鬥中,三度落敗。但幸虧李隆基還是個寬容的皇帝,張說晚年雖以貪弊被致仕,但晚年還是得以善終。他病逝後,唐玄宗在光順門親自悼念,並親自爲其書寫碑文,追贈其爲太師。這對有污點的張說來說,可以說是身後倍極哀榮了,這可能是玄宗對早年忠誠追隨自己的張說一種感念吧。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