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隋唐懸案:隋煬帝爲何會被叛軍用一條白綾勒死?

隋唐懸案:隋煬帝爲何會被叛軍用一條白綾勒死?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死亡可以使人的品行赤條條地暴露出來,人生的最後一道門檻,也是最難應付的一道考題。老百姓的生死在文化意義上無關大局,不過是與螻蟻同腐、與草木同朽;而大人物們——尤其是帝王君主,直接參與着當代歷史的進程,理當有不俗的表現。其實不然,許多大人物(比如帝王)在死亡面前並未像培根標榜的那樣“不失其本色”。他們有的像個英雄,有的卻是懦夫;有人極爲高貴,也有人搖尾乞憐……非但西方的君主有始有終、視死如歸,古代中國的某些帝王,面對死亡,同樣表現了出非凡的俠士風度與豪邁氣概。

比如,臭名卓著的“昏君”、“暴君”——楊廣,儘管他是史冊上的“萬人恨”,但是,死亡臨頭,他卻表現得極有風度,很像一條漢子。《資治通鑑》記載着隋煬帝人生的最後時刻,司馬光不惜把這位暴君描述成“瀕死的英雄”。

該書第一百八十五卷曾做過一點鋪墊:隋煬帝對着鏡子顧影自憐,並對非常受寵的蕭皇后說:“我這麼高貴的腦袋,哪個人配提刀砍下來呀?”言下之意,我想死,老天爺也不讓。皇后大驚失色,問他怎麼忽然說出這種不吉利的話來,隋煬帝一笑,以近乎哲學家的口吻回答道:“貴賤苦樂也是有輪迴的,得到就可能喪失,喪失也可能得到。即使腦袋被人砍了也沒什麼了不起,人這一輩子就那麼回事兒,有什麼好難過的?”

隋唐懸案:隋煬帝爲何會被叛軍用一條白綾勒死?

看來,隋煬帝並不像民間演義的那樣是個徹頭徹尾的糊塗蟲,他不但洞悉榮華富貴如過眼煙雲的道理,甚至還對自己的人生歸宿做了最糟糕的打算。閒暇無事的時候,楊廣經常把罌裝毒酒帶在身邊,與自己寵幸的嬪妃半真半假地說:“若賊至,汝曹當先飲之,然後我飲。”話雖如此,死亡卻是每個人的私事,隋煬帝的“好頭顱”最終還是掉了,他臨死前的表現,令人刮目相看,楊廣不是個貪生怕死、搖尾乞憐的懦夫,他的死從容尊嚴,頗有“可殺不可辱”的名士氣派:

楊廣在寢宮裏見到那些殺氣騰騰的叛將,嘆了口氣,反問道:“我有什麼罪過,到了非掉腦袋的地步?”有人站出來,大義凜然地貶斥了一番。楊廣聽完,答道:“我確實對不起天下百姓。可是,你們這些人算幹什麼的?成天跟着我吃香的、喝辣的,享盡了榮華富貴!你們都是靠朝廷養活的人啊!怎麼跟着叛匪混到一塊兒去了?”在場的人都羞紅了臉。

楊廣最喜歡的兒子是趙王楊杲,剛剛12歲,小孩子被眼前的一切嚇呆了,嗚嗚直哭。於是,叛將們當着楊廣的面,就把那個孩子一刀給捅了。鮮血濺了皇帝一身。隋煬帝自知不保,便對那些要動刀的人說:“皇帝自有皇帝的死法,還用你們這些傢伙拿刀動槍嗎?取鴆酒來!”可惜,那些叛將絕不允許皇帝尊嚴地死去,依舊要動“絞刑”。隋煬帝沒辦法,只得自己解下“練巾”,被昔日那幾個部下,像宰狗一樣活活兒得勒死了。最後成殮他的是牀板拼湊的小棺材……

這段史料,令人對荒淫無道的隋煬帝產生了新的看法。荒淫無道的皇帝,死了活該。倒是他最後那一點風度,令人驚訝。面對滅頂之災,楊廣居然還有勇氣質問一句“爲什麼”,敢於讓肇事者站出來。屠刀壓頸,他仍然不失“天子死自有法”的風度,要鴆酒、要全屍、也要做人最後的一點尊嚴。隋煬帝后悔今日悽慘的下場,何必當初禽獸不如地虐待天下呀!本來挺有本事的人,被至高無上的皇權給糟踐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