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諸葛際盛響應皇帝號召,爲何卻被皇帝祕密處死了呢?

諸葛際盛響應皇帝號召,爲何卻被皇帝祕密處死了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730年的一天,湖北通山縣令井浚詳的師爺唐孫鎬突然宣佈辭職,並告訴東家,自己將赴上級衙門遞交一封呈詞。井縣令要來這封慷慨陳詞的文章,讀罷膽戰心驚:跟隨他數年的幕僚竟寫出如此犯上之詞。

諸葛際盛響應皇帝號召,爲何卻被皇帝祕密處死了呢?

事情緣起於《大義覺迷錄》刊發之前,雍正曾下過幾道諭旨,命令全國的讀書人討論對呂留良的處理意見。如今我們已經難以忖度皇帝的真實用心究竟是爲了“引蛇出洞”,還是僅僅彰顯一下他兼聽則明的帝王風度,但那些投機的士人看到了機會:如果響應皇帝的號召,便很可能得到青睞,一步登天。於是一個叫諸葛際盛的福建泉州士子跳了出來。

載有諸葛際盛檄文的邸報送到了通山縣,身爲師爺,唐孫鎬也有機會讀到這封落井下石的檄文—攻擊呂留良及其後人私藏日記、詆譭大清,並找出歷史上姓呂的壞蛋,以此否定呂留良的人格。唐師爺反駁說,如果他事先就得知呂留良私藏逆書,爲何當時不檢舉,單要等到朝廷通告天下才跳出來討伐?而且他同樣找得出品德俱佳的呂姓之人,來證明呂留良的可貴。

唐孫鎬在呈詞中提議要和諸葛際盛在勤政殿前當面對質,希望皇帝最終能夠赦免呂氏一門,焚燬呂的邪說,保留餘著,那麼上自公卿下至庶人,必定同聲稱快!他最後說,自己爲呂留良辯護,並非因同鄉之誼,而是出於道義和一個士人的良知。他以古代諍臣仲山甫和魏徵自勉,表示寧肯與儒雅的呂氏父子同歸地府,也不願與無恥的諸葛際盛並活於世上。

諸葛際盛響應皇帝號召,爲何卻被皇帝祕密處死了呢? 第2張

在後來寫給湖廣總督邁柱的報告中,井縣令描述唐孫鎬讀罷邸報,“忽然瘋狂大作”,嘴裏號呼喊罵,無所不至。井縣令再三勸告,也毫無用處,接着便發生了辭職事件。大概井縣令覺得唐師爺是瘋病發作才能解釋此事的不可思議,當然也可以稍稍緩解他作爲僱主的壓力。畢竟,全國的官吏、讀書人皆具結贊同皇帝的看法—呂留良罪大惡極,必須開其棺戮其屍;而唐孫鎬,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師爺,未受朝廷升斗之粟,卻不顧惜身家,以一己之力,解救呂氏一門,如果不是偏執型精神病,怎麼解釋這種“非理性”行爲呢?

至此,井縣令必須處置唐孫鎬。他向湖廣總督邁柱報告,並附上唐師爺的揭帖抄件。邁柱大爲震驚,向皇帝上了密摺,同時下令將唐孫鎬押解到武昌審問。皇帝命令將其祕密處決,比如杖斃,此事就當作沒有發生,上奏的事也不要告訴縣令,但如果井把唐的揭帖傳播出去,則必嚴懲不貸。

邁柱的回奏頗有意味,他說擔心杖斃招人耳目,恰好唐孫鎬在監獄中患病身亡,這真是天不容這等逆天大罪,至於唐的揭帖原稿,已經就地銷燬。邁柱自以爲工作做得極爲到位,皇帝必能領會他的妙意。但唐師爺死亡的真相還是流傳了出去,他是被人用沙袋壓殺於獄中的。

一年以後,《大義覺迷錄》已經頒行天下,浙江天台秀才齊周華再次上疏,爲呂氏鳴冤。官府仍使用同一手段,“始以言誘,繼以威脅,終命以瘋自承”。他拒絕配合,於是被囚禁在獄中,受遍酷刑,直到乾隆即位纔出獄。1767年,齊周華又鬧出一場大慘劇,被凌遲處死。

呂留良曾經批評:自秦漢以後,士大夫爲了取悅統治者,不僅在邪惡面前保持沉默,而且主動同流合污,迎合主子,擴充自己的野心。事實上,有清一代,帝王收“治統”與“道統”於一身;士林遑論教化帝王,且被“帝王經學”緩慢地消解着對“道”的尊奉和理解。通過政治高壓、大興文字獄等一系列治理設計,士大夫階層的精神日益衰敗。而師爺唐孫鎬,一如大戰風車之堂吉訶德,以一己之力反抗士文化的萎靡敗落。作爲“被精神病”的一位底層知識分子,他雖然最終冤死獄中,卻也昭顯着士精神的執著與偉大。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