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湯開遠:明末著名諫臣,崇禎爲何不採納他的諫言?

湯開遠:明末著名諫臣,崇禎爲何不採納他的諫言?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湯開遠,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看看。

看明史史料,經常會讀到一句話,明亡實則亡於嘉靖,有人說亡於萬曆,還有人說亡於天啓,總之各種說法不一樣,其實這些說法不無道理。從嘉靖朝開始本來是束縛皇帝的士大夫開始站到皇帝一邊,這樣做的直接結果就是敢於直言者變得鳳毛麟角,而阿諛之言充斥整個朝堂,自此士大夫風氣開始漸漸凋零。直到崇禎年間已經是一發不可收拾,所以纔有崇禎的那句話“文臣個個可殺”。在外有女真內有李自成的嚴峻形勢下最後明朝滅亡。

可是細想這其中貌似有很多說不通的地方,如果說當時明朝已經岌岌可危了,可是別忘了,明朝是在崇禎手裏延續了可是十七年,如果說外有強敵這不假,可是一道關寧防線,就讓女真難以逾越。內有李自成也不假,可是,直到崇禎九年的時候李自成就是在一直跑路,最後被打的就剩十七個人。說士大夫風氣差的,也不對啊,崇禎自縊煤山的消息傳出來後,一些士大夫爲明朝殉國的史料記載絡繹不絕。這些都說明明朝當時情況還沒有到了泰山壓頂的時候。可怎麼就十七年後就亡了呢,所以原因我們還要從崇禎的身上來找。那崇禎有什麼問題呢?其實崇禎的問題在他殺掉袁崇煥的兩年後,河南一個推官就已經把崇禎的問題,以奏摺形式交到崇禎手裏,如果崇禎真的能理解其中的含義,至少明朝能在生存二十年,甚至五十年都不是什麼問題,而上奏這個人就是湯開遠。

湯開遠:明末著名諫臣,崇禎爲何不採納他的諫言?

湯開遠今江西撫州人,他既是有名的詩人,也是明末有名的諫臣。明萬曆四十三年被任命懷慶推官,後因直言朝堂弊端獲罪。崇禎五年他又任河南推官,因直言獲得崇禎的重用,後幫助史可法,因他多奇謀,史可法對他非常器重。早在崇禎要殺袁崇煥的時候,湯開遠就直接上書批評崇禎皇帝,不能善待臣子,並且指出他性格缺陷。在這份奏摺中他指出崇禎的幾點毛病第一,各階層臣子做事情,無論他是故意犯錯還是失誤犯錯,都採用重刑。第二點就是崇禎愛搞連坐,只要這個人犯錯或者做事無能,連舉薦他的人一起殺,“皇帝或以舉薦不當,疑其黨徇。

第三就是如果內閣按照規定堅持己見(主要是內閣對皇帝不合理的旨意可以退回皇帝旨意),崇禎訓斥他們抗旨。”皇帝又以執奏不移(指內閣堅持己見),疑其藐抗“。第四點說崇禎有時候太摳門,大臣事情做得好不賞賜,如果做得不好還要懲罰。這一點其實我覺得最要命,也是崇禎年間大臣不幹活的主要原因,因爲做得越多錯得越多,那當然沒人願意幹活了,”夫不開以立功之路,僅戴罪“。第四,大臣害怕說出與崇禎相違背的話,不敢違抗繁多加重老百姓負擔的旨意,最後湯開運還說了一句”民窮則易生亂,皇帝您寬一分在民,即寬一分在民生“。第五說崇禎濫用錦衣衛,不尊重大臣,動不動就下錦衣衛。”推諸臣以心,進退之間,與諸臣以禮。錦衣禁衛非奸佞不可入“

這五點他對崇禎登基以來,君臣之間的問題做了一個到位的總結。裏面着重批評崇禎“求治過急”一味地用嚴苛來對待臣子,甚至臣子不能用自己的主張,或者履行自己分內的職責也不行。奏摺中還重點說道崇禎對士大夫和百姓,都過於太嚴格。這兩方面將來會有大麻煩,結果就在幾年後被他言中了。細想這五點分析十分到位。從袁崇煥一案中可以看出,他的輕燥苛刻,不辨忠愚、心胸狹隘,當時滿朝碌碌,充斥着說空話的人。崇禎能有一個像袁崇煥一樣的實幹人,實乃他的福分啊,就因爲一次皇太極兵臨城下就讓他幹出這樣失去理智的行爲。正所謂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崇禎連這一點的風度都沒有,而目睹袁崇煥下場的人,又怎麼不心寒吶,對於之後的用人,崇禎更是一無是處,不足堪大用的引以爲心腹,對有用之人卻是百般掣肘,在楊嗣昌、洪承疇、孫傳庭、盧象升之間他的立場基本都是錯的。

湯開遠:明末著名諫臣,崇禎爲何不採納他的諫言? 第2張

其實崇禎在剛剛即位的時候,形勢還是挺不錯的,他掃滅魏忠賢,一時天下歸心,很多人都給予他厚望,認爲他是一位中興之主。那時候的崇禎聲望已經達到頂點。如果他能夠對自己認識夠深刻,如果他對事物的處理足夠高明恰當,不難做到統一戰力,團結大家,銳意進取。然而他的固執、任性、偏激使他錯過眼前的大好時機,也使剛剛復甦變暖的心重新變涼。所以崇禎一朝大臣基本在朝堂說的都是空話,因爲辦實事的最後結果可能就是袁崇煥的下場。這一點崇禎是深有體會他自己曾經數次在朝堂批評大臣只說空話,沒辦的一件實事。所以他纔有他那就感慨之言,文臣個個可殺。可是崇禎就是沒有想過,他的偏激,他的剛愎自用,他的疑心纔是這一切的根源。特別是崇禎五年的時候湯開遠的一封奏摺,如果崇禎認識夠深刻。那明朝的結局一定也比十七年而亡要好太多。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