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崇禎帝最信任的三個大將,最後都投降清朝了

崇禎帝最信任的三個大將,最後都投降清朝了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崇禎帝性格多疑,自以爲是。滿朝文武官員,似乎除了他自己,誰都信不過。袁崇煥他信不過,孫傳庭他信不過,楊嗣昌他信不過,盧象升他信不過。一邊對他們委以重任,一邊對他們處處制約。

可以說,自始至終都能夠獲得崇禎帝信任的人不多,三人而已:祖大壽、洪承疇、吳三桂。遺憾的是,這三人都辜負了崇禎帝的信任,不但沒有挽狂瀾於既倒,反而投降了大明王朝的死敵清廷。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祖大壽:獻城賣國賣友

祖大壽是將門世家,爺爺和父親都是總兵一級的武將。因此,祖大壽很早就投身軍營,後成爲名將袁崇煥的部下,鎮守寧遠。

1626年,“寧遠之戰”爆發,努爾哈赤率部進攻寧遠,祖大壽利用城上大炮將努爾哈赤擊傷。不久,努爾哈赤因傷勢太重去世。祖大壽以軍功升副總兵。1627年,“寧錦之戰”爆發,明軍再次擊敗後金軍隊。1628年,崇禎帝即位後,袁崇煥復出,祖大壽升爲遼東前鋒總兵,掛徵遼前鋒將軍印,駐守錦州。

祖大壽是袁崇煥的忠實部將。1629年,剛剛打贏京師保衛戰的袁崇煥遭到崇禎帝猜忌,被捕下獄。祖大壽既寒心又憤怒,率領關寧鐵騎離開京師。崇禎帝無奈,只好讓身處獄中的袁崇煥寫信給祖大壽,將他召回來。

到了此時,崇禎帝依然信任祖大壽,讓他鎮守錦州。可是,祖大壽在皇太極的數次寫信誘降下,已經萌生去意。1631年,祖大壽被圍困於大淩河城時,殺掉寧死不降的何可綱,率部向皇太極投降。後來,祖大壽騙了皇太極,回到錦州城,繼續抵抗清軍。崇禎帝在得知祖大壽已經投降過清廷的情況下,竟然不怪罪他,還升祖大壽爲左都督。

崇禎帝最信任的三個大將,最後都投降清朝了

煮熟的鴨子飛了!皇太極心裏一定很鬱悶。不過,皇太極沒有放棄,再次向祖大壽發起誘降。1642年,錦州被圍困了一年多後,糧絕援盡,發生了殺人相食的慘狀。祖大壽被迫再次向皇太極投降。

由於祖大壽的投降,明朝在關外的城池幾乎全部丟失,只剩下寧遠一座孤城。

近代歷史學家蔡東藩評論祖大壽:“獻城賣國賣友。”

洪承疇:不能報國反成仇

洪承疇是福建人,小時候因家境貧寒,成了一名失學兒童,靠賣豆乾謀生。好在洪承疇是一個愛學之人,讀不起書,就到學館外蹭課。就這樣靠蹭課,完成了學業。1616年,洪承疇入京參加殿試,列二甲第十四名,賜進士出身。從此,進入仕途。

洪承疇是文人出身,卻以武揚名。崇禎帝上任之初,陝北發生規模龐大的農民起義。洪承疇繼任陝西三邊總督,執行“以剿堅撫,先剿後撫”方針,全力進攻農民起義軍。在洪承疇的進攻下,陝北農民起義軍連遭敗績。李自成在潼關一敗塗地,僅餘18騎走入陝南商洛山中。

隨後,由於清軍南下,威脅京師,崇禎帝被迫將洪承疇調到遼東前線,擔任薊遼總督。在農民軍面前銳不可當的洪承疇,在清軍面前毫無辦法,連吃敗仗。1640年,明清大決戰鬆錦大戰爆發。戰役持續了兩年,最終以明軍落敗、洪承疇被俘宣告結束。

皇太極深知洪承疇在明朝的重要地位,對他極力進行爭取。洪承疇堅決拒絕投降,還絕食明志,一如當年的南宋名臣文天祥。但當皇太極親自將身上的貂裘披在他身上時,他的心理防線被擊垮了,一如他死守了兩年的錦寧防線。

崇禎帝最信任的三個大將,最後都投降清朝了 第2張

有意思的是,崇禎帝獲得鬆錦大戰失敗的消息後,本能地認爲洪承疇一個知書達理又受恩甚重的大臣,一定會壯烈殉國,便輟朝三日,大張旗鼓地進行旌表,爲洪承疇等人建立祠廟,還親臨致祭《悼洪經略文》,當壇痛哭。

明朝文學家黃道周分別評論史可法和洪承疇:“史筆流芳,雖未成名終可法;洪恩浩蕩,不能報國反成仇。”

吳三桂:明季罪人,本朝反賊

吳三桂是投降明朝大將中名氣最大的一個。“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爲紅顏”讓他成爲家喻戶曉的人物。

吳三桂是祖大壽的外侄,擔任遼東總兵,鎮守山海關。當初,祖大壽投降清廷後,按照皇太極的安排,向吳三桂寫信誘降。吳三桂回信拒絕。皇太極不甘心失敗,親自寫信給吳三桂,說:“爾遣使遺爾舅祖總兵書,朕已洞悉。將軍之心,猶豫未決。朕恐將軍失次機會,殊可惜耳。”吳三桂沒有回覆。這時候的吳三桂雖然沒有投降清廷,但內心已經開始動搖了。他在等待最佳時機。

1644年,當李自成進京、崇禎帝自縊後,吳三桂終於迎來了投降清廷的時機。當年4月,李自成大舉進攻山海關,吳三桂緊急向清廷求援,並打開山海關,引清軍入關。吳三桂成爲清軍入關的功臣,被封爲“平西王”。

實事求是地說,祖大壽和洪承疇在投降清廷後,因爲各種原因,並沒有直接參與對中原民衆的鎮壓。祖大壽在入關後的記載極少。洪承疇在入關後成了清廷首位漢人宰相,又在61歲高齡指揮作戰,受命經略湖廣、廣東、廣西、雲南、貴州五省,總督軍務,但他儘量招撫各地,沒有痛下殺手。吳三桂就不同了。吳三桂入關後,爲向清廷獻忠心,不但殘酷追殺農民軍,還對南明朝廷趕盡殺絕。

1662年,吳三桂攻入緬甸,將躲藏於此的南明永曆帝朱由榔俘獲,帶回雲南。不久,吳三桂將永曆帝絞殺。可以說,吳三桂加官進爵之路,就是由中原民衆的血淚填上的。

吳三桂坐鎮雲南後,想學習明朝大將沐英鎮守雲南的榜樣。但清廷怎麼容得下一個坐地爲王的吳三桂呢?康熙時期,朝廷削藩,吳三桂遂起兵反叛,被康熙帝所鎮壓下去。

所以清朝文人孫旭如此評論吳三桂:“三桂爲明季罪人,又爲本朝反賊,其生平亦何足道!”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