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光緒爲何拒絕與隆裕皇后同房?不得寵的隆裕皇后

光緒爲何拒絕與隆裕皇后同房?不得寵的隆裕皇后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朋友由於喜歡光緒皇帝,而對隆裕皇后存有很大的偏見,甚至厭惡她,但對歷史的認知與評價是不能以我們的情感標準爲尺度的,隆裕皇后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女人,她和光緒皇帝之間的情感究竟是不是傳言中的那樣惡劣,相信大家看過後會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下面這段文字內容是慈禧太后的親弟弟桂祥的兒子、隆裕皇后的親弟弟葉赫那拉增錫親口講述的,其中部分內容是當年隆裕皇后親口對增錫講述的。

說起光緒的婚姻,真的是有一點離奇。爺爺對當時的情況非常瞭解,所以說起來,他自己有時候都會感覺詫異。爺爺說:“在慈禧爲光緒指婚的同時,珍妃、瑾妃家裏也花了很多錢賄賂李蓮英,爲的就是能夠讓珍妃當上皇后。從當時珍妃的情況來看,珍妃確實有作皇后的本錢:年輕漂亮、聰明能幹、能歌善舞。可是當時老佛爺的意思,李蓮英再清楚不過了,所以就在背後嘀咕,想讓珍妃當皇后,但是慈禧卻不那麼想,她心裏早就定下了隆裕,這是任何人扭轉不了的。於是他只能在珍妃選妃的過程中做些手腳。除此之外,李蓮英也極力想把瑾妃也弄進宮來做光緒的妃子。爲什麼會這樣呢?就是因爲李蓮英收了珍妃家太多的錢,不這樣做,沒有辦法對珍妃家裏交代:本來是應該選皇后的,最後只弄了一個妃子,珍妃家裏當然不願意,所以李蓮英就用兩個妃子換了一個皇后。因爲對於慈禧來說,只要皇后定下來,選誰當妃子都沒有關係。所以,李蓮英只有在光緒選妃的時候做些手腳。”

在我爺爺的描述當中,當時選妃的時候,幾乎讓李蓮英把全國人民都給糊弄了。當時皇帝選拔妃子,要在全國層層把關,但能夠帶到光緒面前的卻只有60多位。並且從這60多位裏,要選一後兩妃。選妃當天,光緒在這60多人裏面一眼就看到珍妃,因爲這個姑娘簡直太出色了。於是光緒傻呆呆地拿着一個玉如意,猶豫不決。因爲這個玉如意遞到誰手裏,誰就是皇后了。而實際上,慈禧早就提前把意圖給光緒說得很清楚了。因爲慈禧是自己的“親爸爸”(滿語“母親”),自己沒辦法,必須聽她的。所以當他走到珍妃面前的時候,光緒突然間變得非常傷心,他覺得作爲一個皇帝,連自己的婚姻都不能左右,因此感到很傷感。就在這個時候,熟知慈禧意圖的李蓮英連忙走了過去,猛地攙扶了光緒一下。光緒一下子就回過神來,只好由着李蓮英一直攙到隆裕面前,無奈之際,只好將玉如意交到了隆裕手裏。這樣,隆裕就成了光緒的皇后

因爲選妃,光緒心裏非常憋悶,大婚以後好長時間心裏不痛快,不跟皇后同牀。據後來隆裕對我爺爺說,當時在洞房裏,心情壞到極點的光緒一下撲在表姐隆裕的懷裏,號啕大哭,並對隆裕說:“姐姐,我永遠敬重你,可是你看,我多爲難啊。”雖然光緒還是把隆裕當作自己的表姐,但是隆裕跟光緒的想法卻完全不一樣。因爲隆裕覺得,雖然我是你的姐姐,但是命中註定我是你的妻子,你是我的丈夫,這是誰也違抗不了的現實。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爲隆裕從小受到家族的教育,是一個非常知書達理的人。這種情況下她也只有認命了。可是這件事情給光緒和慈禧造成了很大的隔閡,並且由於政治上的傾向不同,這種隔閡日益加深。到後來,因爲慈禧的關係,光緒就變得非常不喜歡這位表姐了。

光緒爲何拒絕與隆裕皇后同房?不得寵的隆裕皇后

偏偏隆裕皇后是一箇舊時代的女人,學的是賢淑之道,欠缺的是政治遠見,比起珍妃來就差得更多了。這樣一來,慈禧不但沒促成光緒和隆裕,反而更讓光緒冷落了隆裕。於是後來就有了珍妃是個小妖精的說法。別人都轟轟烈烈,別人都永垂千古,但是隆裕卻不能。因爲簽訂大清退位詔書的人就是隆裕。爺爺說:“後來也有人把隆裕說成是一個大奸大惡的人,說她陷害珍妃,說她心胸狹窄,這是非常不對的,也委屈了隆裕。不過說起隆裕來,很多後人都覺得這段歷史對於隆裕是不公平的。因爲在慈禧和光緒之間,隆裕成了一個犧牲品。隆裕的一生都是悲劇:年輕的時候沒有得到愛情,被皇帝冷落。年紀大了以後,竟然成爲親手簽定“退位詔書”的人。因爲這件事情,隆裕一直落落寡歡,痛恨大清江山葬送到了自己的手中。因此,隆裕是在鬱悶當中走完自己的這一生的。

拓展閱讀:

隆裕太后簡介 隆裕爲何不得寵?

