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關羽爲什麼多次違背諸葛亮的計劃?

關羽爲什麼多次違背諸葛亮的計劃?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三國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發兵北伐,如果打通漢水,關羽能夠拿下襄、樊的話,荊州和益州又可以由漢水連成一片,經漢水逆流而上可以到漢中,但在此之前荊州和益州的唯一通道就是經夷陵—白帝入蜀,這也是唯一通道,同時也是失去東三郡後劉備伐吳出川的必經之路。隆中對在當時條件下由於歷史侷限性,雖然存在問題,但仍然算是一個可取的策略,但問題是,可取是可取,隆中對要求結好孫權,結果關羽惹怒了孫權。

關羽爲什麼多次違背諸葛亮的計劃?

邦交唯利,任何外交行動都是本質上基於利益展開的,一切外交行爲,都必須以國家利益爲最高嚮導,那麼孫權想要試探關羽,以此來試圖瓦解劉備集團的凝聚力,關羽不許婚的行爲已經破解了孫權的這個目的,剩下的其他行爲都沒必要再繼續展開,除非能夠爭取到利益。那麼問題來了,關羽罵辱其使,究竟能給劉備集團帶來什麼利益?哪怕退一萬步說,有些外交行爲無法得利,目的最差也得是最大限度的止損,本質上還是因爲利益。

關羽辱使激化矛盾的行爲,究竟能給劉備帶來什麼好處?湘水之盟後蜀漢的部署情況,劉備在江州,關羽在荊州,諸葛亮在成都。此前劉備帶五萬大軍下公安險些與東吳擦槍走火,這已經是破壞統一戰線的舉動了,這樣的分兵有什麼意義?關羽以荊州偏師面對曹操源源不斷的主力部隊,失敗的結果是必然的,更不用說此前還激化了與東吳的矛盾一起“調動”了東吳軍隊受到了致命打擊。

劉備幾乎從頭到尾都是實力最弱的一方,也就是絕對沒有強到能支持他二分兵力主動出擊的地步,時機未到關羽一路偏師就開始妄動北伐,結果大家也就看到了。關羽北伐半年間,劉備的主力部隊毫無動作。準確的說,如果劉備、關羽忠實的按照諸葛亮的構想去操作,事態遠不會像我們現在看到的那麼糟糕。

劉備兩路分兵,就註定了兩軍被蜀地的複雜地形所阻隔難以互相呼應,而且駐防荊州的關羽兵團在構想中就是服務於劉備所率領的益州兵團的。諸葛亮說的很明白,關羽的任務是保住荊州、同時重視處理與孫權的外交關係,很明顯關羽是違背了諸葛亮所要求的,要跟孫權結成統一戰線的核心精神的。

關羽爲什麼多次違背諸葛亮的計劃? 第2張

緊接着諸葛亮的分兵構想也開始偏離了軌道,關羽的荊州軍團只是偏師,劉備發動漢中之戰的時候,關羽並沒能響應劉備,當時也沒到“天下有變”的地步,劉備的目的也只是奪取漢中保證蜀地的安全,因而無可厚非。但是關羽後來以偏師北伐,劉備漢中大戰之後急需整軍休養恢復實力,根本無力去呼應關羽,也許你看到曹操統治區域的反叛力量此起彼伏,看起來的確像“天下有變”,但關羽仍然是違背了諸葛亮的戰略原則的。

在劉備無法“身率益州之衆出於秦川”的時候過早的冒頭,又無法如諸葛亮所構想的那樣形成兩路夾擊的態勢,以一個偏師打的威震華夏又有什麼用?我並沒看到曹魏因此傷筋動骨,反而是令孫權感受到了嚴重的威脅,抓住了空子一擊致命。

毛太祖強調過,存人失地,人地皆得。過分看重荊州的地位無法放手擺脫戰略困境的話,關羽的敗亡也只是時間問題。後來諸葛亮連四川都出不去,難道不是關羽破壞了諸葛亮隆中對的計劃造成的惡果嗎?諸葛亮北伐並非沒有成果,但基本都因糧草和兵力不足屢屢功敗垂成,若是關羽能夠保存住他的精銳兵團,諸葛亮北伐的條件無疑是大幅改善的。

關羽爲什麼多次違背諸葛亮的計劃? 第3張

小編認爲:我是把隆中對一分爲二的看待,認同其中建立統一戰線的思想,不認同分兵的思想,憑漢末的生產力玩千里分兵,這是不是太超前了一點。事實也證明,劉備集團並玩不來這麼高難度的東西,就連本身的結好孫權都沒做好。於是劉備跟毛太祖,一個一方諸侯的格局,一個統一大陸的功績,同樣是卓越的戰略家,我不認爲取得成功的後者看不出前者存在的問題。況且我也提到了,諸葛亮的隆中對存在的問題是由時代的侷限性造成的,但不合理就是不合理,不合時宜的思想超前並沒有什麼用。關羽多次違背諸葛亮結好孫權的想法,最終造成了身敗名裂的結局,可謂是成也性格,敗也性格。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