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宋太祖曾經想將北宋首都遷至洛陽,爲何又變了?

宋太祖曾經想將北宋首都遷至洛陽,爲何又變了?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5.1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宋太祖的一些故事,歡迎閱讀評論。

無論是在哪一個年代,都城的選擇對於一個國家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是國家基於經濟、政治、軍事等多方面思考所做出的決定。正是因爲都城的重要性,所以隨着時間的流逝,人們所考慮的問題有所改變的時候,都城也就可能會發生變化。

比如在明朝的時候,明成祖朱棣便曾經將都城從南京遷往北京。有趣的是,在宋朝的時候,宋太祖也曾經有過遷都的想法,想要將北宋的都城遷至洛陽,但是可惜的時候,後來沒有成功,這是爲何呢?

燕雲十六州

對於宋太祖而言,燕雲十六州是他最看重的地方,也是對國家發展有着莫大影響的存在。燕雲十六州東西寬約600公里,南北長約200公里,總面積約12萬平方公里,自從這塊地方被被割入契丹國以後,漢族王朝失去了與北方遊牧民族之間的天然防線,契丹人也開始從單純的遊牧民族,過渡爲遊牧與農耕相交雜的民族。

宋太祖曾經想將北宋首都遷至洛陽,爲何又變了?

也正是因爲燕雲十六州的重要性,所以趙匡胤纔會發出“天下視幽薊爲北門,無幽薊則天下時常不安”的言論,並將遼國當作自己的勁敵。然而,由於中原大陸剛剛從五代的亂世中走出來,百廢待興,急需休養生息的時間,所以倘若沒有完全的把握,趙匡胤希望留下北漢,讓其充當遼宋之間的緩衝。

趙匡胤要“遷都”

顯然的,雖然與遼國暫時的和平交往是趙匡胤的選擇,但是他從來沒有輕視過這個強大的對手,而此時宋朝的都城開封並非是個安全的所在,正如一代縱橫家張儀所言:“魏之地勢,固戰場也。”也就是說,汴梁是個地勢開闊的地方,周圍沒有山嶺險阻,在此建都,無疑是將自己的薄弱點暴露出來。

宋太祖曾經想將北宋首都遷至洛陽,爲何又變了? 第2張

正是因爲如此,所以趙匡胤曾經提出:“吾欲西遷,據山河之勝,以去冗兵,循周漢故事,以安天下也。”也就是說,趙匡胤打算先遷都洛陽,然後繼續遷都長安,理由也很簡單,因爲洛陽位居“天下之中”“東壓江淮,西挾關隴,北通幽燕,南系荊襄”,有“八關都邑”、“山河拱戴,形勢甲於天下”之稱。

然而,對於趙匡胤的建議,起居郎李符卻給出了反對的意見,他認爲洛陽太窮了,並且經過了戰火的洗禮,破爛不堪,不是個適合建都的所在。顯然的,這個理由不足以說服趙匡胤,畢竟都城是可以建設的,經濟也是可以慢慢發展起來的。

然而後來鐵騎左右廂都指揮使李懷忠的說法,卻打動了趙匡胤,他說道:“東京有汴渠之漕,歲致江淮米數百萬斛,都下兵數十萬人,鹹仰給焉。且府庫重兵,皆在大梁,根本安固已久,不可動搖。一旦遽欲遷徙,臣實未見其利。”也就是說,在李懷忠的眼中,汴梁是個有運河漕運之利的地方,並且京都地位已經牢固,倘若隨意遷都,並沒有益處,反而會給經濟帶來一定的負擔。換句話而言,汴梁的交通便利有勢,是誰也取代不了的。

不“遷都”的原因

當然,對於這點趙匡胤也有所害怕,因爲汴梁的交通便利倚仗的是水路,倘若水路出現問題,後果就非常嚴重。對於這個疑慮,趙匡胤的弟晉王趙光義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爲國家的發展“在德不在險”。也就是說,國家的發展,靠的是德治,是給百姓更好的生活,而不是靠戰爭,靠着險峻的地形地勢,而此時的北宋禁不起如此浩大的遷都工程。

如此多人反對,並且提出的理由都有一定的道理,所以最終趙匡胤參考了大家的意見,放棄了遷都的想法,也是情有可原的。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