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他是忠直敢言的諫臣,爲何說權萬紀是小人?

他是忠直敢言的諫臣,爲何說權萬紀是小人?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6.7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權萬紀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權萬紀一步登天,由地方官升任爲四品的京官,受到如此的賞識和重用,自然感恩戴德,盡心竭力爲皇帝服務效忠。

從舊唐書、貞觀政要等一些史書的記載中,不難發現,升職的權萬紀,上任後即開始用手中的權力,"告訐譖毀"。

御史一職,本來是行使監察朝臣百官的作用,將朝廷動態及時向皇帝彙報。

但權萬紀做得太過,不止檢舉揭發官員的隱私,甚至不擇手段,進行誹謗誣陷,彈劾官員,一時間搞得朝中大臣百官人心惶惶。

他是忠直敢言的諫臣,爲何說權萬紀是小人?

魏徵與唐太宗

最終魏徵對這種愈演愈烈的歪風,實在看不下去,上奏直諫,向唐太宗嚴肅地指出,權萬紀等人所作所爲皆是不識大體的小人行徑 。

那些被揭發的官員大部分也並非實有其罪,權萬紀等也不是真的敢於直言,只不過藉着皇帝的恩寵重用,來譖毀告訐他人,騙取忠諫的名聲罷了。

認爲皇帝如果將權萬紀這種卑劣小人當成忠諫之臣留用,長此以往會敗壞朝堂的風氣,也會有損聖主的名聲。唐太宗頓時醒悟到自己的錯誤,接納了魏徵的諫言。

權萬紀自己也"奸狀漸露",後來遭皇上厭惡被貶到地方,大臣們剛一聽到這個消息,都如同過節似的興高采烈,史書有載"鹹相慶賀焉"。可見他做過的事是有多麼的不得人心了。

開礦提議 惹惱太宗

不止是揭人隱私來搏名這一點,讓權萬紀爲人切齒痛恨,還爲一件事徹底激怒了唐太宗,最終被貶官。

就是他上書建議皇帝,大量開採宣饒二州的銀礦以獲得巨利,結果遭到唐太宗嚴厲斥責:

天子不缺這些錢,缺的是能爲百姓帶來好處的忠言良策。得到幾百萬貫的利錢又怎麼能比得上得一賢才!

你的職守是進言薦材,沒見你做出過一點成績,反而跟我說這些。你以爲我唯利是圖,想讓我和漢代桓帝、靈帝一樣嗎。

當即罷了他的官,讓他回家了。正爲此事,權萬紀在後世的名聲一下子臭不可聞。

向皇帝提出開礦謀取暴利的意見,必定會加重百姓的勞役,負擔更多的賦稅,是不仁不義之舉,並非一個忠直之臣的行爲。當然爲人所不齒。

他是忠直敢言的諫臣,爲何說權萬紀是小人? 第2張

再被起用 管教皇子

權萬紀被貶黜到地方後,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才重新被唐太宗起用,放在皇子吳王李恪身邊任爲長史,是想讓他替自己好好管教不聽話的兒子。

但他到職未久,吳王便因爲打獵時縱馬踐踏百姓的田地,踩壞莊稼,即被御史柳範告上了朝廷,要彈劾他。

唐太宗聽聞,十分生氣,遷怒於權萬紀,認爲正是由於他平日沒能盡職盡責地匡正李恪,才導致皇子有這種妄爲,他的失職罪過應當殺頭。

經柳範一番勸阻,說陛下不也喜歡打獵嗎,連房玄齡都攔不住,像權萬紀又如何能約束到皇子呢。

唐太宗方纔止住怒氣,沒有治罪。後來李恪本人因爲其它事上的胡作非爲,再次被彈劾,削職降爵,減去了三百戶的食邑。

而權萬紀躲過了此劫,有了這一次教訓後,自此對李恪的管教更加嚴厲,所以後來的吳王雖說沒什麼大的成就,但也算安分守己,再沒犯下什麼過失而惹唐太宗動怒。

李恪的改過表現相比於齊王李祐這種頑劣成性屢教屢犯的,算得上是不小的進步了。

唐太宗也十分吃驚於權萬紀竟然有這樣的本事,能把這個不老實的皇子管得服服貼貼,再不亂來。

認定必然是權萬紀忠直嚴厲,敢說敢做。於是又交給他一個新任務,派他去管另一個同樣不省心的皇子,齊王李祐。

然而,唐太宗對權萬紀的爲人和能力還是估計過高了,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

做了齊王的長史後,權萬紀在對這位頑劣學生的教育過程中,屢有力不從心的表現,他的外強中乾,一再顯露無遺。

能力不足 賠上性命

齊王李祐頑劣成性,成天喜歡跟一班人在自己的封地縱情打獵遊樂,不受拘束慣了。見載於舊唐書,"溺情羣小,尤好弋獵"。

他有個母舅陰弘智,在其縱容挑撥教唆下,齊王李祐不僅不學好,甚至萌生出篡逆謀反的心思。

而權萬紀到齊王身邊後,也一直是勤謹認真,恪於職守。李祐一有亂來就當面勸阻,可人家根本沒把他當回事。

幾次不聽,權萬紀就設法將成日圍在齊王身邊的那幾個人,一個不留全給打發走。可一轉眼這些人又被齊王給偷偷地找回來,還變本加厲,鬧得比之前更歡,像故意跟他示威似的。

得知齊王李祐屢教不改的惡行,唐太宗幾次寫信痛罵。權萬紀擔心事情會像上次吳王李恪那樣重演,害怕自己受到牽連問罪,於是自己進京面見皇帝並立下保證,一定能讓齊王痛改前非。

但李祐被父王嚴厲責罵,認爲是權萬紀出賣了自己,由此更生不滿。而由於權萬紀性格上的偏狹,只曉得一味地嚴加管束,左不準右不許,齊王如何受得了,便對他起了殺意。

不過權萬紀有所察覺,先下手將試圖謀殺的幾個人統統抓進牢裏,而且把此事上報了朝廷,唐太宗只得詔令李祐與權萬紀二人回京,親自徹查此事。

奉旨先行上路的權萬紀,半途即被齊王安排的殺手給射死了。

用一句話來說,權萬紀的爲人貌似忠直正派,只是表面功夫,本質上是"以取強直之名"。就像魏徵說的那樣,他實際上不過一個沽名釣譽之徒。

說他是小人也不爲過,而且庸碌無能外強中乾。在朝中讒毀官員,無事生非,沒有真正的貢獻。對齊王亦不能善加約束,反而激化矛盾,令其怙惡不悛。諸般行爲絕對談不上正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