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安祿山爲什麼反唐?背後原因是什麼?

安祿山爲什麼反唐?背後原因是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安祿山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公元955年十一月初九,唐朝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反唐,長達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就此拉開序幕。

許多人在解讀這段歷史事件的時候,往往心中也會產生一個疑問,那就是安祿山爲什麼反唐?有人認爲這自然是安祿山慾壑難填,狼子野心,妄圖吞下大唐江山,讓自己來做皇帝。這種觀點看上去似乎言之鑿鑿,但仔細一想卻經不起推敲。要知道安祿山當時雖然是三個藩鎮的節度使,手中握有十幾萬雄兵,但這與整個大唐帝國相比,孰強孰弱不言自明。安祿山既然決定要幹“蛇吞象”的事情,僅僅用“野心”兩個字來形容,顯然不太合理。那麼安祿山反唐是否還有更深層的原因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安祿山爲什麼反唐?背後原因是什麼?

第一個導致安祿山反唐的原因是右相(中書令)李林甫的去世。後世的史學家們往往將李林甫描述成是一個排斥賢才,口蜜腹劍的大奸臣。然而平心而論,李林甫雖然擅長玩弄權術,但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實幹家。在他執掌宰相大權的十九年時間裏,完成了許多重大而有價值的制度設計與改革。唐朝在外交和軍事上也取得了矚目的成績。

李林甫提倡讓安祿山、哥舒翰等外族將領擔任藩鎮節度使,因爲他認爲這些將領在朝廷中沒有根基,不會牽扯到朝廷內部的政治風波之中。同時,他又通過制度設計、人事安排等手段,有效地牽制住了藩鎮節度使手中的權力,使主動權始終掌控在朝廷手中。因此李林甫在世時,安祿山對這位右相大人一直是非常畏懼的。然而隨着李林甫的去世以及死後不久又遭到清算,他原先用來牽制藩鎮節度使的制度設計和人事安排迅速瓦解,套在安祿山等節度使頭上的“緊箍咒”突然消失,這才爲“安史之亂”埋下了伏筆。

安祿山爲什麼反唐?背後原因是什麼? 第2張

第二個導致安祿山反唐的原因是繼任右相之位的楊國忠(楊貴妃族兄)步步緊逼。李林甫死後,楊國忠大權獨攬。在“安史之亂”爆發前的最後幾年,楊國忠與安祿山之間的關係日趨緊張,甚至到了勢同水火的地步。楊國忠屢次向唐玄宗進言說安祿山會造反,並想方設法給安祿山“穿小鞋”。他一方面讓皇帝召安祿山進京以測試他的忠誠;另一方面又派人搜查安祿山在京師的府邸,想要在那裏找出安祿山計劃叛亂的證據。

我們無從得知安祿山究竟是什麼時候決定起兵反唐,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楊國忠的步步緊逼之下,安祿山肯定是惶惶不可終日。他心裏必然非常清楚,只要楊國忠時不時在唐玄宗面前磨嘴皮子,總有一天他這個三鎮節度使將會難以善終。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奮起反擊。這是每個稍有常識的人都會做出的選擇,安祿山自然不會例外。

安祿山爲什麼反唐?背後原因是什麼? 第3張

第三個導致安祿山反唐的原因是唐玄宗的縱容。唐玄宗一生在處理人事問題上非常果斷,不少位高權重的大臣只要讓他產生絲毫懷疑,那往往就是嚴懲不貸,即便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至少也要給個貶官流放的處罰。然而也不知道唐玄宗究竟是什麼緣故,他對安祿山卻特別寬宏大量。安祿山在與北方契丹的戰鬥中曾有多次敗績,按照正常流程,至少也得來個降職處分,可是唐玄宗卻每次都對安祿山網開一面。甚至朝廷裏有人說安祿山壞話時,唐玄宗還會因此大發雷霆。

753年冬,安祿山奉詔進京。他的這一行動立即讓楊國忠等斷言安祿山打算造反不敢進京的人大失所望。唐玄宗爲了表彰安祿山的忠心,授予他兼任尚書省僕射、閒廄使、隴右羣牧使等職務。安祿山利用這一新職務從哥舒翰控制的藩鎮(隴右)中挑選走了數千匹一流戰馬,大大加強了其軍隊的戰鬥力。

在此後的近兩年時間裏,唐玄宗一直對安祿山信任有加。安祿山請求在他的軍隊中提拔一批外族將領來取代漢族將領,唐玄宗也欣然應允,這就相當於爲安祿山解除了最後的枷鎖。

755年秋,唐玄宗派使者前往范陽詢問安祿山向朝廷進貢馬匹的事宜。可是安祿山以極其傲慢的態度接待了使者,並將其打發回長安。此時所有人才明白,安祿山造反只是時間問題了,然而爲時晚矣。就在使者回到長安後不久,安祿山率領三鎮官兵以及同羅、契丹、室韋等遊牧部落組成的軍隊浩浩蕩蕩向長安殺來,“安史之亂”就這樣爆發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