隆裕(1868年2月3日—1913年2月22日),葉赫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名靜芬。小名喜子,慈禧之弟副都統桂祥之女。光緒十四年(1888年)被慈禧太后欽點成婚,次年立爲皇后,並在婚期過後住進東六宮之一的鐘粹宮。

民國二年正月十七日(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在西六宮之一的長春宮病逝,享年46歲。上諡曰孝定隆裕寬惠慎哲協天保聖景皇后,中華民國政府以國喪規格處理喪事,與光緒帝合葬崇陵(河北易縣清西陵)。

光緒十四年(1888年)被慈禧太后欽點與光緒帝成婚,大婚慶典定於光緒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1889年2月26日)。正當後宮上下爲皇帝的大婚忙碌的時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在光緒十四年十二月十五日(1889年1月16日)深夜,這是一個雪花紛飛數九寒冬之夜,紫禁城突起大火,燒燬了太和殿前的太和門。

大火過後,太和門化爲廢墟。慈禧斷然做出決定:婚禮如期舉行,並且皇后必須經過太和門再入後宮。如何解決皇后入二道朝門成爲問題問題,慈禧再次做出令所有人意外的決定:她居然責令扎彩工匠日夜趕工,在火場搭蓋太和門綵棚!最終也搭起一座足可以假亂真的太和門,使長期在內廷行走的人,一下子也難辨真僞。

光緒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1889年2月26日),是欽天監選定的皇后入宮吉日。午正三刻,是奉迎皇后的吉日,光緒帝頭戴珠冠身着龍袍,升坐太和殿,文武百官三跪九叩,禮部官員宣讀冊封皇后的詔書。奉迎正使和副使待光緒帝回宮之後,率領着奉迎大臣們前往後邸迎接皇后入宮。與此同時,瑾、珍兩嬪也由神武門被迎入後宮。

在婚期過後,隆裕住進東六宮之一的鐘粹宮。但光緒帝只寵幸珍妃,和隆裕之間感情很不好。而慈禧太后之所以會挑選她爲光緒帝之皇后,也是希望由自己的親侄女來監視光緒帝的一舉一動,因此光緒帝對她多有所防備。她姿色並不出衆,且性格柔懦,身爲皇后既不得寵,在宮中也得不到慈禧太后的歡心,平日與諸命婦王妃見面時也不太有威信。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因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在聯軍攻入紫禁城前夕,皇后隨着慈禧太后、光緒帝和其餘宮眷一同逃往西安。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一行人再度回到了紫禁城。在珍妃死後,皇后依然不得寵。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光緒帝在南海瀛臺涵元殿駕崩,依慈禧太后遺命由宣統帝即位。依宣統帝之命被尊爲隆裕皇太后,被稱爲“兼祧母后”,上徽號“隆裕”,史稱隆裕皇太后。宣統帝登位時年僅三歲,因此由太后撫養宣統帝。同時隆裕太后也實行垂簾聽政,和攝政王載灃(宣統帝生父,光緒帝之胞弟) 共同主掌風雨飄搖的清王朝。

隆裕不善於巴結於人,所以親信不多,自當了太后,時有秉裁軍國大政,她才知道要守住太后的寶座,必須要保住溥儀的帝位,這就必須要建立自己的勢力,尤其是與那些手握實權的親貴與外臣聯合。因此,當載灃樹威立信,籌建統治班底之際,隆裕也不得不想方設法籠絡一些大臣,以防止載灃權力過大,而危及到自己的位置。隆裕拉攏的對象是慶親王奕劻,奕劻因得慈禧太后的恩寵,受封清王朝最後一個鐵帽子王爺,在朝中權力很大,與練兵起家的袁世凱互灃決定進行有限的抵制,有一次載灃擬提名那桐爲軍機大臣,請示隆裕,不想隆裕卻推薦袁世凱的拜把兄弟徐世昌當軍機大臣。這一下,載灃被惹火,雖然他也答應讓兩人同時當軍機大臣,但不無警告地提醒隆裕說,只有朝廷重大事件,太后才能出面商議,這些具體政務,不必煩勞大駕。載灃雖沒明說,但隆裕心知肚明,是讓她不要越位。經此一遭,本來就沒什麼實權的隆裕,從此就很少直接出面干涉載灃,對於幼帝只能盡母親的責任,而對這個國家她已是有心無力。

 退位讓國

宣統二年(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12月6日,載灃奉隆裕太后懿旨辭去監國攝政王的職位,垂簾聽政的隆裕太后,成爲即將終結的大清王朝事實上的最高統治者和終極責任人。

12月7日,時任總理公署祕書的許寶蘅(héng),在日記中記錄了隆裕太后與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在養心殿內長達1個小時的對談。隆裕太后表示:“餘一切不能深知,以後專任於爾。”並且任命袁世凱爲議和全權大臣,委託唐紹儀爲議和代表,負責與南方各省進行和平談判。

