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蜀國北伐糧食缺乏,唐代吐蕃卻能直驅長安

蜀國北伐糧食缺乏,唐代吐蕃卻能直驅長安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諸葛亮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我們知道,隨着軍事科技不斷髮展,現代戰爭就是燒錢,而最重要的就是後勤補給,它甚至比戰場交鋒,更能決定一場戰爭的勝負。中國在先秦時代的兵書,就非常強調後勤的重要性,這也形成了歷代統帥們的共同指揮風格。尤其是在宋代以前,文武分得沒有那麼細,比如諸葛亮,他在有着出色政績的同時,也是蜀漢後期唯一一個“帥”級指揮官。

諸葛亮用兵極正,因而對後勤也異常看重。劉備往往更願意將龐統、法正這種用兵奇詭的軍師放在身邊,而諸葛亮就負責在後方統籌後勤,及時將物資輸送到前軍之中。包括在兄弟們含冤而死,被怒氣衝昏頭腦時,劉備也不忘把諸葛亮與趙雲這樣,身份極高的官員放在後勤線上。

蜀國北伐糧食缺乏,唐代吐蕃卻能直驅長安

當諸葛亮正式組織全局軍政,揮師北伐時,他的戰略安排也帶着鮮明的個人特色。而諸葛亮重用的官員中,無論是親信楊儀,還是後來的丞相費禕,都是以擅長調度物資而著稱,就連軍事上的接班人姜維,在屯田方面也很有一手。

然而,用兵謹慎,又如此看重糧草的他,卻總是因爲在糧草上補給不足,而被迫退走,白白將血戰而來的土地重新讓回去。

蜀國北伐糧食缺乏,唐代吐蕃卻能直驅長安 第2張

第一次北伐,是公認的戰果最多,也最有希望取得大勝的戰役,卻壞在馬謖之手。但第二次,就找不到誰來“背鍋”了。諸葛亮以重兵圍困陳倉,守將郝昭雖自知不敵,但早已堅壁清野,諸葛亮苦苦圍攻了20多天,都無法奪下城池,只能在曹魏援軍到來之前憾然退卻,只取得了些微成果。第三次勝了,而第四次又敗在糧食輸送不及時上,以至於諸葛亮一怒之下,將僅次於他的二號人物,同樣爲託孤重臣的李嚴給直接貶成庶人。至於最悲壯的第五次,諸葛亮本想幹脆就地開始屯田,防止再出現糧食短缺的情況,無奈他的大限已至,北伐夢最終斷絕。

劉備取得蜀地,就是在諸葛亮的戰略部署之下。從先秦時代李冰父子開闢出“萬世之功”——都江堰以來,這裏既是最爲險要的戰略重地,更是一個富庶的錢糧倉庫,有“天府”的美稱。在中原陷入戰亂之際,蜀地卻保留着難得的祥和,以至於其他州郡逃難的百姓紛紛涌入,而肥沃的成都平原,竟以巴掌大的一塊地方,承載了568萬人,而沒有爆發什麼大饑荒。因此,面對掌握了整個北方土地的曹魏,諸葛亮纔敢於屢屢主動出征,與之對抗。

然而,蜀地成在它的險要,也敗在他的險要。它的進出之難,山川之崎嶇,令後來唐代的天才詩人也爲之感慨,想要走完蜀道,那比登上九天還要困難。安穩的唐代開天年間尚且如此艱難,更不必說戰亂尚未平息的三國時代了。因此,諸葛亮幾乎每次都在戰場上獲勝,而最終因後勤不足而黯然退兵,也並不是很難理解的事。

拿第二次北伐來說,從後方的漢中糧庫調配物資到前線的陳倉,距離也就500裏不到,運輸尚且如此艱難,而幾百年後的吐蕃,卻能無視各種險阻,與唐軍打得有來有回,甚至還一度攻克長安這座千年古都。吐蕃地處高原,無論是氣溫、物產還是人口,都絕不能與成都平原相比,吐蕃不見得實力比蜀漢強多少;而一統九州的唐王朝早期,實力卻明顯遠在曹魏之上。蜀道雖然以艱險著稱,但再怎麼說也不可能比位於地勢階梯處的藏路更難、更長。爲什麼吐蕃軍隊能克服糧草輸送的大難題呢?難道藏族士兵意志更頑強,更能忍受飢餓麼?

蜀國北伐糧食缺乏,唐代吐蕃卻能直驅長安 第3張

事實上,這個疑惑早就被法正一語道破。法正在政治方面沒什麼建樹,他能獲得重用,全靠了天才的戰略眼光。他雖是蜀人,但一直堅持蜀地難以長期堅守,不能獲得緩衝地帶擴張領地,最後只能自取滅亡。而他中意的目標,就是廣闊的西部雍州、涼州地區。這些地方不僅可以提供寶貴的戰馬資源,運輸線也更容易維持。

吐蕃就是這樣,太宗時代他們雖然取得過小勝,但始終不能突破唐軍在河隴地區的堅守,只能提親求和。而當衰落的唐王朝喪失安西,乃至整個隴右地帶都被吐蕃蠶食後,補給線一下子就十分通暢,這下就輪到唐軍吃苦頭了,長安淪陷也不是幻想。

諸葛亮也是敗在這裏。他第一次北伐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勝利,正是因爲曹軍主力在對抗東吳。而後來,曹軍加強了對雍涼、河隴的防守,那他再有天高的智謀,也無能無力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