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明朝著名諫臣楊繼盛,名垂萬古而不朽

明朝著名諫臣楊繼盛,名垂萬古而不朽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8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楊繼盛,史上著名諫臣。其爲嘉靖帝中晚期進士,入朝爲官,受到張居正老師徐階的賞識,官至兵部員外郎。

明朝著名諫臣楊繼盛,名垂萬古而不朽

楊繼盛是個苦孩子,七歲喪母。父親娶了個後媽,於是開始了放牛的生活。 七歲的童工楊繼盛牽着牛站在私塾窗邊的角落裏,忍受着屋內小朋友們鄙夷的目光,這一站站了六年,十三歲,終於感動父親允許他進入私塾讀書。楊繼盛不負衆望,相繼考取秀才和舉人,之後進入國子監學習。當時的國子監祭酒爲徐階。徐階沒想到就是這個年輕人,10年之後爲了他的勝利,付出了生命。

國子監的同學們大都是官宦子弟,楊繼盛就成了個異類。當同學們吃喝玩樂時,楊繼盛在廢寢忘食的學習,終於一舉中第。分配到南京吏部做了個小官。這是個苦差事,但是楊繼盛很知足,年少時的刻苦學習,就是爲了現在的報效國家。

後來蒙古韃靼部落首領俺答率軍攻打明朝,時爲大同總兵仇鸞賄賂俺答,答應開放馬市,楊繼盛彈劾仇鸞。被仇鸞記恨誣告,先關進詔獄,後發配到荒涼地區“狄道”。楊繼盛教化當地少數民族,被稱爲“楊父”。後仇鸞敗亡,楊繼盛 回朝官至兵部員外郎,這個職位又閒又肥,富得流油。之所以楊繼盛時來運轉,是因爲受到嚴嵩的舉薦。

嚴嵩,史上著名奸臣。京劇中一張大白臉,不是曹操就是他嚴嵩。雖說嚴嵩青史留名,名聲很不好,沒啥道德觀念,在領導嘉靖面前沒啥原則,以其60多歲高齡極盡溜鬚拍馬之能事。但是卻是個好父親,好丈夫。對於其子嚴世藩自不必多說,自己兒子,爺倆聯合貪的不亦樂乎。卻只取了一個妻子,和妻子歐陽氏相濡以沫多年,一生沒有納妾。其位高權重,在那個年代這種行爲的難得程度堪比現在連中幾次彩票特等獎。可見忠奸好壞都是相對的。

嚴嵩舉薦楊繼盛,不是因爲多喜歡他,而是因爲嚴嵩和仇鸞是仇人,本着仇人的仇人就是朋友的原則。但是嚴嵩做夢沒有想到,耿直如楊繼盛,如果敵人名單上仇鸞排第二,那他嚴嵩就是第一。於是楊繼盛決定上書彈劾他。

明朝著名諫臣楊繼盛,名垂萬古而不朽 第2張

在明朝,大家互相彈劾,彈來彈去已經成了家常便飯。楊繼盛用了最特別的方式,死彈——以生命爲賭注,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彈劾。一把年紀的嚴嵩差點氣的背過去。想破腦袋也不明白爲什麼,事實上很多人也不明白。他的朋友們勸他,不要這麼激進,從長計議。楊繼盛一笑置之。

楊繼盛彈劾嚴嵩十大罪,被嚴嵩下到詔獄。被打的剩下半條命。在這個 污穢不堪詔獄裏。楊繼盛做了一件曠古絕今的事情。

在一個深夜,楊繼盛被劇痛喚醒,腿骨已經被打斷,腿肉被打掉,露着骨頭和筋。在這個潮溼骯髒的牢房裏,傷口已經腐爛感染。楊繼盛叫來獄卒借一點燈光。於是這個獄卒看到了令他魂飛魄散的一幕

楊繼盛用手裏的碗片聚精會神的颳着腿上的腐肉。碗片不鋒利,腐肉也不容易割掉,腐肉刮掉之後,露出了骨頭,楊繼盛又開始刮骨頭上的筋膜。這是難以忍受的劇痛,楊繼盛卻面無表情,一聲不吭。

看守心態早就崩了,他在這個詔獄看到很多被打的面目全非嚎啕大哭的犯人。但這個冷靜的人卻給他最深的恐懼。他想逃,可是腿軟的說什麼也邁不動。他渾身顫抖着,這時一個聲音打破了沉靜

“不要動,我看不清了。”

就這樣楊繼盛活了下去,但是三年後,仍然被嚴嵩斬首,臨行前賦詩一首

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報恩,留作忠魂補

當時明月評價他

歷經磨難,矢志不移,叫做信念。不畏強權,雖死無懼,叫做勇氣。

楊繼盛,即使再過500年,這個名字仍將光耀史冊。

這裏講一下楊繼盛的妻子

楊繼盛年少時娶了同村張氏女子爲妻,當時的楊繼盛幾乎一貧如洗。當然當官之後,楊家也一直很清貧。三十二歲的楊繼盛才進士及第。也就是說這些年幾乎張貞一個人撐着這個家。

在楊繼盛入獄期間,目不識丁的張貞託人向朝廷上書“如果罪重,不能赦免,請用我的頭顱代替夫君的性命,我的丈夫必然會爲國家效死疆場,報皇上的恩德”。

楊繼盛知道這件事後,寫信給她“我作爲臣子,爲國家大義死不足惜,你一定要多多保重,好好照顧孩子,我在九泉之下也感激你”。後來楊繼盛被殺,張貞不久也自縊殉夫。

作爲一個女子,楊繼盛入獄之後,從沒抱怨她的丈夫沒有爲家庭考慮,仍然支持他,甚至要替他死,也許在她心裏悔教夫婿覓封侯,寧願守着清貧日子平安的過一生,直到後來自縊,留下兩個娃娃。

如果給這種行爲一種定義,我想這就是愛情吧。自殺的行爲,對錯不論,只想說,得妻如此,夫復何求?滄海橫流,唯真愛不變。

往往自小家境貧寒的,長大之後執着於名聞利養。但是楊繼盛沒有。如果韓信當年可以放下權利,懂得功成身退我相信他不會落得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場。

楊繼盛如果懂得韜光養晦明明前途似錦,但是他沒有。

在監獄之中明明可以來個痛快,少受些折磨,但是他沒有,用一種恐怖的方式活了下來。開啓了嚴嵩倒臺的序章。

明知不可爲而爲之,究竟是什麼支撐着他。我想是寫入靈魂的信念,我相信這樣的人縱然斗轉星移,改頭換面,仍不失英雄本色。

楊繼盛,楊漣,文天祥等無數的仁人義士,爲了國家的興亡,將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而正是這些人撐起了華夏的脊樑。

這種精神,正是那些少數民族政權比如成吉思汗的子孫在入主中原之後,百思不得其解的。究竟是什麼支撐着這些在他們看來不堪一擊的人。而這種信念,古往今來,始終未曾變過。

楊公鐵肩扛道義,名垂萬古而不朽。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