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戰國初期,魏國爲什麼可以成爲最強大的諸侯國?

戰國初期,魏國爲什麼可以成爲最強大的諸侯國?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7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編給大家帶來魏國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作爲一個戰國時代新興的諸侯國,儘管歷代魏國先祖的勤政不輟,使魏文侯坐享祖宗的成果,但這不夠讓魏國有稱霸的資格,爲了不讓國家在諸侯爭雄中衰落,應該積極尋找出路和對策,魏斯下定決心要在國內大力變革,他堅信只有更多優秀人才的輔佐,魏國才能大展拳腳縱橫捭闔,所以禮賢下士成了魏文侯的基本原則。全天下都知道魏文侯求賢若渴,替魏國出力成了很多能人的第一選擇,一時間天下名士似乎都在魏國聚合。比如孔子的弟子子夏在當時就是著名學者,孔子去世後子夏便講學於魏地西河,還有田子方段幹木等人也來安居定所,他們都經常陪在魏文侯身側,留下了很多精彩的故事供後人評說。

戰國初期,魏國爲什麼可以成爲最強大的諸侯國?

有一次國君設宴與羣臣同樂,宴會的音樂卻令魏文侯眉頭一鎖,自然有人不懂他此舉爲何,這位“明君”說自己聽出了樂聲有錯,音調旋律搭配得不夠調和,當時田子方恰好也在席中落座,也有記載當時就是君臣二人吃喝,總之這番“口諭”沒有讓田子方覺得,自己的國君如此見識廣博,反而提出自己的意見供君主斟酌,田子方認爲領導人不該操心過細過多,這種察察之明反而讓君王顯得淺薄,如果國君太懂音樂就對樂官形成干涉,久而久之樂官可能會無事可做,這等於變向地將臣下的權力剝奪。

戰國初期,魏國爲什麼可以成爲最強大的諸侯國? 第2張

所以事必躬親的君主看起來勤政有德,可實際上是對國家和官員的不負責。君王需要爲下屬提供條件便於工作,臣下才會激發潛能盡心開拓,這纔是一個君主應有的心胸開闊,否則官員面對君主唯唯諾諾,導致在成長的道路上屢屢受挫,更容易在意自己的得失功過,只能使羣臣愈發膽小懶惰,這樣的國家勢必會越走越顛簸,遲早會被其他強國吞沒,類似的故事讓魏文侯總有收穫,所以他視子夏和田子方等人爲師長楷模,當然還有個更重要的李克。

李克和李悝見於不同的史書,有學者說這是一個人的兩個不同稱呼,當然也有人認爲兩個名字歸不同人所屬,總之這是歷史留給後人的一點“糊塗”,但李悝確實是魏文侯的“肱股”,作爲魏相的他規劃了魏國的變法富強之途,兼之他彙編《法經》這一經典力著,還啓發了後來的商鞅韓非等人的“權術”,所以李悝被看成是法家早期代表人物。儘管有人認爲最早的法家是管夷吾,可管仲對齊桓公霸業方方面面的輔助,也涵蓋了早期道家儒家的因素,所以說管仲屬於法家的觀點難以立足,直到李悝之後法家概念才逐漸穩固,這新興的學派纔可以爭鳴於墨、道、儒,在經過數百年實踐中發現的“好處”,法家的“威力”最終將統治者“征服”,最終“外儒內法”成了各個王朝不成文的制度。

戰國初期,魏國爲什麼可以成爲最強大的諸侯國? 第3張

也正是李悝使這種制度邁出了“第一步”,曾經避免尸位素餐的貴族愈發庸碌,他們更多的人只顧自己的貪慾和財富,李悝變法廢除了傳統的世卿世祿,真因如此魏國大量優秀底層人才輩出,充滿活力的魏國率先崛起自然不算突兀。然而李悝不光使魏國用人制度更成熟,他還給魏國的經濟帶來大量漲幅,只有加強對民衆的保護,纔會吸引來更多的農民工匠富商巨賈,使國家養兵有充盈的糧庫,糧餉充足的軍隊無需更多鼓舞,兵強馬壯的諸侯也更有條件做亂世霸主,而李悝的辦法就是讓國家調控貼補,在豐收年景時平價收購糧食存儲,這樣做是防止糧多價低導致農民受苦,等到了饑荒歉收時再平價賣出國儲糧谷,以防糧食緊缺漲價導致民不果腹。

當時“穀賤傷農谷貴傷民”是常見事故,李悝儘可能地維護了底層百姓的生路,魏國人的生活會相對地更加幸福,保障了民衆不會有大規模的遷徙出入,還會逐步穩定增長魏國的人口住戶,國家的發展不再像過去那樣無序盲目,越來越多的財富稅租,源源不斷地充實進魏文侯的財政庫府,所以魏國才擁有了戰國初期最富強的國土。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