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上的今天3月29號 太平天國定都南京

歷史上的今天3月29號 太平天國定都南京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853年3月29日 (癸丑年二月二十) 太平天國定都南京

在163年前的今天,1853年3月29日 (農曆二月二十),太平天國定都南京。

1853年3月7日(距今163年)夜太平軍陸路先鋒抵南京板橋。8日進駐南京城西南的西善橋,連營24座。9日太平軍佔領城南雨花臺報恩寺,炮擊城內,水師則進攻草鞋峽。此時,清軍旗兵、綠營及募勇總數約兩萬人,入城拒守,將城門用土袋塞閉。12日,太平軍水師主力抵達下關、七裏洲、土營,於儀鳳門外靜海寺祕掘地道設置炸藥,並分軍佔浦口,南京至此合圍。13日,太平軍環攻諸門,其中南門攻城尤烈。另於城外搭高臺向市民宣傳,並派遣間諜入城宣傳民衆,動搖人心。

歷史上的今天3月29號 太平天國定都南京

19日儀鳳門坑道點火,炸塌城牆二丈許,戰士數百名衝入,一隊向鼓樓,一隊繞神策門(今中央門)至成賢街直插小營,殺兩江總督陸建瀛於黃家塘。旋遇清軍反攻,敗出儀鳳門。清軍城南守軍聞城破督死,紛紛潰散,林鳳祥、賴漢英率數千人沿梯入城,開聚寶、水西、旱(漢)西各門。太平軍大軍入城。3月29日定都南京。

1924年3月29日 (甲子年二月廿五) 魯迅發表短篇小說《祝福》

在92年前的今天,1924年3月29日 (農曆二月廿五),魯迅發表短篇小說《祝福》。

1924年3月,《東方雜誌》發表魯迅的短篇小說《祝福》,反映了一位中國女性的悲慘命運。

這篇小說描寫不願再嫁的新寡祥林嫂,逃到魯鎮魯四老爺家幫傭。不久又被婆家劫回,賣到深山被迫再嫁。剛有一個孩子,丈夫卻死於傷寒,孩子又被狼叨走,只得重回魯家幫傭。因再嫁又寡被視爲傷風敗俗的不祥之物,祝福時一切祭器、供品都不許她沾手。在極度的精神恐懼中,爲贖罪,傾其所有到土地廟捐了一條門檻做“替身”,不料冬至祭祀時,主人仍大聲呵斥,不許她沾手。從此,她失魂落魄,猶如“白天出穴遊行的小鼠”一樣。最後,她被魯家逐出,淪爲乞丐,在“祝福”的爆竹聲中慘死在雪地裏。

歷史上的今天3月29號 太平天國定都南京 第2張

1956年,魯迅的這部小說由夏衍改編成電影,上演後在國內外反響熱烈。

1966年3月29日 (丙午年三月初八) 勃列日涅夫成爲蘇聯最高領導

在50年前的今天,1966年3月29日 (農曆三月初八),勃列日涅夫成爲蘇聯最高領導人。

1966年3月29日,在蘇共第23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勃列日涅夫當選爲蘇共第一書記。

勃列日涅夫在這次大會的開幕詞中譴責了美國對越的“侵略政策”。

歷史上的今天3月29號 太平天國定都南京 第3張

勃列日涅夫曾是工會領袖,後在蘇共內部上升極快。“二戰”後被任命爲陸軍少將。在赫魯曉夫手下工作過。

1974年3月29日 (甲寅年三月初六) 陝西臨潼農民發現秦始皇兵馬俑

在42年前的今天,1974年3月29日 (農曆三月初六),陝西臨潼農民發現秦始皇兵馬俑。

公元1974年3月29日, 陝西省臨潼縣農民在秦始皇陵園東側1公里處打井時,發現秦陶俑殘片及銅鏃、弩機等。

1974年7月, 陝西省文物考古部門組織考古隊開始對該地進行勘察和清理,先後發現4個兵馬俑坑,總面積爲25380平方米, 屬於秦始皇陵園的一個組成部分。如此規模的隨葬人俑在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有極高的文物價值與考古價值。

已發掘了3號坑的全部和1號坑、 2號坑的一小部分,4號坑是未建成就廢棄的空坑。據發掘部分可知,1號坑是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面闊9間、四周環繞回廊、四邊各有5個門道的地下大廳。2號坑呈曲尺形,分成各自獨立又互有聯繫的4個部分。 3號坑呈凹字形,是3個廂房相通的建築。各坑內均佈滿大型兵馬俑。一號坑發掘部分只佔全坑面積的七分之一,出土木質戰車8乘, 各類武士俑1087件。

歷史上的今天3月29號 太平天國定都南京 第4張

這些兵馬俑排列有序,隊形整齊,組成前鋒、左右兩翼及中部車與步兵排成主陣的龐大陣容。出土兵器多是實用的青銅兵器,個別的爲鐵器。種類有戈、矛、戟、鈹以及弓弩、銅鏃等。前鋒和兩翼步兵俑手中多持弓弩,主陣中步兵俑則是弓弩和長兵器配合施用。戰車上配備有遠射的弓箭和格鬥的戈、矛、短劍等。許多陶俑身上都雕塑出皮甲,有的則是金屬鎧甲的模擬物。

兵馬俑的大小、高矮都與真人真馬相似。陶俑的雕塑是根據不同身分、不同年齡來設計的,面容神態各異。陶馬形象準確生動,比例適度,體現出靜中寓動的藝術效果。

秦兵馬俑的發現,對研究秦代軍隊編制,武器裝備、作戰方式以及後吏服飾、雕塑藝術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

1987年3月29日 (丁卯年三月初一) 我國電影評論家鍾惦斐逝世

在29年前的今天,1987年3月29日 (農曆三月初一),我國電影評論家鍾惦斐逝世。

歷史上的今天3月29號 太平天國定都南京 第5張

鍾惦裴(1919~1987)四川江津人。1950年起從事影評活動。在1956年底《文匯報》發起的“爲什麼好的國產片這樣少”討論中,以《文藝報》評論員的名義發表著名的《電影的鑼鼓》一文,並因此罹難,被錯誤定爲“右派”。1978年之後重返文藝評論界。主要著作有電影論文集《陸沉集》和《起搏書》等。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