光緒爲何拒絕與隆裕皇后同房?不得寵的隆裕皇后 第2張

慈禧與隆裕太后

12月28日,全國各地要求清帝遜位的呼聲越來越高,隆裕太后召集慶親王奕劻(kuāng)、袁世凱等王公貴族和國務大臣共商國是。她最後表態說:“頃見慶王等,他們都說沒有主意,要問你們,我全交與你們辦,你們辦得好,我自然感激,即使辦不好,我亦不怨你們。皇上現在年紀小,將來大了也必不怨你們,都是我的主意。”說到這裏她放聲大哭,袁世凱等王公大臣也一同大哭。哭過之後,隆裕太后進一步表示:“我並不是說我家裏的事,只要天下平安就好。”清帝遜位的大政方針,至此已經初步確定。

遜位詔書頒佈10天后,上海《申報》於宣統三年(1912年)2月22日以《清後頒詔遜位時之傷心語》爲標題報道說,2月12日,《清帝遜位詔書》由袁世凱在養心殿內呈獻給隆裕太后,隆裕太后閱未終篇已淚如雨下,隨後交給軍機大臣世續、軍諮大臣徐世昌蓋用御寶。此時反對遜位共和的恭親王溥偉自請召見,隆裕太后表示說:“彼親貴將國事辦得如此腐敗,猶欲阻撓共和詔旨,將置我母子於何地!”此時無論是何貴族,均不準進內,於是蓋用御寶陳於黃案。“清後仍大哭。清帝時立清後懷中,見狀亦哭,袁世凱君及各國務大臣亦同聲一哭”。

隆重國葬

隆裕太后下詔遜位後,畢竟心中難以釋懷,鬱鬱寡歡,終至染病。

1913年,隆裕太后的“萬壽日”(生日),在御殿接受朝賀時,見民國大總統袁世凱的專使樑士詒,用外國使臣覲見的禮節祝賀;宗室王公大臣多半迴避,不肯入賀,殿上不過寥寥數人,撫今追昔,悲痛不已,以至一病不起。於同年2月22日在長春宮薨逝,享年46歲。溥儀上諡號“孝定隆裕寬惠慎哲協天保聖景皇后”。

時任民國總統的袁世凱隨即下令全國下半旗致哀三日,文武官員穿孝二十七日。參議院除下半旗外,於2月26日休會一天。2月28日爲祭奠之期。不唯如此,袁世凱還親自臂戴黑紗,舉哀致祭。當時的軍政要員紛紛致電名義尚存的清室,對隆裕的病逝表示哀悼。

隨後,在參議院議長吳景濂的倡議下,借商務總會爲哀悼會的籌辦事務所。全國各地紛響應這一號召,長春、遼陽、鳳凰、鐵嶺、營口等各地都開會追悼隆裕太后,並各派代表入京參加追悼會。18、19兩日,在大和門前廣場隆重召開了全國國民哀悼會,到席者達五萬人之多。民政府於3月19日在太和殿召開了國民哀悼大會。靈堂上方懸掛着“女中堯舜”的白色橫幅,靈堂正中擺放隆裕像,所有外露的樑柱均用白布包裹。殿堂內擺滿了輓聯、花圈。穿着清式喪服和現代軍服的儀仗隊在靈堂前左右站立。

哀悼大會還決定將要設立皇太后的銅像,以表彰她的功勳。據當牢各大報紙刊載,隆裕太后薨逝後,輿論界頗爲惋惜。

駐京各國公使對隆裕太后的薨逝亦均表惋惜,除親去太和殿致祭外,於哀悼會期間,各使館均下半旗致哀。

光緒爲何拒絕與隆裕皇后同房?不得寵的隆裕皇后 第3張

由於光緒帝的“崇陵”還沒有修完,所以,隆裕太后的梓宮也只能“恭奉暫安”。奉移時由民國政府的儀仗隊、軍樂隊前引,傳統的滿族執事:門纛、曲律(滿語譯音,即小纛旗)、影亭、亮轎、曲柄黃傘、鷹、狗、駱駝、劊子手、帳篷等隨後。用的是96人的“落地滿黃”的“皇槓”(即黃槓、黃罩、黃槓繩、槓夫戴的青荷葉帽插着黃雉翎,舉黃色白光的撥旗,上書“恭奉暫安”字樣),一直擡至前門火車站(西站)用慈禧太后曾經使用的專列,運至河北易州樑各莊行宮內暫安,等候崇陵竣工後,與光緒帝一起入陵。

隆裕太后的喪禮結束後,於民國2年3月出版了一個線裝石印的特刊《國民哀悼紀事錄》。書前是一幅隆裕太后的御影,附有她宣佈清帝遜位的諭旨。接着是太和殿內外哀悼大會的攝影12幅。還有各界拍來的唁電、輓聯、致祭禮節、祭文、哀悼歌伺、皇室答詞、外賓名單、工作人員名單等等。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