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中國武俠和西方騎士是如何產生的?其中有何相似之處?

中國武俠和西方騎士是如何產生的?其中有何相似之處?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9.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有這樣一羣人,他們或浪跡天涯,了無牽掛;或風花雪月,忠心衛國,這就是中國的武俠與西方的騎士。在他們的身上,有着東方文化的灑脫豪放,說走就走的奔放武俠氣質,也有着西方騎士的溫柔浪漫和赤膽忠心,可以說中國的武俠文化和西方的騎士文化,都是東西方文化的一個縮影。 那麼這羣武俠和騎士有着怎樣的天差地別,又有着怎樣的相似之處呢?讓我們走進這段歷史,從多方面對比武士文化的異同。

中國武俠和西方騎士是如何產生的?其中有何相似之處?

一、中國武俠和西方騎士產生的歷史背景

在人類漫長的歷史文化中,不管是在西方還是東方, 人們的心中都有一種對成爲武俠或是騎士的渴望,他們渴望公平正義、渴望世界上沒有恃強凌弱的現象、渴望天下永遠太平,而自己手持利劍、所向披靡,該是多麼的快樂。那麼爲什麼會有這種心裏呢,這與東西方的歷史背景是分不開的,下文就來深入瞭解一下武俠和騎士產生的社會背景。

1、仗劍走天涯,以劍平天下:中國武俠產生的歷史背景

中國的武俠文化歷史悠久, 早在遠古傳說《山海經》中就有很多武俠的形象,如蚩尤、刑天等等。夏商周時社會相對穩定,沒有太多武俠的產生,中國武俠文化的起源, 應該是在中華文化孕育時代的春秋戰國時期。

(1)劍文化的興起的歷史背景

武士要想浪跡天涯,自然要有一把形影不離的寶劍, 所謂“仗劍走天涯”是也。在遠古時期,人們爲了防止各種野獸的襲擊,經常會在身邊攜帶一根棍子來保護自己,久而久之,他們把棍子的前端磨的更加尖銳,而揮舞棍子的技巧也更加嫺熟, 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武術,這就是劍法的雛形,由於遠古人的英勇善戰,中華民族也成爲了一個尚武的民族。

這種劍文化讓人們感受到了一劍在手走江湖的快樂,因此劍文化開始蓬勃發展,在春秋時期達到了巔峯。春秋時期由於爭霸的大背景影響,列國廝殺不斷,劍文化迅速發展,無論是貴族還是稍有身份的平民,身邊都必定有一把劍,在湖北出土的越王勾踐劍,雖歷經千年卻依然寒光四射。

這一時期鑄劍的“大神”也非常多, 如干將莫邪、歐冶子等人,練劍的人也非常多,楚人、秦人一個處於荒蠻的南方,靠着浴血奮戰的勇氣闢地五千裏,自然離不開鋒利的寶劍相助, 一個地處邊陲,北有義渠、南有巴蜀,秦人就是靠着手中的利劍,才擔負起了保家衛國的重任。

甚至連儒家文化的創始人——孔子,也是一個劍術高手,可以稱爲一代武俠,孔子精通六藝,尤其是劍術爐火純青,他不是一個文弱的讀書人,而是一個身長八丈有餘的武俠義士。 受到爭霸大背景和國家尚武的影響,各種武俠義士橫空出世,他們或是看破紅塵,想要執劍走天涯;或是爲了取得公平正義,上斬昏君、下斬佞臣;或是爲了獲得美名,千古流芳。

(2)、“養士”之風的興起

中國人有“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的俗語,這一次序與春秋戰國時期的“養士”之風密不可分。春秋戰國時代禮崩樂壞,不受周天子管束的諸侯們忙着稱霸中原,那麼這些諸侯們的下屬也開始培養武士,用來爲國家爭霸做準備。養士制度有很多好處,首先貴族子弟中的青年才俊們可以有用武之地,不會再被人嘲笑是隻會食國家俸祿的酒囊飯袋,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 而平民百姓由於生活困難,其中深懷絕技的習武之人也可以進入養士制度中去,靠他們自己的努力去換得生存的基礎。

仔細閱讀春秋戰國的歷史我們會發現:在養士制度的大背景下,武俠們對自己的主人都極度忠誠, 如公子光培養的“死士”專諸,在刺死了吳王僚後爲了不讓主人揹負惡名拔劍自刎;太子丹培養的武俠荊軻,拼盡全力去刺殺秦王,縱然是螳臂當車,也在所不辭。養士之風的大背景,使 中國武俠具有了捨生忘死的精神。

(3)各國君王的尚武

春秋戰國是一個大兼併、你死我活的時代,因此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中,就要求各國的君王崇尚武術,尊敬武士,那些文弱的、以禮治國的國家,不符合大時代的要求,終將被淘汰。從上世紀在湖北地區相繼出土的越王勾踐劍和吳王夫差矛來看, 這兩位“冤家”君王,都是尚武的,所謂“利刃出鞘”。吳王夫差身邊有文武全才的伍子胥,越王身邊也有同樣能文能武的范蠡,二人在爲國家謀取利益的道路上都是鞠躬盡瘁,可見君王的個人魅力,也能換得武士們的誓死追隨。

最著名的愛武俠的君王,莫過於秦國國君秦武王了, 他任用烏獲、任鄙、孟賁等勇士,希望他們能爲自己建立一個以武力著稱的大秦帝國,可惜秦武王在周王畿舉鼎而亡,還連累三位勇士一起被砸死了,稱爲千古笑談。

2、阻止外來入侵和保衛國家統治而生:西方的騎士文化

(1)西歐封建制度的產物:

騎士制度最早產生在意大利和德國,意大利曾經受到以德國人爲主的日耳曼人的侵襲,爲了保護保護自身的安全,騎士們在山上修建了堡壘,與水路相連,騎士建立了歐洲的主要城堡,日耳曼人打不進來,也漸漸和意大利人妥協,騎士制度開始興起。在中世紀的西歐社會,人們主要服於封建地主,這些封建地主開始在修建的堡壘中訓練騎士, 在宗教、軍事、狩獵、音樂文化等各個方面進行訓練,培養了最早的騎士,也爲後來的十字軍東征奠定了基礎。他們跟隨封建主和國王一起出徵,在 戰爭成功後獲得封邑和人口,世襲罔替。

中國武俠和西方騎士是如何產生的?其中有何相似之處? 第2張

(2)基督教的廣泛傳播

到了十一世紀左右,基督教開始廣泛傳播,爲了擴張自己的勢力和地盤,清除本國內的異教徒,羅馬教皇烏爾班二世號召穆斯林教徒奪回聖經中的聖地耶路撒冷,於是西歐封建主和國王打着宗教的名義進行了多次的十字軍東征,最終都以失敗告終。而對於騎士來說,這種遠征的背景可以使他們實現自己的理想,騎士文化在這一時期開始成熟,他們嚮往着自己能夠所向披靡,爲國家而戰,這也是西方騎士不同於西方的表現: 在歷史的大背景中,中國武俠是來去自如的,也是捨生忘死的,但他們與國家的依存關係較弱,而西方騎士把自己的生命都和國家綁在了一起。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